分享

恋故,思根

 我的易学图书馆 2016-02-21

恋故,思根

 (2010-09-13 22:52:09)

恋故,思根

文/静茶淡雅

有人用这个题目,敲出询问。根在哪?当然是生我、养我的故土。特别是那些背井离乡的游子,更能体会叶落归根,是种怎样的深层次含意。“树叶从树根生发出来,凋落后最终还是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本乡。”事物总有归宿,更何况是人,乔迁也好,客居也罢,总有份对故土深深的眷恋会萦绕,难忘记,入梦幻。

姑奶奶给我的印象是:很稳重,很淡定,很善良,很贤惠。姑奶奶离世时,我还在海涂工作。接到母亲的电话,连忙赶回家。到家时哥嫂在等我,母亲已独自先行。哥嫂轮流用自行车载我,那是在几十里路外的一个小镇。姑奶姑嫁过去时,她家是小镇上的大户人家。也就是现在的有钱人。因为姑奶奶是大龄姑娘的身份,嫁的是填房。所谓填房,也就是做晚娘。

姑奶奶重病前,曾来我家小住几天,母亲对我讲:能说会道的她,老是坐在屋前,看着面前的海塘发呆。而在饭桌前,拚命地挟菜给我的哥哥姐姐们吃,仿佛她是主人。母亲又讲:或许是你姑奶奶自己没有生养的原因,对于娘家的子孙特别疼爱。但是,姑奶奶她领养了一个女儿,并让女儿与前妻所生的儿子成了家,也添了孙辈。事实上她也很宠子孙,很爱家。

知道姑奶奶想叶落归根,是从哭灵的母亲嘴里知道的。原来弥留之际的姑奶奶,苦苦地哀求家人送她回娘家,说是死也要回到父母身边。当时听了很伤感,止不住眼泪也跟着往下掉。以至于母亲愧疚了很久。时常说:如果我早点知道,如果我守在她床前,一定答应她,满足她的临终愿望。其实,这只是母亲的一厢情愿。乡下的规矩,怎容忍出嫁姑娘终老娘家?

农村对出嫁了的女儿,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比如:出嫁的女儿夫妻回家,不能同眠一室。比如:出嫁女儿不能在娘家掉泪哭诉等等。所有这些,充足的罪名是:会妨碍娘家的兴旺,影响家人的风水。因此,你若擅自破坏,不去遵守,就会遭到村人唾骂,家人恼恨。最后,至爱亲人,会因此而淡如陌路。有谁能理解女儿心中的思故情结,恋母心理,委曲眼泪?

这难道不能算出嫁姑娘的故地?如果较早离开故地,在意识没形成之前,难有记忆深入脑海。寻亲,思故,总有许多因故离散的故事,让人读出悲情。念旧,恋母,曾有多少远嫁他乡的女儿,因为羁绊而梦中哭醒。曾经在读博友颖子的“五十里石槽沟”,描写二十虚岁那年,伴陪五十二岁的母亲回二十六年没回的娘家。边读边掉泪。为这段离散多年的骨肉团聚。

记得读了颖子的那篇回忆文,回复道:好远的路,出嫁的女儿,竟可以几十年未回娘家,令我难于相像。原本还想写:好在你母亲回家时,娘还在。却还是在回复后,心潮久久不能平息。颖子答复说:那个特殊的时代,那个异常困难的时期,温饱都难以满足,哪有经济能力回那么远的娘家呀。认同颖子所说,也能读出无奈。只是联想我可以随时回家,娘却不在。

思为老家园中菜,愁为故乡梁上花。环顾庭院仍馨香,可叹厅堂无慈爱。颖子是写了这一系列的回忆录,而特发疾病离开人世的。因为他认为母亲在世时,作为儿子的他,没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满足老人家的心愿。我不是海外游子,也难体会远离故地的人,对故乡是多么的眷恋。只是从一个出嫁女儿的立场,思考根在何方。出嫁的女儿也有根,根就在故乡。

因为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地,所以生活中,梦境里,从来不曾离开过这片眷恋的土地。并不是因为嫁得不如意,也不是生活过不去。而是因为意识里的形象太深刻,亲情太浓郁,慈恩太清晰。才会时时萦绕,刻刻挂牵。还待在闺中时,曾向父亲撒娇说:你让哥哥们嫁出去,我要伴你身边。父亲轻拍我的头说:傻丫头,这怎么可能。因为不能,所以恋故。

星期一 2010年9月13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