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埋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和谐张玉先 2016-02-21
强直性脊柱炎,分原发性、继发性、结构性、坐骨神经性和代偿性脊柱侧凸。中医属痹症范畴。以脊柱非生理性弯曲改变,脊柱出现后凸、侧凸和混合凸出畸形为特征。病位多强直、疼痛、机能障碍,甚者多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目前国内尚未见理想治疗方法的专题报道。笔者采用中医经穴埋线疗法(亦称经穴埋植术)治疗本病43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治疗选穴
根据发病段位,如病在雄段,脊柱向后弯凸,则应在病脊柱的脊柱棘突间选穴埋线
如侧凸,向左者,应在脊柱督脉右侧旁开1.5寸处,相当于脊柱横突端的后缘处定穴埋线。向右凸者,则在与左凸相反处定穴埋线。伴坐骨神经痛者,可酌情配患肢的环跳、风市、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和昆仑等穴。
1.1    操作患者取伏或侧卧位,按无菌操作将穴位常规消毒后,哟用2%普鲁卡因,在穴位上注成小皮丘麻醉。然后再将已消毒好的穿刺针,退出针芯少许,装入肠线,再穴位局麻皮丘处,将针迅速刺入皮下,而后根据穴位所需的深浅度,确定进针的角度和方向。
1.2   手法进针用力要柔和,所刺穴位处注意避开血管。待有酸、麻、胀、凉或热感(得气),或沿本经传导扩散感时,采用针灸的强刺激手法,体弱或畏针耐受力差者,可用中弱刺激手法,目的为了加强疗效,而后,边退针边退针芯,将肠线留于穴内,再迅速退针,退针时要用酒精棉球按压在针体旁,待针眼不渗血后,用小块胶布贴封3天。   
 2陕西西安华医医院风湿骨病诊疗中心疗效标准
脊柱弯凸畸形完全复位、疼痛明显减轻为显效。脊柱不复位、疼痛减轻为有效。症状体征无改善者为无效。
2.1  治疗结果    43例(侧凸型23例,后凸型8例,混合型15例)中,痊愈28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其中病程越短,治愈率越高(半年至1年者,痊愈率为81.82%,1至3年痊愈率76%,3年以上者,痊愈率57.14%)。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疗次与疗效成正相关关系。
西安华医医院风湿骨病中医治疗中心典型病例
杨某,女性,42岁,教师。1990年9月12日就诊。述腰腿疼2年余,加重一个月。病史无明显诱因。近一个月来腰背部及左下肢疼痛加剧,直立及行走艰难,患肢屈曲下蹲疼痛,机能严重障碍。曾到过几家医院拍片示:胸段第7—12脊柱向左右两侧侧凸,呈“S”状,分别为15°—17 °,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无效,前来求治。经查:被动体位,胸段7—12脊柱部位明显呈“S”状,并强直样。坐下肢前外侧多处压疼,不能屈伸。诊:强直性脊柱炎、伴继发行性左侧坐骨神经痛。采用上述方法治疗一次,一周后复诊时,“S”状脊柱奇迹般复位,腰背及下肢疼痛亦基本消失,能直立行走,下蹲自如,为巩固疗效,分别在2、3周时各治疗一次,告痊愈。随访四年未复发。
3 西安华医医院风湿科中医中药治疗脊柱炎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痹症的范畴,是由于感受风寒湿邪致;或因软组织受到牵拉扭曲过度等,闭合性损伤。使神经根本及脊柱小关节囊形成病理性刺激,反射性的产生相应部位脊髓血管痉挛,诱发骨赘部形成无菌性炎症或组织变性、增生、硬化、粘连等病理变化,使局部软组织充血、水肿、血液循环障碍,肌肉痉挛,代谢产物堆积,使中枢神经支配毛细血管的末梢神经处于抑制状态。既形成前屈、侧弯和后伸的活动受限,或腰背部及相应椎体部疼痛等病状。采用经穴埋植法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疏通经气,调理气血,解除生理上不平衡的病理现象之目的。临床治疗表明埋植法能迅速、直接而持久地改变病灶的周围环境,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消减局部无菌性炎症,缓解肌肉痉挛,阻止牵连而引起的脊柱畸形。另外埋植法的刺激量远远超过普通针刺疗法,引起针感传导反应强而持久,无疑神经体液调节作用使交感神经释放的缓激肽、五色胺和乙酰胆碱等化学介质会更多,所以疏导经气、减轻疼痛,控制增生等效果也大大超过针灸、药物、理疗等疗法的效果。为什么用针灸和药物等治疗本病往往不及埋植法疗效好呢?可能是因为针灸激动经气的刺激量小,作用时间也不持久。药物无论是穴位注射,还是口服都必须要通过一定较远途径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才能发挥作用,且不能持久停留在病灶处,而会被很快排泄,故疗效甚低。埋植法简便易掌握,疗效好,值得推广。

、埋线取穴:双侧肾俞、白环俞、秩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