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条文章

 学之广在于不倦 2016-02-21
胡歌在梦里醒着
2016.02.21阅读34485
某天,胡歌写下木心的一句话: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若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胡歌着一民国情的帽子,了一条黑色毛线织成的旧式巾,像从张爱玲小里走出来的人物。可是他蹦蹦跳跳地走进剧院,衣背后印着醒目炫酷的阿拉伯数字“5”。他似乎是在明,人的魅力在于有反差。

胡歌是很逗的,这件2015年热卖的韩款卫衣,背后的图案至少有5个数字可选,他选了“5”,并且连续多天穿着它,在戏外默默地和戏里的自己开着玩笑——他在《如梦之梦》中扮演的角色,叫“5号”。

北京圣诞场演出的这些日子,他每天都穿着“5号”,开着一辆落着灰尘、看上去久未冲洗的车,总是在一个固定时间来到剧院,每次都是从容地泊好车,像阵清风一样进到剧场,演完戏,开车挤进茫茫车流,消失在北京夜色中,第二天周而复始。

他是2015年中国最火的男演员,却在年尾走进小剧场。舞台上,他兴奋地指着楼下的莲花池,用日式汉语抑扬顿挫地说:“这片湖,是多么地,飘(漂)——亮——啊!”

这片湖,在《如梦之梦》里,可以看到未来的自己。

手艺人的梦

“你演话剧的收入,够买票请我们看戏不?”年底某次活动的后台,提起话剧《如梦之梦》,演员靳东这样问胡歌。没想到他真的埋头计算了起来,这位2015年度“最具价值”男艺人奖得主,艰难地说出了一个答案:“够”。过了一会,他突然醒悟,可能是想到了自己的银行存款,口气和声音都变大了:“我可以自己掏钱请你们看!”

在北京连续8天(4天排练和彩排),每天在剧场演出近10个小时,几乎每晚都是12点以后离开,这是胡歌的工作量。网上曾经流传着一张照片,不知是哪年哪天的《如梦》后台,他在开演前吃着一套实力抗饿的煎饼果子。

对他来说,每天都是重复的台词、重复的动作、重复的走位,甚至连幕间喝水和抽烟的频次都是重复的,他就这样反复地把自己的戏磨磨打打、修修补补,“我就像拿着一把蘸满涂料的刷子,每天都在同样的位置刷上一笔,多重复一次,角色带给我的影响便增添一分……”盛名之下的胡歌,不像一个呼风唤雨的明星,而是像一个手工业匠人,在自己的小作坊里,用最原始的方法做着自己的事,就像用小火在熬着一碗汤,用双手在缝制着一双鞋。

胡歌在做一件很旧的事。他让人重新审视一个演员的表演形式和生存方式。

2012年下半年,胡歌把自己所有的戏都推了,他在一个采访中说想演话剧,结果真的有人来找他来演话剧。从2013年初到现在,他每年都有一段时间把自己沉潜在这种古老的戏剧形式里。

胡歌有着对演技的执念,他说自己演一场特别牛的戏,能高兴好几天。相对于可以用剪辑来呈现和放大的影视表演,话剧没有NG,对演员的表情、台词、肢体语言都是极大挑战,舞台上没有工业化的辅助技术,只能用表演来传递角色的状态,他喜欢话剧的纯粹。他说,镜头前,存在即是表演,而舞台上,表演才是存在。

在《如梦之梦》的舞台上,他要绕着环形舞台走上十几圈。每次开场总是先穿着自己的“5号”,没换戏服,面部也没有表情,他就这样展示着生命的自然和原始状态,暗示着命运的轮回。他一圈一圈地重复着,在平平静静中震撼人心。

之后,换上戏装,他才把台词、动作、情感,一点点编织进自己的身体里,让自己的心脏在角色里跳动着。他的演技爆发点很多,其中一处是在妻子消失时、他在街上绝望的呼喊中,那一句经典的哭腔让身临其境的观众动容。在关于妻子的一节戏里,他快速诠释了角色的天真、喜悦、悲伤、绝望、嘶喊,在“5号”的节奏中,极大地消耗着自己的精气和体力,剧场里洒满了他的情绪与体温。

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演员,他说自己有一颗敏感的玻璃心,但是永远不会再破碎。

最早,由于遇到了偶像剧演员一定会遇到的困扰,为换一个舞台,他选择了话剧。其实,从胡歌有勇气站在《如梦之梦》的舞台上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不是过去的“偶像'胡歌。

手艺人的世界从来就是没有边际的。

观众是梦里人

《如梦之梦》最大魅力,是整个剧场气氛、剧场演员都与观众在空间、时间以及各种异次元上进行交融,突破了演员与观众的壁垒。它的莲花池设计、它环形舞台、甚至它的演员备场,都叫人叹为观止。

胡歌在《如梦之梦》中的备场,最终成为了观众的一种错觉,他已经是在演出状态里了,或许根本也并没有在。他永远都在当众孤独着。

第一次中场休息,观众大多还没回到座位,胡歌已经来到侧面舞台,安静地倚靠在角落。那些偶然瞥见他的观众,以为他是在等待出场,但他会像发烧的人那样咳嗽,拿手绢擦汗,掏出一个又小又旧的本子翻来翻去,和旁边的人低声聊着天。这是他自己,还是剧中5号呢?

又一次中场,观众还在零星进场中,他早已经躺在舞台的床上。他看上去睡得很安稳,我们这些渐渐入场的观众,像是他梦里的人。在离他不到两米的位置,我跟几个靠近的观众,一起坐在他床边小声惊叹着自己的运气,感叹这部话剧如同奇迹,我们好像走进了他的梦里!他的手指老是在不自主地抽动,有时眼角也会微微动一下,像是真的睡着了,只是偶尔听到他小声的像感冒吸鼻子的声音,才知道他是在梦里醒着。

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着观众,他说自己可以听到观众进场时用手拉开手袋拉链的声音。除了开演前的备场,即便是在舞台换场的小小间隙,他也是在自己的状态中。对他来说,观众这个概念,与空间位置无关,暗灯的地方、转身的地方,他都在表演。这里不是屏幕上的胡歌,他的气在四周散落着,从这里可以走进他的梦。

有一场我坐在舞台右侧紧靠下场口的位置,只有一个布帘隔着舞台与场外。胡歌结束一幕发烧状态的戏,他的追光暗了,我看到一个黑影缓缓穿过舞台右侧来到了我所在的位置,掀起布帘、转身,就在退场的一瞬,他用手捂住嘴边,轻咳了两声。在观众的视线里,他在之前早已经下场了,几乎没有人看到他在最后一秒还在表演。

依然是演出换场的间隙,胡歌提前来到舞台一侧的暗场区。我,由于丧心病狂地连看了五场《如梦之梦》演出兼彩排,才偶然碰到了这个能勉强看见他在黑暗中备场的位置。他坐在一架小铁床上等着对面舞台的演出结束,可能是由于接下来的戏是他等妻子回家,于是,在几乎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他举起一张报纸在认真阅读。

暗场中的他,孤独地闪耀着的光彩。

有人问过胡歌,会不会觉得话剧对于他是一个不太好的选择,因为舞台剧的观众比影视剧的观众少很多。他说自己不会考虑受众多少的问题,“对我来说可能没有那么多人在关注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反而会更专注的在做这件事情。”

他说自己看过一个舞台剧,里面有这样一句台词他一直记得:不是选择孤独就是选择堕落,如果你选择了孤独,那我恭喜你,那因为我们两个人在同一条路上。

舞台是游乐场

胡歌好像经常在思考一些哲学的问题。在一场《如梦之梦》散场之后,他突然问剧中饰演伯爵的金士杰老师,“如果我们演的是一出喜剧,现在会是什么感受?”金老师给了一个佛学的回答:并无两样。

他思考了一晚之后,很认同这个答案。

每次《如梦之梦》的下半场,他都沉浸在自己爆发出的巨大悲恸中,看得出他很痛苦,但也享受。他在舞台上的时候,就像在游乐场里,哪怕他待在其中是他自己最糟糕的八个钟头,你都能感觉到他真的是很爽。2015年的胡歌,用他自己的话说,有焦虑,有烦躁,“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影响”,在年终的一篇总结里他写道:当下的我更愿意躲在梦里,不愿醒来。

2015年圣诞夜谢幕,灯亮了,之前在黑暗里的观众汪洋般地出现在他视线里,对一个演员来说,那个瞬间是震撼的。他变得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站在那想哭,突然有些慌乱。他下意识去抓他想像中左面和他并排谢幕演员的手,于是舞台上赫然出现了他在空气中尴尬摇晃的胳膊,事实上,他左面没有任何人。

下雨一样的掌声,噼啪噼啪,随着节奏,他越来越难以自控,他好像在剧院中央看到了梦里的那个湖,湖对面站着曾经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灯光刚刚扫过他强忍眼泪、有些抽搐的脸,他立即后退一步到阴影中,哭了,一双手却依然在随着别人的节奏里鼓掌。整整八个小时,他是另外一个人,流下眼泪的那一刻,他把自己还原成自己。

舞台真是神奇之所在,在悲喜交集处、灯火阑珊时,观众看到他,他看到观众,也有他自己。

胡歌说过多次,自己对舞台有情结,舞台是他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很多感触油然而生的地方,“在话剧排练的时候我会有很多的感动,很多人他们不是没有机会去挣钱,或者不是没有机会去拍电视拍电影,但他们就坚守在自己的这块土地上。”

回归剧场,他也有着自己对一个行业的情怀。2015年,由于梅长苏效应,胡歌把一大批影视剧观众带进剧场,这也是他早就有的一个梦,“我觉得把十个影视剧的观众带进剧场,能留下来三个人,那也是一种成功。”

胡歌最大的成功,是他教会了观众放下偏见。不管是对“胡歌”这个名字,对演员这个概念,还是对话剧这个行当,都是如此。

他的话剧讲的是一个关于“轮回”的故事,即便是在他厚积薄发、一鸣惊人的2015年,他依然在年尾回到剧场,演出这个轮回的故事。他在用笔总结这一年的时候,着墨最多的还是《如梦之梦》,“在幕启戏开的那一刻,我和一年前的自己又重合了。这一年间发生的一切,在那个瞬间与我没有任何关系。这种感觉很纯粹。”在《如梦》的剧场里,空气中漂浮着他熟悉的味道,这是他的精神还乡处。

12月27日,是他2015年在北京演出的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已是凌晨。接下来的这一天,就是他要赶去杭州参加“飞天奖”的日子。离开剧院的时候,人群中有人祝他拿到奖,他一边认真启动着自己的车,一边像预言帝一样用很肯定的口气说,“我拿不了奖。”

他永远知道哪些东西是他的,哪些不是。

过了圣诞,就是新年了。2016年的某一天,胡歌在微博上写下木心的一句话: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若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事就只是长途跋涉地归真返璞。

                                                                                                                                 2016年2月 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