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夏秋冬丨梅之约,向烈士致敬

 晓峰书阁 2016-02-21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我与梅花,注定是有缘的。

也不知是否因了这缘分,才在冥冥之中,让我与梅,有了一次又一次不期而遇的相约!

旧年二月,第一场雪后,我与先生应学长的邀约去武汉。学长陈尚宾是先生的同窗兼好友,在华科任教,知我有一颗不老的文学心。活动结束后,他说,去武大转转吧,运气好,说不定能遇上一两朵早开的樱花。

是夜,三人踏着细雪,走上珞珈山,远见,老斋舍楼飞檐瓦黛,沧古的砖墙,夜色中的櫻花拱门,缀着雪儿,在夜晚袅袅升起的雾气中,分外醉人。




然而,我们来得终究不是时候,因为天气太冷,樱花的苞骨朵都没见一粒,偶见花的孕迹,也只是一丝半点的,还遮遮掩掩地藏在枝桠深处。

沿一条石径往枫园,有阵暗香扑面而来,寻香近前,才见幽香来自径边的一溜儿矮树。树上的花是浅黄色的,略带些白,瓣也不甚大,但却清香扑鼻。陈学长说,是梅呢,腊梅,寻樱遇梅,算来也不虚此行。

的确,不虚此行。百年名校,育莘莘学子无数,其名早播四海内外,如此天寒雪落之夜,有花踪,闻花香,实为我幸。

而与红梅之约,则在半信半疑中寻访。

一场连绵的雪雨之后,盼了一年的春节来了。年初三,友在朋友圈发了张梅花图,配:凤池赏梅。下有熟人跟评:泰和园的梅花听说也开了。

泰和园有梅花吗?

熟人复:不知呢,也是听说。




烈士陵园新建后,更名为泰和园。我去过两次,每次迎正门踏阶而上,然后在纪念馆前的长椅上小坐片刻,鸟瞰是一片葱茏,苍的松,翠的竹,唯不见花,难不成纪念馆后别有天地?

再去,绕过纪念馆,大片的红落入眼帘,真的是梅啊,红梅!半座山似铺上锦毯,粉红色的花骨朵,俏生生地倚在树上。那些个半开的,羞答答,有冰清玉洁的雅致,偶有两瓣微绽,似少女的朱唇轻启。那早已绽放的梅,色艳如朝霞,粉红柔嫩的瓣,像极了那回眸一笑的贵妇。几缕冷风横坡穿过,手不由得捂紧了衣衫,而梅,仍伫立枝头,风欢时,她的裙舞飞扬,引得游人接踵而至。

泰和园外。旁的花,大抵须经春雷三催,春雨几请,才扭扭捏捏地探出几片新绿,羞答答地冒出几个花苞,最后才在世人的千呼万唤中一夜绽放。




梅则不同,一入秋,叶子便开始悄然枯黄,到秋尽了,阳光雨露不再充沛,梅也彻底忍痛割弃了满树的绿叶,把最后仅剩的一点温存,护着冷冬的根枝,为每一朵待开花朵的枝条,遮风挡雪,只待风寒雪下时的绽放。愈是严寒,愈是风霜雪压,她愈傲然挺立,无需阳光雨露催唤,无需绿叶相衬,她兀自开放在冷风中。

走过满山不肯低头折节的梅花,再前行,是一排排的英烈陵墓,碑文上的墓志铭,多是年华正好时牺牲的先烈,心中的敬意,骤然而起。

是这些烈士的英躯,多少次在暗夜里渐行,在炮火中匍匐,在经过烈火与硝烟的一次次洗礼后,才迎来我们今日的和平,安康。

而今,烈士们长眠陵园,守护他们的,是千万株如阳似火的红梅。也许,唯有梅,才够格长伴英烈吧!

只是,我不知晓,这泰和满园的梅花,是否也在以她的方式,向先烈们致敬呢?是否在以这种怒放的姿态,与世人相约,从而诏告我们:莫忘先烈,珍惜和康!


作者姓名:徐建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