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课 小调正三和弦的使用 小调分别在自然小音阶与和声小音阶上建立了和弦,各有三个正3和弦。 以A小调为例:
它们的三个正三和弦,左手的弹奏:
在两种小音阶中,所构成的两个系统的和弦,我们要选择何者使用自然小音阶的和弦?何者使用和声小音阶的和弦?
但若是旋律中没有导音(sol)的出现,而且在没有声部的(五线谱的诗歌才有声部)情况下,我们就要凭音响的效果来决定此曲是和声小音阶或是自然小音阶了。 例如:荒城之月这首歌:A小调 4 / 4
请弹奏第4,7后半及12小节 你就会同 意,E才是它的音响,此曲是和声小音阶所建立的和弦。请弹奏:
解释: 左手的(1)(2)(3)(4)的四种伴奏音型的弹奏。第3、4小节的和弦该称为是Dm / A与E / #G是IV的第二转位与V的第一转位。但当在(5)(6),在强拍加上根音后,就正式是Dm(IV)与E(V)的本位(原位)和弦了。 另:左手的弹奏,在弹奏能力所及的情形下,尽管比照着加以变化。 至于:Em7甲、Em7乙与E7甲、E7乙的使用,都与大调之V7甲、V7乙相同。 再举一首使用和声小音阶构成的和弦 奉献全生歌(新编赞美诗400首的341首) 2 / 4 为便于解释先移成A小调
此曲在15小节出现了一个#sol(#5),一叶知秋嘛!这个#sol(#5)的出现就表明,是使用和声小音阶构成的乐曲。 还记得在教大调时,说到和弦的配置:开头是主和弦,结尾也是主和弦,结尾主和弦的前头是属(属7)和弦,这属(属7)接主就做成(完全)终止式。小调的和弦也是如此:开头的1是Am(主和弦),结尾的16小节也是Am(主和弦),16小节的前方15是属和弦(或属7和弦)。E(E7)接Am是(完全)终止。 在乐曲中间,也有乐句、乐段的结尾,也是使用半终止或不完全终止,甚至完全终止。 小调和弦的进行,也是循着I-IV-V(或V)-I进行, 当然也可I-IV-I或I-V(V)-I, IV-V(V)可以,但别用V(V)接IV。 此曲在( )中括起来的10-13,四个小节是转入关系大调,这转入关系大调的内容有待下堂课解释。 请依和弦,练习弹奏此曲。 现在,插入一个快捷掌握一个小调的三个正三和弦的方法。 在由A小调推展到其它各调时,正如大调由C大调藉五度链推展到其它各调一样:
我们只要记熟一个调的上下5度调,就能立即判知一个小调的三个(主要的)正三和弦。例如:
如:奉献全生歌的三个正3和弦则是:
以此类推。 现在,我们将这首曲——奉献全生歌,恢复到原调——G小调。 G小调的调号是两个“b”——它的三个正三和弦是:Gm(I),Cm(IV)与D(7)(V7)
请依和弦弹奏此曲。
再举一首和声小音阶所做成的乐曲: 耶稣大爱深不可测(谷中清泉158首) E小调 4 / 4 (此曲有的诗集是用F小调,4 / 2记谱)
此曲是一首古老的诗歌。古老的诗歌其和弦常为一拍一个和弦。(新型的诗歌,则多为一个小节一个和弦,或2个和弦。)因此,此曲就请依所标示的和弦弹奏即可。 其中有三处是转入关系大调,转入关系大调,请容下一课再作解释。
作业:请练习写出小调的和弦,并弹奏之。
(1)拜厄93条
(2)拜厄93条:在你看了拜厄原作的全曲和弦的配置时,请注意和弦的转位、终止式的使用。
(3)三博士歌(前15小节) E小调 3 / 8
作业答案:(只准参考,不可抄袭)
弹奏建议:在你学了键盘和声——即兴演奏后,你完全不受限于谱的樊篱。在中国一个大学主修钢琴者,完全被谱限制,所谓教钢琴弹奏,就是把谱上的音原封不动的搬到键盘上去,成为一个穷乏、无知的音乐匠而已。 你的伴奏部分,完全可依大调所学的,柱式伴奏、琶音伴奏,乃至移调、无旋律伴奏……随心所欲的,可成为一个如作曲家一样的即兴的在键盘上自由的游走。
使用自然小音阶构成的乐曲: 自然小音阶与和声小音阶所构成的和弦不同,在于属和弦(属7和弦)——Em(Em7)或E(E7)。 西洋的自然小音阶多为较早的作品,如: 这首《以马内利来临歌》(新编赞美诗400首的66首),使用自然小音阶,是十三世纪的早期作品。
此曲典型的是一个音一个和弦,而且虽名之为E小调(它在终止式上,所用的架构都是小调),但在和声的进行上却是用了很多的大调(关系大调),甚至用了是大调的重属和弦的材料。
在中国没有自己的和声、和弦的情况下,就当作是西洋的“小调”吧!因此自然小音阶的和弦体系就因之再应用在中国的羽调中了。 请看这首:耶和华是我的力量(赞美诗歌1218首的1182首) C小调 4 / 4 (此曲在赞美诗歌中所标的调名是bE调,这是个错误,是全中国使用简谱标调名的错误,我们必须改正)
此曲的和弦分析,在光盘上因上课的时间所限,而被迫中途打住,特此声明。在下节课中(第三十三课)将继续讲完。
|
|
来自: 渴慕shen > 《第三单元和弦及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