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碧玲(微信号:Rosanne_yang)《智慧产品圈》资深编辑Zigbee、蓝牙和Wi-Fi可以说是目前最主流的三种物联网 无线通讯技术,Zigbee优点在于低功耗和自组网能力,蓝牙则是侧重点对点的超低功耗连接,而WiFi优势是大数据量高速传输,这三类技术一开始设计的理念和目标市场各不同,因此突出点各不相同。但是在物联网大潮的推动下,这三种完全不同的通信技术开始取长补短,用更多更强悍的能力武装自己,进行新一轮物联网圈地运动。 主流无线协议技术升级,抢占物联网滩头 例如最新的Zigbee3.0版规范开始加入Zigbee RF4CE和Zigbee GreenPower技术,分别强化低延迟性和低功耗,特别是加入支持IPv6的能力,实现让用户以IP网络方式进行远程操控,即Zigbee设备可以与WiFi设备类似,通过路由器或网关等设备连接到互联网,让人们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远程控制通过Zigbee连接的智能家居设备。 蓝牙亦是如此,最新的4.2标准相比旧版标准来说提升巨大,首先是加大了数据传输速率和封包容纳的数据量;其次加入IP联网能力,蓝牙4.2设备可以直接通过IPv6和6LoWPAN接入互联网;再者为了弥补只能点对点传输的缺陷,拓展了Mesh技术,让其可以像Zigbee一样也可以进行组网传输,不过相对于后者的自主网能力,Bluetooth Mesh还有不少的劣势,如组网节点远不如Zigbee网络多。 Wi-Fi相对ZigBee和蓝牙来说的劣势就是功耗大,为此Wi-Fi联盟专门推出了低功耗Wi-Fi协议——Halow。该协议采用900MHz的频段,与2.4G和5G Wi-Fi相比,有更长的传输距离、更低的功耗和更强的穿墙能力。Halow可以与之前的Wi-Fi标准无缝兼容,该技术明确目标市场就是智能家居、穿戴式设备、车联网等物联网应用领域,不过预计到2018年该技术才能有商业化应用。 仅局域网互联怎能行,广域网技术来参战 以上三种协议都是属于短距离传输的技术,在局域网范围内使用。对于一些长距离、低功耗的传输需求,它们就无能为力了。现有长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有2G/3G/4G,但是它们并不是因为物联网需求而设计的,在支持海量物与物连接上能力不足。因此催生出专门为物联网连接需求而设计的LoRa、NB-CIoT等广域物联网技术。 这两个最被看好的广域物联网技术阵营亦是各自拉帮结派,强化生态圈建立,抢占广域物联主导地位。例如由华为主导的NB-CIoT集结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阿联酋电信、GSMA、GTI、英特尔、LG、诺基亚、爱立信、高通、西班牙电信和沃达丰等全球主流运营商、设备商、芯片厂商及相关国际组织的力量。而由LoRa联盟推出的LoRaWAN技术则获得了包括了Actility、思科、Eolane、IBM、Kerlink、IMST、MultiTech、Sagemcom、Semtech、微芯以及电信营运商Bouygues、KPN、SingTel、Proximus、Swisscom、FastNet等的支持。 平台角色出招,占领互联制高点 上述只是列举了主流的一些短距离和长距离物联网通信技术,就不赘述包括Zwave、Thread、Sub-1G等众多无线技术。虽然各类技术阵营都在为圈地物联网而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不过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一个技术标准可以一统天下,让所有物和物可以直接对话。那么问题来了,物联网是万物互联的网络,要实现的是物和物的互联互通啊,使用不同协议的物之间就互通不了,还能算物联网吗?这时,以打通不同语言,联通万物为己任的平台角色在物联网大战场上出现,为抢占阵地,它们自然是得各出奇招。 招式一:物联网操作系统+专用语言 Google推出物联网专用操作系统Brillo和专用语言Weave。该平台支持持Wi-Fi、蓝牙等通信协议,而Weave能够让不同的Brillo智能家居设备,包括空调、电视、冰箱等,以及个人手机甚至是云端的设备实现数据交换,实现互联互通。 华为也推出了其物联网操作系统liteOS和Hilink通信协议。LiteOS是一个非常轻量级的操作系统(10KB级),可以支持多种连接协议栈,包括Wi-Fi、BTE、Zigbee、6LoWPAN等等。使用该操作系统的设备间可以自组网、自发现、可互通、互操作,并支持远程控制。LiteOS提供了物联网智能化开发平台,Hilink则让使用不同通信协议的设备能够互相听懂。 图:Google、华为都推物联网操作系统 招式二:架构于多个协议上的软件规范 高通在为人与人之间互联互通做出巨大贡献,在万物互联上也不遗余力,该公司发起Allseen联盟,希望通过高通所开发的开源平台ALLjoyn为技术基础,来搭建一个物联网标准协议,让网络中的设备间可以相互识别和对等的通信。不同与Zigbee这些基于无线射频上所发展出来的属于硬件架构上的协议技术, ALLjoyn是单纯的软件层的协议规范,它可以架构于各类无线通信技术上,例如蓝牙、NFC、Zigbee等。无论是终端还是服务、APP都可以使用Alljoyn实现互联互通 。 招式三:远程云端(云平台)或本地网关当翻译 设备和设备之间不能够直接通信,但是设备可以将信息通过路由或网关上传到云端,通过云端进行对话。相当于云是设备之间的翻译官。在这种情况下,各家又有自己做法,一是设备公司自己建云,对接自己的所有设备,也支持其他设备等加入,例如大家电厂商美的、海尔、长虹等,目标搭建以自我设备为中心的互联互通;二是使用第三方云平台,对接自己的所有设备和其他设备。小公司大多没有自己开发云平台等能力,但是通过接入第三方云平台,可以把自己设备加入物联平台中和其他设备交互。这种第三方等云平台还可以与多个云桥接合作,实现设备等跨平台联动。例如云智易公司等物联网平台既是这样的第三方云平台。
总结 为争夺物联网阵地,各种不同标准的协议只能通过不断的升级换代或加入新功能以扩大使用量,进而大统天下,毕竟谁拥有最多的用户谁就是隐形的标准。当然,为各种不同通信协议提供一个可对话平台的角色亦不可少,只要能达成互联互通的目的,任何形式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未来哪一个标准或那一类平台可以在这个战场上插上胜利的大旗,谁也不敢妄言,或许主流的技术会逐渐融合为一个标准,平台间都能互联,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由于现在万物互联方式多,标准不统一,所以智能产品企业在规划的时候需要多方面考虑,不仅要谨慎选择通讯协议,另外在云平台和网关操作系统的合作上,也要关注最具潜力的合作伙伴,以免在未来的万物互联时代被淘汰。 更多原创好文,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智慧产品圈网站! |
|
来自: 昵称30812404 > 《平台协议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