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排除上升趋势确定下降趋势示意图7-15】中,价格已经突破上升趋势线、拐点线和分界点A,根据趋势交易法假设,我们排除了之后上升趋势和横向整理的可能性,确定未来将展开下降趋势,如图【排除上升趋势确定下降趋势示意图7-15】所示。
我们首先要找出未来下降趋势的上拐点线,按照“要找上,先画下”的原则,首先要找11出下降趋势下边的外延线L1,然后将外延线L1
向上平行移动至下降趋势上外延的点,得到拐点线,从而得到拐点可能发生的区域,这就是我们将要采取卖出的入场区域。具体拐点发生的位置,我们将通过之前我们讲过的K
线反转的形态来判断。如图【排除上升趋势确定下降趋势示意图7-16】所示。
由图【排除上升趋势确定下降趋势示意图7-17】中,可以看出价格已经进入拐点附近,此时如果K
线在拐点附近形成反转形态,我们将采取卖出的交易策略,止损点为最高点上方,盈利目标我们将通过拐点线来寻找,如图【排除上升趋势确定下降趋势示意图7-18】所示。
(3) 排除上升趋势,再次确定上升趋势

图【排除上升趋势再次确定上升趋势7-32】是一个上升趋势,目前价格已经突破了上升趋势线和拐点线,根据趋势交易法假设,我们确定未来将展开横向整理走势,我们在分界点A
区域采取买入交易策略,止损点为分界点A 的下方,盈利目标为最高点。

图【排除上升趋势再次确定上升趋势7-33】可以看出,价格已经回升至最高点区域,我们将在最高点区域采取卖出的交易策略,止损点为最高点的上方,盈利目标为分界点A区域。
图【排除上升趋势再次确定上升趋势7-34】是之后的走势图。

由图【排除上升趋势再次确定上升趋势7-34】可以看出,在我们执行卖出计划之后,价格突破了最高点,我们被止损的同时,确定了未来价格将恢复之前的上升趋势,交易计划采取逢低买入的交易策略。

由图【排除上升趋势再次确定上升趋势7-35】可以看出,价格突破最高点之后,马上展开了回调浪走势,我们通过K
线反转,判断回调浪可能结束的位置,从而采取买入交易策略,止损点在前一调整浪的低点。
图【排除上升趋势再次确定上升趋势7-36】是之后的走势图。

2.
排除下降趋势:
趋势交易法排除上升趋势假设:
如果价格同时突破了下降趋势线和拐点线,首先确定未来将展开横向整理走势;
如果价格同时突破了下降趋势线和拐点线,并且突破了分界点A,确定未来将展开上
升趋势;
如果价格同时突破了下降趋势线和拐点线,之后突破了最低点,确定未来将恢复下降
趋势。
(1) 排除下降趋势,确定未来为横向整理走势

图【排除下降趋势确定横向整理示意图7-45】中可以看出,价格已经突破了趋势线和拐点线,根据趋势交易法假设,我们确定未来将展开横向整理走势,我们将在在价格接近分界点A
处,执行卖出交易计划,止损点为分界点A,盈利目标点在之前下降趋势的最低点。
如图【排除下降趋势确定横向整理示意图7-46】所示。

由图【排除下降趋势确定横向整理示意图7-46】可以看出,此时价格已经到达最低点,并形成反转。在最低点区域首先获利了结(平仓已有头寸),然后买入新的头寸,止损为之前下降趋势的最低点,盈利目标为前一上升浪的最高点区域(或分解点A
区域)。
图【排除下降趋势确定横向整理示意图7-47】是之后的走势示意图。

由图【排除下降趋势确定横向整理示意图7-47】可以看出,价格再次进入分界点A 区域形成反转,在分界点A
区域首先获利了结之前的多头头寸,然后开立新的卖出头寸,止损点为分界点A,盈利目标为前一浪低点。
如此不停地在最低点和分界点A 区域采取买入卖出的交易策略,直到我们某次交易被止损,确立出上升或下降趋势已经开始为止。
(2)排除下降趋势,确定未来为上升趋势
图【排除下降趋势确定上升趋势示意图7-53】中,价格已经突破了下降趋势线、拐点线和分界点A,根据趋势交易法的假设,我们此时排除了之前下降趋势发生的可能性,确认未来将展开上升趋势,如图【排除下降趋势确定上升趋势示意图7-54】所示。
根据趋势交易法的假设,我们排除了之前的下降趋势,那么,未来展开下降趋势的可能性是否就是“0”呢?真实的情况是未来跌破最低点,并恢复之前的下降趋势的概率仍然存在,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将采取止损的交易策略。
我们此时需要找出未来各调整浪的结束点和主升浪的结束点,也就是上、下拐点的位置。寻找拐点的方法是:要找下,先画上;要找上,先画下。也就是说,在上升趋势中,要找到调整浪结束的点,就要先绘制上升趋势中上边的外延线,然后向下平行移动外延线至下外延的点,得到拐点线,价格将要与拐点线相交的点,就是我们要寻找的拐点。
图【排除下降趋势确定上升趋势示意图7-55】中,要想找到第一个调整浪的低点,也就是拐点,我们首先绘制外延线L1,将L1
平行移动得到拐点线,从而得到未来调整浪可能结束的区域,也就是拐点的位置。如图【排除下降趋势确定上升趋势示意图7-56】所示。
我们将在在拐点区域通过K
线反转,采取买入的交易策略,止损在之前下降趋势的最低点位置(止损线)。
图【排除下降趋势确定上升趋势示意图7-57】中,假定价格在拐点处完成调整浪走势,之后恢复了上升趋势,此时我们需要知道这一主升浪的上升目标在哪里。
我们还是通过拐点线来确定上升目标。首先绘制出上升趋势的下边的外延线L1,然后向上平行移动,得到上升趋势上边的拐点线,从而可以确定上升的理论最大目标点的区域。
如图【排除下降趋势确定上升趋势示意图7-58】所示。
之后价格在拐点处完成主升浪,展开回调走势,如图【排除下降趋势确定上升趋势示意图7-59】所示。
此时我们又要找出第二个调整浪结束的区域,寻找下边的拐点,还是通过绘制拐点线的方法,如图【排除下降趋势确定上升趋势示意图7-60】所示。
找到拐点后,我们将通过K
线的反转,采取买入的交易策略,此时的止损的位置将调整至前一个调整浪的低点。
(3)排除下降趋势,再次确定下降趋势
图【排除下降趋势确定下降趋势7-70】中,价格已经突破了下降趋势线和拐点线,但是并没有突破分界点A,根据趋势交易法的假设,确立未来将展开横向整理走势,如果之后价格突破之前下降趋势的最低点,市场将延续之前的下降趋势。
我们首先在分界点A 区域采取卖出的交易策略,止损在分界点A
上方,盈利目标首先看到之前下降趋势的最低点位置。在最低点区域,我们采取买入的交易策略,止损在之前下降趋势的最低点下方,盈利目标在之前上升浪的最高点(接近分界点A)。此时如果价格不能恢复上升,之后突破最低点,我们将止损出局,确定未来将恢复之前的下降趋势,之后,我们将采取逢高卖出的交易策略。如图【排除下降趋势确定下降趋势7-71】所示。
二.趋势交易法交易过程
趋势交易法的买卖原则是追随趋势,顺势而为,在上升趋势中采取买入交易策略,如图【上升趋势交易原则示意图7-75】所示,在下降趋势中采取卖出交易策略,如图【下降趋势交易原则示意图7-76】所示,在横向整理阶段(无趋势)采取买入和卖出的交易策略,如图【下降趋势交易原则示意图7-77】所示。
趋势交易法交易过程分解如下:
第一步:根据趋势的定义确定出市场是上升趋势还是下降趋势,如果市场处于上升趋势中,我们采取买入的交易原则;如果市场处于下降趋势中,我们采取卖出的交易原则;如果市场处于横向整理中,当价格接近分界点A
时买入(或卖出),接近最高(最低)时卖出(或买入)。
第二步:通过周期和拐点线,初步确定入场区域。
第三步:通过K 线反转确定准确的入场点。
第四步:如果是日交易(短线交易),通过拐点线、周期或波浪比率关系确定出场点;如果是头寸交易(中长线交易),通过趋势的定义,确定出场点。

趋势交易法第7章基础理论部分介绍完毕!7-9将是一个详细讲解一个完整的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的转换过程。
下面我们通过上证指数为例,来详细讲解一个完整的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的转换过程。
图【上证指数走势图7-79】是上证指数2007 年6 月18 日-2007 年11 月13
日走势图。
我们首先绘制上升趋势的上升趋势线和拐点线,并找出分界点A
的位置,如图【上证指数走势图7-80】所示。
由图【上证指数走势图7-80】可以看出,上证指数已经跌破分界点A
的位置(5462点),根据趋势交易法的假设,如果价格已经突破上升趋势线和拐点线,并且跌破分界点A,我们确立未来将展开下降趋势。因此,之后的交易我们将全部采取逢高卖出的交易策略。图【上证指数走势图7-81】是之后的走势图。
图【上证指数走势图7-81】中可以看出,上证指数已经升破下降趋势线和拐点线,并且已经升破分界点A
的位置,我们确定未来将展开上升趋势,采取逢低买入的交易策略,买入点通过拐点线来寻找拐点的区域,在拐点区域等待K
线反转形态后,采取买入交易策略。寻找拐点过程如图【上证指数走势图7-82】所示。

图【上证指数走势图7-83】是上证指数之后的走势图。
由图【上证指数走势图7-83】可以看出,上证指数在拐点处没有形成反转,并突破拐点线,之后突破分界点A,确定下降趋势再次恢复,之后我们将再次采取逢高卖出的交易策略。
图【上证指数走势图7-84】是上证指数之后的走势图。
由图【上证指数走势图7-84】可以看出,之后的每一调整浪的高点,都不能升破前一调整浪的高点,下降趋势非常强势,每一次指数回升至拐点区域,都是我们卖出的最佳时机。
图【上证指数走势图7-85】是上证指数截至到2009 年2 月24 日的走势图。
由图【上证指数走势图7-85】可以看出,上证指数已经突破下降趋势线和拐点线,并且已经突破分界点A
的位置,确定未来将展开上升趋势,我们将采取逢低买入的交易策略,入场点通过拐点线来寻找,如图【上证指数走势图7-86】所示。
在拐点区域采取买入交易策略,止损点为前一调整浪低点,如图【上证指数走势图7-87】所示。

第7章介绍完毕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zNTc3Mz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