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知道我为什么而选择

 真友书屋 2016-02-22

“居家天使”克拉丽莎·达洛维,一朵力求尽善尽美的“英伦玫瑰”。当玫瑰决定亲自去买花,思想的幻影与生活的真实之间就被模糊了界限。当芦苇都会因为思考而保有了折断前的全部尊严,被当做点缀的女人一路暗中披荆斩棘,才能不动声色的让一场宴会妆点了枯萎中的自己。


而这不过是她平凡的一生中的平凡的一天,安然度过,一如往常。


电影《达洛维夫人》


完美的英伦玫瑰们从小就吟唱着这样的《鹅妈妈童谣》:“小男孩是由什么做的?青蛙和蜗牛,还有小狗的尾巴。小女孩是由什么做的?糖和香料,还有一切美好的东西。”生于蔷薇之国的女孩,就是这样被教育长大:哲学不如诗歌,料理不如刺绣,象棋不如跳舞……因此,做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天使,是社会替她们做出的选择。时间带走了她们的青春,生活磨平了她们的梦想,家庭拘束住她们的行动……而婚姻?婚姻对她们来说,不过是从前半生的南枝巢换到了后半生的金丝笼。因此,所有人都忘记了,在把女仪、持家、母教那些东西强加给女性作为定语之前,应该首先记得:女人也是人,女人也有灵魂,甚至有时候,会比男人更强韧。




天使的典范——昨日的克拉丽莎小姐,今日的达洛维夫人。作为议员夫人,她在生活中时刻围绕着她的丈夫她的女儿她的家,为举办好一场晚宴而一整天都在做准备。在大本钟的轰鸣中,她的思维却回到了过去的时光中,再次与她挚爱的恋人与朋友相会,并不断比较着昔日的浪漫与今日的荣光——她发现,纵使自己满意于现在精心构造的一切,但也无法停止渴求那些无法回头的过去,一切错过的可能性都已在且只在他人的生命中发生,而她只能沿着她所选择的物质道路义无返顾的奔赴那看似光鲜却漫无边际的未来。




《达洛维夫人》

作者: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译者: 姜向明  

陕西师范大学

2014-4-1



此刻的辉煌,或许难长久,而未来会怎样,谁也看不清。周梦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谁是心里藏着镜子的人呢?谁肯赤着脚踏过他的一生?所有的眼都给眼蒙住了。谁能于雪中取火,且铸火为雪?在菩提树下。一个只有半个面孔的人,抬眼向天,以叹息回答那欲自高处沉沉俯向他的蔚兰。”同样,女人要经过多少重身份,才能真正的做回自己?难道只要对每一个世俗所认为应有的目标报以热忱,就真的能收获一个让心中的自我彻底满足的结果?照着镜子能看到自己精心的妆容,但真正的面容永远都是模糊的。

人生有种种选择,上一秒的判断决定下一秒行动的改变,瞬间就能使生命变得截然不同。如果谁选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一些事情,那并不是为了自己去做,而是因为以爱之名,而选择了高尚的忍受。无论是作为女儿、女友、恋人还是妻子,都不过是达洛维夫人所扮演过且扮演着的角色,她心中对此无比清醒,但是也无能为力。世界是个舞台,以生命长短来衡量每个人的演出时间。这一幕戏结束,下一幕戏开启,被周围的一切所操纵着往前走的人们,是戏子也是棋子。想要改变这一切的人,往往会选择中途退场,却不知这也是剧本的一部分。

戏中人达洛维夫人是演戏的人,也是看戏的人。她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拒绝评论的同时仍停不下思索。她知道生活本质并非欢乐,因此她才会想为他人努力创造欢乐,纵使能完成的只是某种表象,而真正的结果总不尽如人意。她的生命正在一点一点被切除,可是她一旦想到自己的选择或多或少总会使他人受益,她便更加卖力的去完成他人所认定的自我形象,贯彻这些有益的所作所为哪怕时刻伴随着淡淡的怅惘……无论如何,她都会认为这一切毕竟是值得的。

因此她要举办宴会,她要在美好的六月的早晨走出家门,一个人去买花,亲力亲为的完成这幕戏的布景安排。即便,在这一过程中,她发现已到台前担当主角的人回不去幕后,也执意要把这出高潮做到最完美,哪怕只是看起来。



电影《时时刻刻》


这世间常有的一种逻辑是,因为我为了我心目中你的幸福而牺牲了很多,所以你也一定要达成我所认定能使你幸福的那个梦想,并且无论你再牺牲多少,肯定都比不过我已经牺牲的,因此你必须做到,无论多难都是应该的。即便不讨论是否公平,持这种逻辑的大多数也已忘记了前者的牺牲明明是为了后者不要再牺牲那么多。因为自己没有幸福,所以希望对方幸福,变成了因为自己没有幸福,所以把自己的幸福捆绑在对方身上,最后谁也没有得到幸福。人人都书写着自己意识流体的人生,交错着形成世界,可是,不是压抑住最初的自己,就能磨灭心中真正的渴望。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在交流,其实不过是在自说自话,我们以为能理解和被理解,却不知道我们是隔着一堵墙,看不见彼此的真实,听不到彼此的心声。我们用互相关爱的方式,每一天都在互相伤害。

为别人牺牲自我是高贵的,可是真正的自我又该怎么办?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那么用自己换来的周围的笑容又怎会是真实的?在达洛维夫人的晚宴上,大家都在得体的笑着,却谁都并非是真正的快乐。阴暗的情绪化作耳语流言,不是不去听就能够避免。人们低语着,战争的幸存者在和平到来后却选择了自杀……死亡,甜蜜的黑暗,诱惑的长眠。比起热爱生活,人更热爱生命。要有多少勇气和深情,才能义无返顾的用死亡拥抱生命?天空那么蓝,空气那么美好,看着真的不想死,可是太清醒的人再也无法苟活下去。那个死去的青年是怀揣着珍宝跳下去的吗?那珍宝的名字,可以叫做记忆,可以叫做存在,也可以叫做生命本身。在自我消散后,也会很快湮没在他人的忘却里。

唯有达洛维夫人是清醒的。她曾这样对自己说:“如果此刻就能奔赴黄泉,那么此刻就是最幸福的。”只要活着,就无法避免因抉择的每一步而带来的痛苦,就不能忘怀为他人牺牲所造成的遗憾。有的人能克服痛苦,有的人被痛苦吞没,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与痛苦共生。因此根源在我,症结在我,今日灵与肉分离或是沉沦,亦全在我。想要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就必须先回到痛苦中去。无论逃避多久,它都在那里。达洛维夫人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她选择成就瞬息的欢乐,同时对于漫长的痛苦,她也不会选择忘记。

思绪是天使在这世间仅存的羽翼。前行下去的女人是悲凉的强者,却不因此而觉得自己悲凉。《达洛维夫人》原名《时光》,因此读这本小说总会想起《时时刻刻》。这是一部根据此书改编而成的电影,以三个不同的时代,再次重现了自我认知觉醒的女性的选择与人生。有篇影评曾如此说,“传统道德鼓励牺牲个人欲望,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家庭和谐高于个体健康,我不否认和谐的意义,然而,死水一样僵硬的和谐往往会生出一池塘恶心的绿藻,人不是抽屉里的袜子,可以整齐划一的生活。”但是已经生存于生活之中的人,到底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之路?电影给出的答案是:“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那些岁月,记住时光,记住爱。”

书外的作者伍尔夫是觉醒的女性,她选择了自尽来结束自己的一生,而书中的达洛维夫人也是清醒着的,但她却选择继续走下去自己的生活。一死一生,截然不同。而故事里,为什么死去的是沃伦·史密斯而活着的是达洛维夫人?其实男女并没有差异,性别只是身体上的一个标签,而谁也不能认清灵魂真正是什么颜色。人们相爱是精神上的吸引,不但性向只是一层外衣,就连灵魂的强度,也与性别无关。即使清醒认知也能如地载物者,才能真正在地面上生存下去,直到最终尘归尘,土归土。




读《达洛维夫人》,可以读出时代变迁,读出女性主义,读出意识流,读出心理学,读出酷儿运动……能读出的内涵,太多太多。而译者是原著与读者之间的一座桥梁,同时也是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一堵墙。文本是译者与作者之间的一座桥梁,也是译者与作者之间的一堵墙。误读无处不在,关键在于品格。好在伍尔夫是一位个性鲜明的作者,而姜向明老师是一位笔锋透明的译者。把握得当,文本如丝绸在染缸中搅动,却并没有改变它的颜色。达洛维夫人灵魂的韧度已然力透纸背,纵使她走不出结尾也走不出买花的这一天,但是她确确实实的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达洛维夫人从我们面前走过,有时候甚至就是我们的自我。只是我们并没有认出她。她的衣裾或许不再是摇曳的姿态,但天使的背上依然长有思维的羽翼,一直在生长,且永不收起,等待能够真正飞翔的日子到来。若我们发现她,追上她,询问她,就像是询问自我,或许她会笑着否定,她不是谁的天使,也不懂谁的天堂,因为我们永不知道,她在每一时刻,都是为什么而选择。

·END·


青阅读精选

回复以下关键词,开启趣读之旅


年度好书  |薰衣草 | 契诃夫 |

致郁系 | 黑魔法 | 怕老婆


微信号:qyued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