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业4.0与质量4.0

 西北狼54321 2016-02-22

质量4.0是在工业4.0以及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方式。工业4.0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

在质量1.0的阶段,质量只是辅助职能,因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手工作坊制是主体,产品与体验不可分,质和量都取决于工匠的经验与技能,因此产出效率低,产品数量短缺,价值昂贵,但组织效益较差。比如青花瓷,就是同一窑烧制的产品也参差不齐,因此可以说件件都是孤品。

到了质量2.0阶段。以泰勒的科学管理为基础,质量检验开始独立出来,扮演的是行政监管的角色。消费者更关注产品的性能,市场供不应求;企业开始重视产品一致性,产量为追求目标,分工明确效率提升,组织效益好。但产量越来越大,必须通过抽样检验的方式才能满足检验的效率要求,统计质量应运而生,在质量2.0阶段的中期,以休哈特为代表的统计质量思想与方法论逐渐走入实践。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后期,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于产品性能的单一追求,开始有了更多体验的要求,制造的产品开始供大于求,以改进职能为核心的质量3.0时代来临了,主要使命在于追求总成本最优,组织效益最大化。在系统论的基础上,戴明、朱兰、费根鲍姆、克劳斯比等质量管理的先行者提出了人性化与科学化并存的系统质量管理思想与实践。

顺应最新的竞争态势,质量4.0使质量管理走进战略职能。企业关注的重心不再是产品级的优化,那是质量3.0的使命,而是生态模式(Style)、应用模式(model)、产品与服务的结构,组织构筑什么样的业务流程能够支撑业务模式,以及需要什么样的能力结构可以有效支撑业务流程的高效运作。质量4.0是在新的竞争形态的驱动下,在前面三个阶段基础上的整合与进化。

在质量4.0阶段,企业集群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剧变,一个表现是从原来以产品为纽带的供应链转换成了以用户为纽带的生态链,生态链是指围绕用户综合体验模式提供所有相关的产品与服务的企业集群,完全打破了产业之间的界限;另一个特点是企业集群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依存度较高的产业联盟,通常生态链中的企业是以资本纽带或共同盈利模式相存相生。因此,“平台”级企业关注的主要是生态模式,核心资源聚焦在忠诚用户的开发与维系,以及生态圈的打造;“应用”级企业关注应用模式,核心资源专注在产品与服务整合解决方案的策划、开发与维护;“终端”级企业关注产品,核心资源锁定在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对于传统的质量职能而言,由于生产、物流等环节逐步的智能化与数据化,作为专业化定位的检试验职能,由于标准化程度较高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质量改进职能随着辅助分析与决策系统的进化而逐步融入其他职能,工程技术人员将越来越娴熟的驾驭质量改进技术方法,与专业技术整合解决各种质量隐患与异常;但战略质量职能将在战略质量绩效评估与分析、生态模式与应用模式策划、基于生态链的创新驱动等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核心作用,因此,战略质量职能将重塑绝大多数企业形同虚设的战略管理职能,成为企业不断提升竞争能力的核心引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