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约灯火下仰看元宵夜

 青梅煮茶 2016-02-22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物候出品


 前言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自古以来元宵节就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当夜幕降临时人们相约赏花灯、猜灯谜,灯光月色交相辉映,织就一个五光十色的夜晚。

对于人大的学子来说,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远离了家中的舒适,开始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也许不能和家人共同赏月猜谜,但回到人大的校园,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软糯的汤圆也是这个节日极好的庆祝。



传说 · 元宵节

神鸟说
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看到百姓无辜受难,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为了纪念躲过大难,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平吕说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刘氏天下变成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因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刘氏宗族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设计解除了吕家后人手中的权力,“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的日子。到了这一天,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

东方朔说
汉武帝时,有个名叫元宵的宫女准备自杀时被东方朔发现。东方朔问起缘由,元宵说:“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就向她保证,一定让她和家人团聚。

东方朔设法让武帝相信正月十五日的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神女火烧长安,武帝大惊,请来东方朔以求解救之法。东方朔假意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女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习俗 · 元宵节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的做法、风味各异,但是它代表的意义却相同,即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即送孩儿灯。因为“灯”与“丁”谐音,在元宵节前,娘家要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以求添丁吉兆,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

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有逛庙会、猜灯谜的习俗,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富有趣味,所以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正月十八方告结束。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祭门和祭户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晚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编辑:刘寒青 杨小涵
设计:一盆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