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史上“印外求印”的典范:赵之谦

 年年有于674 2016-02-22

在前面我写吴昌硕的那篇文章的时候,曾经提过一位大师,这位大师在世的时间较吴昌硕早一些,对吴昌硕的印风影响还算不小,他就是我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印外求印”的典范人物赵之谦

篆刻史上“印外求印”的典范:赵之谦赵之谦(1829-1884)算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汉族,浙江绍兴人(大家看,浙江的文化人真多啊)。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铁三、憨寮,又号悲庵、无闷、梅庵等。所居曰“二金蝶堂”、“苦兼室”,做官倒是不大,只做到知县。

不过这位大神工诗文,擅书法,初学颜真卿,篆隶法邓石如,后自成一格,可算是个有杰出成就的大书法家。

篆刻史上“印外求印”的典范:赵之谦同时,这位大神还善绘画,花卉学石涛而有所变化,为清末写意花卉之开山立派似的人物。又可算是一位有卓越贡献的绘画大师。

赵大神篆刻初学浙派(嗯嗯,就是那个瘦小的丁敬小老头。),后来又师法秦汉玺印,复参宋、元及皖派(这个皖派太复杂,不知道大神是学习的哪一位,但综合就是皖派),为开篆刻新风,他还博取秦诏、汉镜、泉币、汉铭文和碑版文字等入印,因此,印风一扫旧习,所作苍秀雄浑。因此,他当然又是一位杰出的篆刻家。

篆刻史上“印外求印”的典范:赵之谦综上所述,这位大神是诗文、书画、篆刻无不精通。

我们说说他的生平,他从小因家道中落,不得不靠卖字画维持生计,后受魏源、龚自珍影响,接受了一些新思想,后来,在太平天国中的乱军中,娇妻,爱女痛失,精神大受打击,大神心灰意冷,决心向佛,受佛学不破不立的思想的深刻影响。大致在34岁左右,赵大神各项综合艺术才能融会贯通,他开始“一心开辟道路,打开新局”,走上了大力创新的道路。

篆刻史上“印外求印”的典范:赵之谦

正是因为赵大神综合的艺术修养高,因此,他才成为“印外求印”的典范,他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加上自己的多年积累,再杂之以其他艺术学科的综合素养,使赵大神印风自成面貌,风格独特,“为六百年来抚印家立一门户”。他最大的成就,当属在篆刻上,充分融合其他艺术门类,使赵之谦篆刻创作各类艺术学养相互补充,相映成趣。赵之谦曾说过:“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他一生在诗、书、画、印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篆刻史上“印外求印”的典范:赵之谦

赵大神自己刻了若干好印章,比如38岁刻的《为五斗米折腰》,约41岁刻的《安定佛再世坠落娑婆世界凡夫》,43岁刻的《汉学居》,44岁刻的《金石录十卷人家》等等,这是他印风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可惜,八年间所刻也不到70方,作品并不丰富。

44岁的赵之谦屡试不中,心灰意冷。但为官是他的理想,他决心要去做一位受百姓爱戴的好官。为此,他放弃了自己经营多年的爱好—篆刻。54岁为潘祖荫刻《赐兰堂》刻款中称:“不刻印已十年,目昏手硬。”这是赵之谦赴江西之后唯一所刻的印章,也是其一生中最后一方章。当然缺乏知音大概是他在江西不刻印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好像是失去了篆刻创作的原动力。

赵大神盛年息刀是赵大神一人的憾事,同时也是中国篆刻史的憾事。

(关于篆刻的闲言碎语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