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可以说得上是变革的元年,在“互联网+”大潮的影响下,众多行业迎来了发展和蜕变的契机。而对于农业来说,因为不同地域的情况千差万别,如何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路子成为阻碍“互联网+农业”完成变革的难题。 众所周知,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究其根本,它只是一种全新的载体,如何借助这一载体实现农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对于数万万个农村人口来说才是当务之急。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如何将互联网与农业有效融合,让它们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 1、农产品电商平台 对于众多农民来说,卖掉自己手中农产品最快的互联网渠道当属众多电商平台,其中C2C端首推淘宝,它不仅开店方便,而且用户遍及全国各地,当然不菲的推广和店铺设计陈本,往往也会让用户望而却步。而B2C端则有京东、苏宁易购、聚划算、美团等众多平台,与他们合作需要农产品的品质和数量达到一定的高度。除此之外,一些垂直的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出现,也为农产品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销路。 2、农产品社交平台 如今,互联网的触角早已延伸到各地农村,对于众多农村居民来说,他们最早掌握的互联网技能往往不是构建自己的网店,而是借助QQ、微信、微博与他人进行交流,来获取、传递信息。 当诸如QQ、微信、微博、朋友圈、QQ空间等社交平台被广泛应用之后,众多农村居民完全可以进行借鉴和利用,通过它们打破空间的限制,来实现对自家特色农产品的宣传、推广和销售。 3、农产品自媒体平台 随着微信的日渐火爆,其媒体属性越来越突出,众多不同行业的优秀人士纷纷涌入搭建属于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对于拥有特色文化、农产品、地域特色等优势的农村人群来说,借助微信搭建属于自己的宣传平台,通过扩大影响力来推动自家农产品的销售。 4、农产品信息对接平台 最近几年,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农产品滞销的讯息,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当然不是需求饱和,农产品卖不出去,而是由于信息传递的不对称,造成需要对应农产品的商家买不到货,而获得丰收的农民却卖不出去。 由此可见,搭建一个可以有效传递不同地区农产品实施情况的信息对接、传递平台十分有必要,当然,近年来政府与众多企业也一直都在摸索,如中国惠农网、中国绿谷网、一亩田等平台都在努力为农村人群提供做好的宣传与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