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教案:贞观之治(第2课)
2016-02-22 | 阅:  转:  |  分享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

武汉教育云资源中心历史教研室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史实;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

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的评价。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繁盛一时的隋朝”,对隋朝的政治、经济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接着学习我国的古代史,隋朝灭亡之后我国古代最繁荣的一个朝代——唐朝。你们想知道唐朝是如何建立的吗?它的统治者是如何实行统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贞观之治”这一课。

一、唐朝的建立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唐朝的建立这一子目的内容,然后找出唐朝建立的背景、时间、开国皇帝、都城。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背景: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王朝陷于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害,隋朝灭亡。

唐朝建立时间:618年(隋炀帝死后的同一年)。

开国皇帝:李渊(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年号武德。

都城:长安(现在的西安市)。

教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唐朝建立的过程,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在学习贞观之治之前,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知道贞观之治是谁统治时期形成的,他是唐朝的第几任皇帝以及他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呢?

学生:第二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事变登上皇位。

教师:回答得非常对,看来同学们都有认真预习课文,通过同学们的预习以及课外知识的补充,知道了是李世民继承了皇位,在他的统治下唐朝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治世“贞观之治”。他是通过玄武门事变登上皇位的,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讲讲玄武门事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学生:讲述略

历史知识补充:李世民: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智勇兼备,文武双全,在反隋和平定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帮助父亲稳定了新王朝,被封为秦王。

玄武门事变:李世民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功名日盛,盖过了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李建成意识到李世民是自己皇储的地位的重大威胁,所以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双方展开了夺位之争。最终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引发了玄武门之变。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大内皇宫的北门——玄武门附近发动了流血政变,杀死了自己的长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当时的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历史上将这次流血政变成为“玄武门事变”。

教师:唐高祖李渊建立了唐朝,并完成了对唐朝的统一。但是唐朝在他的继承者李世民统治时期却发扬光大,虽然李世民继位的过程在古代有违常理。但他在继位后励精图治,带领唐朝走向繁荣与昌盛,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一位明君,他在继位后,是如何治理国家的,唐朝在他的治理下又形成了一种怎样的局面,下面让我们来学习本节课的重点子目“贞观之治”。

二、“贞观之治”

教师:每一任皇帝治理国家,必定有一个主流思想进行指导,那么唐太宗在哪种思想指导下治理国家的呢,先来看看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思想。

(多媒体出示文献资料)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

学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准确,唐太宗因为亲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目睹了隋朝的灭亡,认识到了人民力量的伟大。所以唐太宗以史为鉴,居安思危,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关系。贞观年间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开明思想制定的。

教师:那么在这种开明思想的指导下,唐太宗制定了那些具体政策和措施来治理国家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八页,从经济、政治、用人三方面找出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经济上: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政治上: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用人上: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丞相,人称“房谋杜断”。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多媒体出示史料,认识唐太宗治理前后的社会现状。)

资料一:“(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资料二:“(经过唐太宗统治一段时间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jī)粮,取给于道路。”

──《资治通鉴》

教师:通过资料一可以看出,隋朝末年的残暴统治和多年的战争造成了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的景象。资料二与资料一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资料二可以看出唐朝在唐太宗治理下,出现了庄稼大丰收,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

通过资料二以及课本内容,我们知道唐太宗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了一定土地,赋税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因为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同学们在这里要注意一下,“贞观之治”不是贞观年间就已经存在的说法,而是后人对贞观年间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盛况的一种赞称。)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对唐太宗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分小组,然后谈谈在你们的心中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皇帝,该如何评价他?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治世“贞观之治”。在位时居安思危,知人善任,虚席纳谏,以农为本,减轻徭役,是一位明君。

教师:我们学习了在唐太宗治理下唐朝形成了一种繁荣昌盛的局面,那么在唐太宗逝世后,唐朝又进入到了怎样的一个发展状况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节课的第三个子目——女皇武则天。

女皇武则天

教师:我想同学们都知道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么在当时一种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下,武则天是怎么登上皇位的?

教师:武则天登上皇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唐太宗逝世后,将皇位传给了儿子李治,继位为唐高宗,但他体弱多病,很少理政,大部分政事都由皇后(也就是后来的武则天)来处理,武则天在理政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实权,最后在晚年时候称帝,改国号为周。这就是武则天成为女皇帝的一个大致经过。这位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历经艰难才登上皇位,我们来看看她登上皇位后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这一子目的内容然后思考,归纳武则天主要有那些政绩。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选拔贤才;(3)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教师:学习了武则天在位时的政绩,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所学的内容给她一个公平,客观的评价。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评价武则天应该从政治以及她对历史发展的贡献来评价,当代文学家郭沫若是这样评价武则天的,说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意思是她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弘扬了贞观之治。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从政治上来看,她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女皇帝,女政治家。通过本节课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评价,我想同学们学会了从客观史实以及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贡献来评价历史人物。

【课堂小练】

1.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B)

A.房玄龄 B.魏征 C.张玄素 D.杜如晦

2.被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封建帝王是(D)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武则天

3.唐太宗、武则天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A)

A.重用人才 B.善于纳谏 C.合并州县 D.轻徭薄赋











1





武汉教育云资源中心







献花(0)
+1
(本文系如歌的西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