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邱处机与古城宣化曾有过一段深深的缘分

 燕山雪 2016-02-22

邱处机,字通密,道号长春子。道教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之一。生于1148年(金皇统八年),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氏。为道教主流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

道教,中国三大宗教之一,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全真七子”之首的邱处机,为道教的发扬光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因其以73岁(1221年,距今795年)的高龄,远赴西域,行程35000多里,劝说元世祖--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世界。为南宋、金朝、蒙古帝国统治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敬重。

这位全真教最著名的掌教,与古城宣化曾有过一段深深的缘分。

宣化,被誉为“京西第一府,千年葡萄城”。东临首都北京,西连煤都大同,北靠内蒙古草原,南接华北腹地,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现辖区面积约2300多平方公里,原来管辖的面积更大。秦朝时为上谷郡,从汉代开始,宣化历为州、府、郡、县的治所。唐代置武州,元朝时为宣德州。

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邱处机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元世祖时,追尊其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

1227年(金正大四年),邱处机在北京长春宫宝玄堂逝世,享龄80岁。去世时,瑞香氤氲整个北京城三日不绝,世人无不称奇。

天下百姓为纪念“邱神仙”的无量功德,遂定其生辰正月十九为“燕九节”,岁岁庆祝,至今仍是京津地区的著名风俗之一。

1167年,19岁的邱处机开始学道。他独自去昆嵛山(山东烟台境内)烟霞洞修行。翌年9月,闻陕西终南山道士王重阳到宁海州(浙江宁波)传道,遂下山拜其为师。20岁时拜全真道祖师王重阳为师,王重阳为他取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成为王重阳第一位弟子。他以虔诚、机敏和勤勉好学,深得王重阳器重。

1217年,69岁的邱处机,接任全真道第五任掌教,邱处机掌教时间长达二十四年,使全真道的发展,进入兴盛时期。

追求长生不死,是历代帝王的一个共同愿望。成吉思汗晚年也不例外。因道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加之道家的“长生术”,在民间广为流传。金兴定三年(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途中,听身边的汉臣刘仲禄说邱处机法术高超,道行深远,于是,成吉思汗产生了与邱处机相见的想法。

1219年阴历五月,成吉思汗派刘仲禄赴山东邀请邱处机。刘仲禄原是金国人,蒙古大军攻入燕京(今北京)不久就归降蒙古。他能做鸣镝,通晓医术,很受成吉思汗的赏识,成为成吉思汗的近侍官。刘仲禄奔波达7个月,于当年阴历十二月到达山东莱州昊天观。

此时,南方有宋,中原、东北有金,西部有夏。三年后,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建立蒙古帝国,中华大地由“三国演义”变成“四国演义”,群雄逐鹿,狼烟滚滚。

民间传说,邱处机有长生之术,其年龄有300岁。“四国”之中,有3位帝王先后邀请过邱处机,首先是金宣宗,他请邱处机赴汴梁(金朝都城,今开封);第二是宋宁宗,他请邱处机到临安(南宋都城,今杭州);第三个是成吉思汗,他请邱处机临草原,传授长生不老之术和治国理政之道。邱处机认为金朝有“不仁之恶”,南宋有“失政之罪”,都被他拒绝了,邱处机最终选择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邱处机曾说:“我循天理而行,天使行处无敢违。”公元1220年正月十八(距今796年),年已72岁高龄的邱处机,带着赵道坚、尹志平、夏志诚、王志明、李志常等18名弟子,离开山东莱州昊天观,赴成吉思汗邀请,讲授治国之道。行程一个多月,于阴历二月二十二到达北京。

八月初,东迈洋河,历白登、天城、怀安,渡浑河,凡十有二日,至宣德(今宣化)。

其弟子李志常所著的《长春真人西行记》载:“八月初,应宣德州元帅移剌公请,遂居朝元观。中秋夜,有《贺圣朝》二曲。其一云:‘断云归岫,长空凝翠,宝鉴初圆。大光明,宏照亘流沙外,直过西天。 人间是处,梦魂沉醉,歌舞华筵。道家门,别是一船清朗,开悟心田。’其二云:‘洞天深处,良朋高会,逸兴无边。上丹霄,飞至广寒宫悄,掷下金钱。灵虚晃耀,睡魔奔送,玉兔婵娟。坐忘机,观透本来真性,法界周旋。’

是后天气清肃,静夜安闲,复作二绝。其一云:‘长河耿耿夜深深,寂寞寒窗万虑沉。天下是非俱不到,安闲一片道人心。’其二云:‘清夜沉沉月向高,山河大地绝纤毫;惟余道德浑沦性,上下三天一万遭。’


朝元观据州之乾(西北)隅,功德主元帅移剌公因师欲北行,创构堂殿,奉安尊像。

前后云房洞室,皆一新之。十月间,方绘祖师堂壁,画史以其寒,将止之。师不许,曰:‘邹律尚且回春,况圣贤阴有所扶持邪?’是月,果天气温和如春,绝无风沙,由是画史得毕其功。有诗云:‘季春边朔苦寒同,走石吹沙振大风。旅雁翅垂南去急,行人心倦北征穷。我来十月霜犹薄,人讶千山水尚通。不是小春和气暖,天教成就画堂功。’

十八日,南往龙阳(今涿鹿境内),道友送别多泣下。师以诗示众云:‘生前暂别犹然可,死后长离更不堪。天下是非心不定,轮回生死苦难甘。’翌日,到龙阳观过冬。

十一月十有四日,赴龙岩寺斋,以诗题殿西庑云:‘杖藜欲访山中客,空水(一作“山”)沉沉淡无色。夜来飞雪满岩阿,今日山光映天白。天高日下松风清,神游八极腾虚明。欲写山家本来面,道人活计无能名。’

十二月,以诗寄燕京道友云:‘此行真不易,此别话应长。北蹈野狐岭(今张北境内),西穷天马乡。阴山无海市,白草有沙场。自叹非元圣,何如历大荒。’又云:‘京都若有饯行诗,早寄龙阳出塞时。昔有上床鞋履别,今无发轸梦魂思。’复寄燕京道友云:‘十年兵火万民愁,千万中无一二留。去岁幸逢慈诏下,今春须合冒寒游。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穷急漏诛残喘在,早教身命得消忧。’  

辛已之上元,醮于宣德州朝元观,以颂示众云:‘生下一团腥臭物,种成三界是非魔。连枝带叶无穷势,跨古腾今不奈何。’”

《长春真人西游记》,所记载的上述诗作和传道等内容,就是1220年8月到次年的2月,邱处机在宣德州(时宣化为元朝的宣德州)生活半年多的真实写照。


邱处机当年在宣德州居住的道观,叫朝玄观(也叫朝天观),后该观毁于火患。左都督谭广奉敕重修。清顺治年又重建(因毁)。该观的原址,位于现在宣化古城大北街西侧,杨公祠街的南面,马王庙街的中间,现宣化七中所在地。该观座北朝南,故马王庙街的中间,也叫“观门口”;道观的后面的村,就叫观后村;观的左面有一座桥,故今天宣化仍有 “观桥东”、“观桥西”的地名。

在宣化过了一个冬天的丘处机,于1221年二月初八(距今795年),从宣德(今河北宣化)出发,越野狐岭(今张北境内),东北行至呼伦贝尔,再沿怯绿连河西行,穿越蒙古高原、金山,甫下经别十八里、昌八里(今薪疆昌吉)、阿力麻里,塔刺思河、塞蓝(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霍阐没辇(锡尔河)、撒马尔罕、碣石(今乌兹别克斯坦沙赫里·沙勃兹),越阿姆河而南,于1222年初夏,74岁的他,终于在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见到了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与邱处机第一次见面之前,一直称他为“真人”。从第二次见面开始,称邱处机为“神仙”,此后,这个称谓再也没有改变。


《长春真人西游记》,是邱处机的弟子李志常,跟随邱处机西行写的日记,该书成书于1228年,距今788年,共二卷。上卷写邱处机师徒西行来到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西北坡八鲁湾成吉思汗行宫觐见,然后回到中亚名城撒马尔干(今乌兹别克斯坦)。下卷记载邱处机讲道的经过、东归的行程。此书不但记录了邱处机一行,沿途所见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还记录了邱处机的生平,以及途中诗作。此外,该书还收录了成吉思汗的诏书一道,圣旨四道。

《长春真人西游记》,详细记载了成吉思汗与邱处机的12次谈话。

虽然邱处机对成吉思汗说了很多很多,但归纳起来只有三个方面:一是治国之理——止杀,二是强身之要——清心,三是教民之法——行孝。这三个方面的核心是“止杀”。《元史·邱处机传》载:“拳拳以止杀为劝”,即以赤诚之心,劝成吉思汗不要杀人。又载:“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西征,每天都为前线战事而劳神,邱处机每每劝谏成吉思汗:凡是要统一天下的人,一定不会把杀人当成嗜好。当成吉思汗问起治国方略时,邱处机的回答是:“敬天爱民”是第一要务。

1223年的4月,与成吉思汗待了近一年的邱处机,从西域东行,走了大约4个多月,于当年8月初,75岁的邱处机,又返回了宣化。

时任宣德州元帅用威武庄严的仪式,出西城门远迎邱大师的归来,把邱大师仍安排在朝元观居住,众道友出迎敬奉。见此情景,邱处机遂书四十字云:“万里游生界,三年别故乡。回头身已老,过眼梦何长。浩浩天空阔,纷纷事杳茫。江南及塞北,从古至今常。”

邱真人在宣化又住了多半年。在宣化期间,他会友、赏月、讲学、传道,游览名胜古迹,生活得非常快乐。

1224年2月(距今792年),76岁的邱处机从宣化启程,带弟子回到了北京(元大都)。

邱处机与成吉思汗分别后,成吉思汗对邱处机十分关心,他多次写信给邱处机,表达其深深的思念之情。《长春真人西游记》又载:“元帅贾昌至自行在,传旨:神仙自春及夏,道途匪易,所得食物、驿骑好否?到宣德(今河北宣化)等处,有司在意馆榖否?招谕在下人户得来否?朕常念神仙,神仙无忘朕。”这段话的意思是:元帅贾昌,从成吉思汗的驻地赶来,传达成吉思汗的问候:“神仙春天时离开我,现在已经是夏天了,沿途艰辛,吃的好不?住的好不?车驾好不?到了宣德等地,地方官安排的满意不?那些归降我的人迎接你没有?朕经常想起神仙,神仙也不要忘了朕” 。可见,成吉思汗对邱处机想得多么周到。

1227年阴历七月初九(公历8月22日),邱处机在北京白云观仙逝,享年80岁。邱处机仙逝3天之后,于同年阴历七月十二(公历8月25日),成吉思汗病逝于甘肃省清水县,享年66岁。


从1220年8月到1221年2月,从1223年8月到1224年2月,细算起来,邱处机在宣化前后共住了14个月(约一年多)。

宣化历来有“葡萄城”之说,葡萄品种从西汉时传入,据专家考证距今已有1800—1900年的栽培历史。

斗转星移,苍海桑田。元代距今,约800年过去了,随着历史的变迁,宣化早已“旧貌换新颜”。但至今观后村仍保留着近500多亩绿油油的葡萄园。由此可见,在宣化葡萄种植鼎盛的元代,葡萄种植面积应该相当大,足足有上万亩。朝天观四周,应该全都是遮天蔽日的绿色葡萄园吧。

遥想当年,邱真人在葡萄园环绕的道观中,生活得非常舒适惬意。宣化位于东经114°41′—115°29′,北纬40°09′—40°49′,海拔650米-1000米之间。据现代科学家论证,这样的纬度、海拔,是最适合人类居住和长寿的地方。那时的宣化,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群山环抱、三河环抱;天蓝水清、空气清新,绿荫遍地;古朴典雅、民风淳朴,气候宜人。是个非常美丽,非常迷人的好地方。既适合传道修行,又利于养生健体。邱处机非常注重长寿养生,所以,他喜欢在宣化多住些日子,真有些“乐不思京”了。

特别是每年的9月中旬,宣化牛奶葡萄熟了。葡萄素有“生命之水”的美誉,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抗氧化剂,具有助消化、补血、防心脑血管疾病等许多医药价值,对促进人的新陈代谢、抗老防衰等功效明显。

当年的邱处机,一定品尝过“粒大皮薄、刀切不流汁、鲜美如甘露”的牛奶葡萄。要不然,走过千山万水,见到太多美景,品尝过太多美食的他,不会在宣化留住一年多之久。要知道当时,北京是元朝的大都,繁花似锦,离宣化只有350华里。当时虽然交通不方便,从宣化去北京也只需几天即可。但比起去35000里之遥的西域,去见成吉思汗,就只是咫尺之间。

从成吉思汗和邱处机相见到各自离开人世,前后5年多,他们相处的时间不算长,但邱处机的“止杀”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成吉思汗。此后蒙古铁骑征战,大大减轻了对平民的伤害。今天,北京白云观中的邱祖殿,有一副乾隆皇帝写的对联:“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既表达了对邱处机的敬仰,也表达了对成吉思汗从善如流的赞誉。同时,也概括了成吉思汗和邱处机之间至诚至深的交情。

东归回北京后,邱处机受命在燕京太极宫主管天下道门,使全真道得到较大发展。一般来说,佛家修炼的地方叫寺,道人修炼的地方叫观,帝王的住所才叫宫。成吉思汗改“观”为“宫”,这说明成吉思汗把邱处机视为帝王。礼遇之高,由此可见。

邱处机死后遗骸葬于白云观(在今北京宣武区)。他生前著有《溪集》、《鸣道集》、《大丹直指》、《摄生消息论》、《蹯溪集》和《鸣道集》等。其诗词作品,在金、元之交有一定的代表性,后人所编《元诗别裁》、《词林纪事》都选有他的作品。


邱处机不仅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和济世安民的抱负,而且有渊博的文化知识,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中也做出了贡献。

邱处机诗词也有较高的文学造诣,从目前保留下来的近五百首诗和一百五十首词看,邱处机继承了唐诗宋词之长,不追求辞藻之华丽,自有朴实、流畅、明快之风格。他把写诗填词作为宣传道教理论、谈机锋、唱玄的一种方式,许多与文人学士唱和的诗词中都表现出共同研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还有部分诗词直接反映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如《悯物》、《因旱作》等诗将社会动乱、万民涂炭、百姓的痛苦生活和自己悲愤的心境描写得淋漓尽致。

邱处机西行面晤成吉思汗,也是元初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缩影。邱处机西行途中遍及今蒙古、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等国,在所经过的城镇,宣讲道教等中国传统文化,让当地人民了解中国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起到了宣传推动作用。

邱处机一生,他的三教合一的理论,他的济世救民的思想与实践,以及他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所作的贡献,都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与同时代宗教界、思想界代表人物相比较,可以说无出其右者。

他虽然在宣化待了短暂的一年,但对宣化地区的道教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6年正月于宣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