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代边武行草书法《龟虽寿》

 雪梅常在 2016-02-23

元代边武行草书法《龟虽寿》

来源:书法欣赏

边武 [元]字伯京,甬东生、玉蓑渔者。燕京(今北京市)人,一作陇西(今甘肃)人。行草专学鲜于枢,时有乱真者。善墨戏花鸟。有枯木竹石图。《柘轩集、画史会要、书史会要》

元代边武行草书法《龟虽寿》+《冬草赋》

有闲居之蔓草,独幽隐而罗生;对离披之苦节,反葳蕤而有情。若夫火山灭焰,汤泉沸泻;日悠扬而少色,天阴霖而四下。于时直木先摧,曲蓬多陨;众芳摧而萎绝,百卉飒以徂尽。未若兹草,凌霜自保,挺秀色于冰途,厉贞心于寒道。已矣哉,徒抚心其何益?但使万物之后凋,夫何独知于松柏!

《冬草赋》鉴赏

  南朝  萧子晖

有闲居之蔓草(1),独幽隐(2)而罗生(3);对离披(4)之苦节(5),反葳蕤(6)而有情。若夫(7)火山灭焰(8),汤泉沸泻(9);日悠扬(10)而少色(11),天阴霖(12)而四下(13)。于时(14)直木先摧(15),曲蓬(16)多陨(17);众芳摧而萎绝,百卉飒以徂尽(18)。未若(19)兹草,凌霜(20)自保(21),挺秀色于冰途(22),厉(23)贞心(24)于寒道。已矣哉,徒抚心其何益?(25)但使万物之后凋,夫何独知于松柏!26

【助读】

《冬草赋》以冬草为所咏物,独具一格。传统的看法是“草木秋死,松柏独存”(刘向《说苑·谈丛》);而“兹草”却能“挺秀色于冰途,厉贞心于寒道”。这里不是在单纯咏物,而是以抗寒不衰的冬草自况,表现出一种倔强不屈、凌霜傲寒的高洁品格。本文把百卉凋零、冬草独荣的景象描绘得清晰明快,用词简练,风格矫健,在众多丽藻艳发、风格柔媚的齐梁小赋中,可谓别具特色。作者萧子晖,南齐王朝宗室。梁代曾任员外散骑侍郎、临安令、中骑长史等职。为人恬淡寡欲,少涉经史,甚有文才。

1)幽隐:指隐蔽之处。

2)蔓草:蔓生的草。蔓即蔓生植物的枝茎,由于它滋长延伸、蔓蔓不断,因此人们寄予它有茂盛、长久的吉祥寓意。

3)有两种版本:

一为“萝”。 luó:通常指某些能爬蔓的植物:女~。茑~。藤~。

二为“罗”。

罗生:排列;广布。

族布而罗生。——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一说:罗生,丛生。

4)离披:衰残貌;凋敝貌。

南朝 萧子晖 《冬草赋》:“有闲居之蔓草,独幽隐而罗生;对离披之苦节,反蕤葳而有情。”

白居易 《湓浦早冬》诗:“蓼花始零落,蒲叶稍离披。”

史正志 《史老圃菊谱》:“花瓣扶疏者落;盛开之后,渐觉离披,遇风雨撼之,则飘散满地矣。”

顾起元 《客座赘语·坊厢始末》:“维时父老间陈民瘼,而狐鼠实繁,旋行旋沮。

庠生 赵善继 者,不忍家难离披,邦国固弊,畴咨同类,从者如水。”

姚莹 《游榄山记》:“内河方议备具,贼已扬帆至矣,仓卒故以不制。不然,胡离披至此哉!”

5、苦节:凄凉痛苦的季节,指冬天。也有解释说“苦,同’枯’,干枯”,没查到依据。

6、葳蕤wēi ruí:形容枝叶繁盛,羽毛装饰华丽鲜艳的样子,也可形容植物生长茂盛的样子,也可比喻词藻华丽。

此处指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

东方朔 《七谏·初放》:“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南朝 江洪 《咏蔷薇》:“当户种蔷薇,枝叶太葳蕤。”

柳宗元 《袁家渴记》:“摇颺葳蕤,与时推移。”

【句子翻译】对披离之苦节,反葳蕤而有情:面对(草木)衰残的寒冷季节,(蔓草)反而枝叶茂盛欣欣向荣富有情趣。

7、若夫:连词。用在一句或一段的开头,引起论述或表示转向另一方面,可以译为“至于”。

若夫既可用于一段的开头,也可用于一句的开头。例:

1 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孟子》 译为:这不过是个大概,至于修饰调度,就在你的君王和你本人了。

2)之时义远矣哉!若夫椎轮(简陋的车子)为大辂(古代帝王坐的有文饰的车子)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质朴)?(萧统《文选》)

3 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与日目俱悬。(同上)

例(1)、(2)都用于一句的开头,例(3)则用于一段的开头,都可以译为至于

人教版、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将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分别解释为: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近似像那;文言里承接上文而引出另一层意思时常用,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很明显,对于若夫是什么词,是什么意思,两处解释很含糊,且不一致。只有一点相同,即近似像那

8、火山灭焰:形容气候非常寒冷,火山的烈焰就要冻灭了。

9、汤泉沸泻:虽然天气严寒,但汤泉仍在沸腾流泻,比喻冬草寒冬独秀。汤泉,即温泉。

夕阳西下貌。

10、悠扬:夕阳西下貌。

南朝梁 萧子晖 《冬草赋》:“日悠扬而少色,天阴霖而四下。”

 李频《送边将》诗:“悠扬落日黄云动,莽苍阴风白草翻。”

11、少色:日色淡薄。

12、阴霖:连绵雨.即淫雨之意,而淫雨便指连绵不停的过量的雨。

13、四下:四方云气下沉。

14、于时:介宾词组。在这个时候,当时。

例:于时冰皮始解。——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15、直木先摧:高而直的树木首先遭到破坏。

cuī:破坏,折断:~残。~折。~颓。~眉折腰。

16、蓬: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中心黄色,叶似柳叶,子实有毛(亦称飞蓬):~门。~心(“蓬”的心狭窄而弯曲,喻茅塞不通的头脑。谦辞,用以表示自己见识浅陋,蠢笨)。

17、陨:死亡。此处指枯死。

曲蓬多陨:有理解为“细小的草类多数枯死了”

18、众芳摧而萎绝,百卉飒以徂(cú)尽:意谓所有的花草都凋败殆尽了。

屈原《离骚》:“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众芳,指众多的花草。百卉,草的总称。

sà:凋零;衰落。

岁聿忽其云暮庭草飒以萎黄。——梁· 陆倕《思田赋》

cú:古同“殂”,死亡。此处指凋谢。

文言文用词。

19、未若:不如,不及,比不上。

出处:《后汉书·荀彧传》:“ 彧报曰:‘今谷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闲也。’”

20、凌霜:抵抗霜寒。常用以比喻人品格高洁,坚贞不屈。

南朝··谢惠连《甘赋》:嘉寒园之丽木,美独有此贞芳;质葳蕤而怀风,性耿介而凌霜。

·李白《鸣雁行》:客居烟波寄湘吴,凌霜触雪毛体枯。

·吴定《示诸生书》:涧松所以能凌霜者,藏正气也;美玉所以能犯火者,畜至精也。

凌:寒。如:凌冬(寒冬);凌冽(寒冷);

一说:迫近,逼近:~晨。

21、自保:独自保其风姿。

22、冰途:冰冻寒冷的道路。

23、厉:同“励”。振奋。

坚甲厉兵以备难。——《韩非子·五蠹》

矫翼厉翮。——扬雄《解嘲》

24、贞心:贞洁的心志;坚贞不屈的节操。

25、已矣哉,徒抚心其何益:意思是说,算了吧,徒然抚心自叹又有什么益处呢?徒,徒然。抚:同,拍,轻击。

26、但使万物之后凋,夫何独知于松柏:这两句意思是说倘使万物都能像冬草一样,经冬不凋,松柏也就不能独享后凋的名声了。但:空。

后凋,语出《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独知,独自知名。!

 

【试题】

1. 对加点词注音、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1)日悠扬而少色      2)曲蓬多陨

3)未若兹草          4)凌霜自保

A. shào(幼小)yūn(落下)zī(同“滋”)lín(超过)

B. shǎo(浅淡)yǔn(凋落)zī(这)líng(逼近)

C. shǎo(数量小)yūn(凋谢)zì(这)lín(逼近)

D. shào(鲜美)yǔn(坠落)zì(同“滋”)líng(超过)

2. 对“火山灭焰,汤泉沸泻”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指青草给人们带来的凉爽。

B. 指青草给人们带来的激情。

C. 指青草生活在恶劣季节之中。

D. 指青草生活的恶劣地域之内。

3. 指出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    

A. 这篇小赋以经冬不凋的小草自况,寄托了不甘沉沦的思想。

B. “幽隐而罗生”写出了蔓草的生态情况。

C. 此赋最后一句“夫何独知于松柏”是感叹松柏都比不过冬草的坚强性格。

D. 作者借用百花生长情况与小草进行对比,赞扬了小草心贞志坚的不屈精神。

 

【赏析】

草木枯荣,自然使然。中国文人却以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眼光发现了其中蕴含的美,于是花自飘零水自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便成了一种物我相融的意趣美。诚如刘勰所言:至于草区禽族,庶品杂类,则触兴致情,因变取会情以物兴,故义必雅。(《文心雕龙·诠赋》)萧景光之《冬草赋》亦如是。

⒈鲜明的冬草形象。

把冬草置于一个特殊的环境,在秋末冬初,阴雨连绵之时,众芳凋落,百卉衰弱之际,即使是高大挺拔的大树也已碧叶全无,这蔓草却仍茂盛地生长,乃至秀色独然。这一特殊的环境乃是由春之优美、夏之繁盛、秋之翠色延绵而来,许多花草树木经了辉煌而耐不了严寒,于是它们先后枯萎、相继凋谢,独这蔓草却于此显得滋蔓延生,生机本由禀性而来,那种独傲它物的秉赋自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但是在这个世上,没有人真正的理解并且认识它的性情,因为人们只知道、只赞美、只讴歌那些松柏。它是那么的无奈和凄凉,它如此厉贞又是为了什么?其间的世态与心理是何等值得玩索,作者借此要表现自己由齐入梁后的孤独与凄苦,还是人生世相的悲惨?那么,这草就成了一种人生遭际的喻体了。

⒉婉曲的表达方式。

冬草只不过是作者的一种委婉的象征物,它是作者遭遇的一个特殊的显现体。这就如同老杜笔下的树木、陆游词中的梅花、知章诗中的柳树,这些物象都已深入人心,耳熟能详了。可是,景光的冬草却显得孤寂而冷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它是那样的令人不可思议。《四库》中,存放了这许多年,真的希望它能够像梅、松、菊一样,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那”“”“”“,几字点明了作者的用意,也体现了作者的内情,但更多的是被那种幽幽的意境所代替,在人们体会其中的意趣时,更着色于景而忽视了这情——一种无奈、一种生命、一种志节、一种操守。值得思考和玩味才是文学作品的最高境界,这短短111字的文章,却给人一种无法割舍的回环之气,其内蕴之一就在于它的婉转而颇具韵味的表达。

⒊有致的对比写法。

蔓草之萝生,足见其生命力之强、抗争之张力;葳蕤,足见其茂盛、勃发;秀色,足见其风姿、气质。而百花直木面临寒霜雨雪西风朔飙已然是散乱、凋谢、萎枯,生命力从此萎縻。我们由些可以想到由齐入宋者中有多少顺应时令而得志,又有多少因此而飞黄腾达。蔓草之闲居”“幽隐”“与余物之”“”“是一种对比;蔓草之于冰寒中磨砺贞志与他物之萎绝死尽是一种对比。这极其鲜明的对比,可以见出其精神和神韵——自保、厉贞。虽然这是一种无奈,也曾有过的不快与痛苦甚至是后悔“已矣哉”,但那是一种遭遇不公后的痛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惋叹和呐喊。

⒋和谐的音韵节奏。

本文的语言优美而节奏和谐,句式虽变化不大,但却在短短的百十字中显出了文人赋的气质来:对仗工整、排偶稳妥;三字、四字、六字、七字句均有;感叹句、陈述句、反问句俱在;描写、议论、抒情同存;张驰有致、缓急有序。对唐以后的散体赋影响极为明显。

总之,作者以委婉的言辞、有致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向读者倾诉了一个内心的秘密——叹息自身的凄苦和世情的薄冷,也向读者启示着一种生命的哲学、生活的情怀。不失为一篇文字简约优美、内容充实委婉的好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