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读甲午之二十五·海上团练打不赢大东沟海战|甲午|北洋水师

 聚鸿庐 2016-02-23

买买买:买得来先进军舰买不来近代海军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巡洋舰的选购上。北洋水师的主力是分两次从欧洲大规模购买来的“八大远”(国产的“平远”除外,一共是七艘)。其中铁甲舰“定远”、“镇远”,装甲巡洋舰“经远”、“来远”,防护巡洋舰“济远”购自德国,防护巡洋舰“致远”、“靖远”购自英国。

如果说,北洋水师确定的基本战术就是横队舰首对敌的话,那么舰队的建设也当围绕这一战术构建。

而在这7艘“远”字号军舰中,两艘铁甲舰和两艘装甲巡洋舰的火力布局是满足这一战术的:两艘铁甲舰采用对角线炮塔布局,4们主炮均可舰首方向开火。两艘装甲巡洋舰没有设后主炮,2门前主炮布置在前主炮台,两舷的副炮也可舰首方向射击,全舰4门主要火炮均可对舰首开火。

但3艘防护巡洋舰就不同了,“济远”两门主炮在前,一门副炮在后,无法同时向舰首开火。“致远”级更加明显,两门前主炮和一门后主炮沿中轴线布置,自然不可能同时向前开火,而两舷的两门副炮的发射角也无法向舰首开火。实际上,三艘防护巡洋舰的火力配置是很明显的英式巡洋舰发扬侧舷火力的配置方式。这和北洋水师采用横队舰首对敌战术是不匹配的。

更重要的是,防护巡洋舰的特点,长处及缺点,当时的驻英公使曾纪泽曾详细向李鸿章汇报过。已经很清楚的说明,与铁甲舰、装甲巡洋舰侧重装甲,低航速的特点相比,防护巡洋舰不安装水线装甲,用降低防御能力换来高机动和强大的火力。两类舰艇的战术特点本是不同的。

但再实战中,北洋水师又是如何运用的呢?

大东沟海战中,以两艘铁甲舰为核心,一艘防护巡洋舰和一艘装甲巡洋舰组成小队,两个小队分列铁甲舰左右两翼形成对称布局。厚甲重炮的铁甲舰、装甲巡洋舰与轻甲高速的防护巡洋舰被不加区分的拉平在一条横阵里。

看着日军第一游击舰队4艘高速防护巡洋舰在海中纵横驰骋,以高达15节的高速抢占阵位围着清军舰只倾斜弹雨,“致远”、“靖远”如有知觉,这会儿该哭了吧。最高速度能达到18节,最合适向一舷倾泻自己全部火力的它们与对手的“吉野”、“浪速”们本是同样造舰思想的产物,而“浪速”、“高千穗”两舰甚至是舰龄超过自己的老舰。轻骑快马的防护巡洋舰现在却只能陪着一群杂牌军舰以8节的蜗牛速度一边慢腾腾运动一边挨打。邓世昌最后关头那惊世一冲,反倒是整个海战中唯一一次发挥出“致远”级特点的行动……

而造成这一局面的,无疑就是北洋水师自身的不专业。购舰时不能围绕自身的基本战术选择舰种,只管买买买。舰艇购回后又不能按照战舰自身的特点合理安排战术,最后变成看似“合理”却不分好坏一勺烩的大杂烩布阵。

而战场对面的日本舰队完全是相反的形象,正是充分考虑到作战舰只的特点,日舰队将速度最快的四艘防护巡洋舰编成第一游击舰队,充分利用其机动优势抢占阵位绞杀北洋水师。因舰制宜,充分将各舰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正是专业的近代海军风范。

说到此时,就要对北洋水师作为战术基石的利萨海战经验做一番检讨,而在这检讨背后,越发显出北洋水师离近代海军应有的素质差距相当之远。

利萨海战是1866年奥地利海军战胜意大利海军的战役。在这次海战中舰只数量、火炮、航速均处下风的情况下,用三重楔形横阵冲断意大利舰队的纵阵,最终击败意海军的战役。这个战例带来的经验如横阵、舰首设计、冲角撞击等瞬间风靡欧洲海军界。

但问题在于,这次获胜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这些因素,而在于对方意大利舰队司令官的愚蠢。慢速的奥舰队之所以能截断速度更快的意舰队,是因为意大利舰队机动到一半时舰队司令临时停船更换旗舰,这一停将意大利舰队完整的纵队分成两半,奥舰乘机冲进意舰队。如果没有这愚蠢的一停,意大利舰队按照原来的计划继续发挥速度优势,奥舰队本没有机会对意舰队进行切割。

因此,建立在人民对海战过程并不了解而得出的虚假的“经验”自然无法引领海军发展的方向。而所谓“利萨海战”带来的经验,也不是一概而论的。诸条经验中使用冲角这条流行时间较长,直至十九世纪末,大量的军舰上还装备冲角。而对于横阵和舰首对敌,很快就受到怀疑最终被各国海军放弃,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连利萨海战的获胜方奥地利,都认为横阵不能再用了,而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留洋的北洋水师将校们,对此似乎一无所知,直到九十年代还抱着早已经成为古董的就战术旧理论不放。

本来,在那个海军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理论和战术的出现和被淘汰都是正常现象,一支成熟的近代化海军,对此必然能保证足够的信息敏感和随之不断进化改变自身原有观念的能力。而我们在北洋水师将校身上我们没有看到这些能力,反倒是从前学过什么就食古不化,一辈子抱着不在改变。

综合来说,北洋水师从组建、舰艇的购买直到成军的过程中,我们看不出近代海军的样子。只是在清朝大兴海防时,李鸿章等洋务派就这最时新的军舰买一批,再派一批人去学一下同时期西洋海军的皮毛知识,满足于有一只看起来先进的舰队就此完事。至于所选舰船是否符合海军发展的方向,所购军舰各有何特点,应怎样扬长避短,所学技战术是否很快需要更新,这些都不予考虑。从上到下对海军技战术的发展变化并不热心,就更不要提深入理解什么是海军以及大清朝当时需要怎样的海军以及海军发展的脉络方向了。脑子里剩下的,只有买买买。

从这个角度上说,这与李鸿章练他的团练武装——淮军是一脉相承的。购买西方先进武器,聘请西方教习训练,派人去欧洲学习陆军技战术。淮军如是,北洋水师不外如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