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时百种需索,睡觉时千般计较”,非道也! 大珠慧海禅师,唐代高僧,曾拜马祖道一为师,悟道后,有位负责戒律的和尚问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吗?”禅师回答说:“用功。”问:“如何用功?”禅师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问:“一切人都是这样啊,跟大师您用功一样吗?”禅师回答:“不同。”问:“怎么不同?”禅师答道:“常人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所以不同。” 这句禅语的字面意思是说,人该干什么时就干什么,嘴巴吃饭时心也在吃饭,身体睡觉时心也在睡觉,这才合乎道,也是智者的心理情况。普通人则不然,吃饭时挑三拣四,高谈阔论;上床时胡思乱想,情绪起伏;入睡后也是百转回肠,乱梦连台。 禅师或智者的修道首先要心无二用,知道当下正在发生什么事,不会总是感叹回忆过去,也不会老是想象揣摩未来。把握现在、运用现在、落实现在,才是最充实的人生;否则会为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已经过去的事情,骄傲没有必要,悔恨没有用处。把当下做好,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总停留在骄傲或悔恨的心境里,就会不断失去现在。 同样,谋划未来是对的,但忧虑是不对的。对未来的计划可以说是心愿,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努力;至于何时完成心愿,那就看努力如何,机缘如何,并不需要忧虑还未产生的结果,否则同样会失去现在! 因此,你吃饭时,就认真吃饭;睡觉时,就安心睡觉;不打妄想,心就会安定在当下;既不必悔恨过去,也不要忧虑未来,把每一个“今天”认真过好,这就是修心者梦寐以求的状态---“境随心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