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痴浦炯

 大东村人 2016-02-23
光明网

周存玉

去年年底,在宜兴初次看到浦炯的画时就被他那独到的构图、优雅的线条、独特的色彩深深地吸引了。春节刚过,我便与朋友驱车三四百公里到古城南京拜访浦炯先生。

画痴浦炯

打开房门的正是浦炯先生。浦炯先生年过七旬,个子不高,皮肤白质,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有着浓浓文人气质。浦先生不太善于言辞,在交流的间隙,他的右手常在在大腿的上方比划着,我知道他是在“画画“或者”写字”。从交流我们了解到,浦炯对于绘画痴迷,痴迷到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说浦炯就是个画痴,名副其实。

浦炯1945年出生,无锡人,字云坡,号云坡上人。1961年由上海画院贺天健老先生推荐,成为著名画家秦古柳先生的入门弟子,开启了他浓墨重彩的书画人生。

画痴浦炯

1965年,浦炯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在南艺学习期间,用老师和同学的话说,浦炯“没有浪费一分钟”。周末,当别的同学去逛街的时候,他在学校画室画画;晚上,当别的同学休息的时候,他还在画室直到深夜,无论严寒酷暑,天天如此。这些对酷爱绘画的浦炯来说,都不在话下,用他自己的话说,“当一个人视艺术为生命的时候,吃再多的苦都不会觉得苦”。在这里,他得到谢海燕、陈大羽、李长白、刘菊清、苏天赐、冯健亲、杨培钊、曹辅銮、陆国英等多位中西书画名家的指点,为他后来在艺术创作道路上走得更远、攀得更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浦炯先生在绘画艺术独特风格,他的书法造诣也是非常的高深。无论楷、草、篆、隶、行,率性中点划精到,情理外章法谨严,并且善于左右开弓,手右手书法水平都非常了得。

画痴浦炯

而其独具文人逸气的书写秉赋与才情,在当下众多从事书法或绘画的人们可望而不可及。而中国传统的书法线条——被他冠以“十九描”人物画中的长线运用,也是他与师兄董欣宾切磋砥砺数十年,共同创造的南方新中国画以“雅线”为特征的新画派,堪称画坛一绝,影响深远。在他的《无量寿佛》、《彭祖》等众多作品中,以线为主,跌宕飘逸,意到笔到,更强化了佛道高士的深沉、空灵、玄秘的宗教意蕴。  令人称道的是,浦炯先生从来不以书法家自诩,他常说,我是画家,不是书法家,我的书法是用来为绘画服务的。

著名画家董欣宾曾感慨的说:“相比起来,浦炯才是真正的书画人,他除了作画,别的什么都不想。”在浦炯心里,艺术是神圣的,是无价的,不能有丝毫的亵渎。在他眼里,金钱只是数字而已,和艺术创作本身无关。他的每一张画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绝不单纯临摹,更不重复自己,一万张画有一万个风貌,每一幅画都成为有生命力的艺术品。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名利所诱,不为灯红酒绿所吸引,守住心灵上的一片净土,悠镕地品味人生。如今,浦炯先生仍还在不断探索,不断创造,不断读书读画。他说:“我感觉得到,秦古柳、苏天赐、董欣宾三位我心目中的巨人,他们在天宇间站在一起,正朝着我微笑,我对自己就有了信心。”

浦炯的画题材广泛,但常见到的一是佛道高士造像,二是戏剧人物,三是山水,纯粹水墨或写意重彩。其他工笔花鸟也偶有涉猎,往往佳妙连连,精彩无比。其仙、佛、菩萨造像往往六尺、八尺、丈二巨制,均用“十九描”雅线写出,其笔墨运力劲挺健拔,行于当行,止于当止,古今人物线描积少如此精纯。观其作画,真若壮士舞剑,呼吸吞吐之间,天人合一。所画人物格调之高有其不可思议之妙处。更为有趣的是,浦炯笔下的许多佛道高僧端坐于树稍之上,安详打坐,俯瞰芸芸众生。此中似与不似、真与失真、象与象外的哲学关系,意味深长一、泼写并举的绘画方式,更是构成画面的显著特征。

“骨法用笔”,向为中国画恒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黄宾虹说:“用笔之功力,如挽强弓,如举九鼎。力有一分不足,即是勉强,不能自然。自然是活,勉强即死。”所幸者,浦炯在涉画之初就受到了较为严格的笔墨训练。秦古柳先生笔用长锋,投人情感站着作画的势态,使他永志难忘。老师所说“墨中须要存苍润,笔法还需人有无” “作画要大胆落笔,细心收拾”的教导犹言在耳。在创作中,浦炯的驱墨运色,总是力求线面对照有致,计白当黑,虚实相生,构成“气韵生动”的画面旋律。他的用线,劲辣而俏美,用墨则滋润多韵。具有传统神采的画作《山清水秀得静气》,与前述泼彩泼墨的作品格调、意境迥异,而令人赏心悦目的审美精神却是一致的。同样以线、面、墨、色构成有别有意味的山水画的作品,如《神女峰下碎叶岩》《举杯邀月图》等,书写性浓郁而横生妙趣。在“禅心墨相”的系列画图中,除墨彩纷披的《牡丹仙子》《湘云春眠醒》外,《南海观世音菩萨》《太白像》《龙女牧羊》等作品,很重视线、面和虚实的艺术驾驭。特别是《华清池》,对于唐玄宗爱妻杨贵妃的刻画,可谓匠心独运、美不胜言,线面对比,黑白照应,有情趣有韵味,堪称上乘之作。

浦炯的画作彰显了一种富有作者个性、融汇中西艺术语言的探索和表达,是一种不拘程式、唯美是举、高扬艺术本体内质的创作跃动。刘海粟大师曾有三条宣言,第一条就是“我们要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浦炯多年来融汇中西的书画创作,不正是在这浦炯的画作彰显了一种富有作者个性、融汇中西艺术语言的探索和表达,是一种不拘程式、唯美是举、高扬艺术本体内质的创作跃动。刘海粟大师曾有三条宣言,第一条就是“我们要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浦炯多年来融汇中西的书画创作,不正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实践嘛。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赵无极、吴冠中等人面貌殊异的绘画作品,都是在“洋为中用”的心思中求索、既区别于固有模式的创新尝试,又是将传统绘画向现代转型的成功实践。作为后继者的浦炯,这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画作,也正是作者指向明确、精心励志的收获。

画痴浦炯

浦炯先生既擅长巨幅大作,也擅长尺幅小品。水墨大幅似宏大铺陈的汉赋,小品似精致隽永的唐诗绝句。大幅犹如主题性创作,创作心态郑重其事;小品纯属即兴之作,创作心态轻松随意。大幅章法比较严谨,笔墨沉实厚重,更带有新山水画趣味;小品章法更加自由,笔墨恣肆奔放,更带有文人画趣味。不过,无论大幅还是小品,都可以看出画家返朴归真的性情。特别是他的近年来的创作的写意重彩画,以色当墨,色墨与水的交融,浑然一体,出神入化。尤其在小品构图的疏密虚实处理和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上,在各种皴法和积墨、破墨、泼墨的运用上,更为丰富多样,许多画面疏朗松秀,清虚空灵,五彩氤氲,水墨淋漓,更直接地从物境进入情境,进而达到意境,更自由地营造出“象外心画”的山水境界。

画痴浦炯

浦炯先生的画,不仅具有诗画相兼的天然意境,还富有一种谦和醇厚的文人书卷气质和儒士风范;既感受到一种元气淋漓的质朴华滋之美,又有一种鼓荡生风的万千气象,更有耐得住岁月的沉淀、咀嚼流连的诗性意味。看浦炯先生所完成的作品,他所用的笔墨完全是中国画的笔墨,但是,既传统又新颖,古朴而不雕琢,斯文雅洁,大气精纯。而他的绘画几乎全是用书法线条写出来的,每一笔起、行、收,交待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面貌,成为画家独创的符号,也映照出画家本真的质朴性情。

秦古柳先生那种站着作画,笔用长锋,纸用生宣,凭记忆和灵感,水墨淋漓……这些作为正是写意中国画的精髓,永远定格在浦炯的脑海里,对于他一生的艺术之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浦炯先生在回顾总结半个多世纪的从艺经历时这样总结:秦古柳先生给了我中国画的灵魂,以苏天赐、徐明华为代表的西画教授群体,使我接受了西洋画,并形成中西结合互辅互溶的趋向,董欣宾的后期重彩探索做了先导……

画痴浦炯

探索艺术,选择艺术的道路是需要勇气的。人们看到的往往是艺术家的成功,却看不到更多的是他们在探索艺术道路上的孤独与艰辛,其中非常人所能承受的痛苦,使得很多人最终不得不离开或放弃,也正所谓大浪淘沙。作为浸润在中国传统画五十余载的画家,浦炯已经在绘画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与倾慕。但从他那写满了人生阅历的脸上,读出的却是淡定从容、豁达淳朴,而视艺术为生命的艺术家风骨,则会时时从他的言行举止中自然流露:他会婉拒并非尊重艺术的重金买画者,他又会分文不取的把最好的作品奉送给热爱艺术的初会者。

浦炯说:“我就是为绘画而生的”,的确,浦炯就是一个为绘画而生,为绘画而活的人,在浦炯的身上除去那种如醉如痴追求绘画艺术且不懈努力的精神之外,更有那种不慕虚名、不贪富贵、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文人品质。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画痴的人品和书画一定会得到社会大众越来越广泛的赏识。

来源: 中国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