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定襄面花 流传2500年的风俗

 老刘tdrhg 2016-02-23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就如童谣里唱的一样,北方人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蒸花馍。尤其是以面食花样繁多著称的山西,用面粉精心塑造出的各式“面花”,不仅是特色食品,还承载着民间风俗、祭祀祈福等特殊含义。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定襄面花的传承人续爱花说:“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捏面花,特别是姥姥要送给外孙‘辨不清’,传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这样算来,定襄面花已经流传2500多年了。”

特色
素色胖妞最具代表
山西面塑有着鲜明的民间和地方特色,它所反映的内容包括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民间故事、戏剧人物、十二生肖等等。定襄面塑、闻喜花馍、新绛面塑和阳城焙面面塑,各有特色,一同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中,以定襄面花为代表的晋北面塑,最大的特点是多偏重素色,爱捏胖妞与动物,以面粉本色较好地展示娃娃白净的肤色,再以各色豆子点缀。定襄面花塑造的形象简练概括、粗犷豪放、朴实丰厚、天真烂漫,每件作品都有一种雅拙的原始美。
定襄面花塑型时,用的是半发酵的面,传承人续爱花说:“为了不至于还没捏好形状,面就完全发酵,所以冬天在面粉里加二分之一的酵子,夏天加三分之一的酵子。”制作技巧上把握了良好的分寸感,做成形但不做足,让面自然饧发和蒸气来完成作品,以充分发挥面的特性,体现面的质感,自然天成、朴实浑厚。
面花形制大至三五斤白面一个,小至三五寸之间,视不同场合而定。造型风格上,比较随意,在简括整体的形体上以锥子、梳子等器物压出点、线,做成精巧的纹饰。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本世纪初,定襄面塑艺术作品出现在小学美术课本和有关的辅导教材中。现在,有许多从事民俗和民间艺术研究的专家,把定襄面塑的造型艺术与剪纸、刺绣、玩具、雕刻等民间艺术的造型体系、美学体系上升到理论高度去研究,总结探寻定襄面塑与我国民族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渊源关系。

风俗
中元节 “辨不清”送外孙
定襄面塑是远古人类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的综合遗存,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活化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元节的“辨不清”。
从传统风俗讲,农历七月十五称“中元节”,也称为“鬼节”,源于佛教“目连救母”的传说。富有宗教意味的鬼节,发展到后来已全无鬼的踪影,已是一种人与人的祝福和情感交融的节日。于是,定襄一带形成了每年七月十五家家户户蒸面人,祭祖上坟、馈赠亲友的风俗。
节日前几天,乡村的巧妇们三个五个聚在一起,发好精细白面,家长里短言谈笑语中,搓的捻的,剪的压的,一扎一挑,盘枣点豆,上笼蒸熟,一个个白白胖胖,鲜嫩灵活,娇态可掬的娃娃或小动物,就成为馈赠亲友的最好礼品。在定襄,七月十五是要拿面人走亲戚的。
“特别是‘爬娃’和一种叫‘辩不清’的造型,是七月十五家家都要捏的。”续爱花一边说,一边拿出她捏的“辨不清”,原来是几个小胖娃娃缠身交臂盘在一起戏耍,使你辨不清是谁的胳膊谁的腿。
续爱花说:“在定襄一带,七月十五这一天,姥姥都要送给外孙一个辨不清,老人们说这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当年介子推辅助晋文公返回晋国时,路过定襄,要把信儿偷偷送出去。他们正好赶七月十五,定襄当时已经有了送面人的习俗,所以介子推就让送信人假扮成了送面人的。”
据了解,辨不清亦称“多子争头”,是民间美术中的传统题材。造型为多子连体,两两争头,以表达多子多孙、世代繁衍的寓意。在民间,很多吉祥图案常采取这种连续不断头的构图式样来象征好事永远不断头。

春节 “枣山”供灶神
春节,是家家户户另一个蒸花馍的节日,但做得不是“辨不清”,而是枣山。
定襄人家供灶神所用的枣山是颇为讲究的,形制也较大。制作时,把半发的面擀成大三角形,上面铺一层红枣,再用面做成盘云、盘龙、盘兔、如意纹样,间或点缀以元宝、小鸟、兔子之类,以五谷杂粮点睛镶鼻,蒸出锅来,绵颖憨实,洁白的面与深红的枣、五彩的豆形成色彩上整体的对比效果。
续爱花制作的枣山大约是边长一尺五的三角形,“枣山的大小是根据家里的人口定的,做小了怕不够吃,做大了怕吃不了,一般人家都是做这么大的枣山。”她指着自己制作的枣山说:“这一对元宝的上面是两条蛇,口中含着两枚钱币。蛇被称为‘小龙’,含着硬币的意思是‘钱龙’,意在引钱龙入府、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把枣山放在火炕上灶王爷的牌位前,谓之米面成山,表达一种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在灶王爷牌位前供三天之后,枣山就被拿到凉快的屋里放起来,等到二月二再开山,也就是家里人一起吃枣山。”续爱花说。

婚礼 “宫食”做陪嫁
婚礼面塑,也是定襄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娘家给女儿陪嫁的“宫食儿”。
“按我们定襄的风俗,两家定亲时,男方家就要送女方家二斤白面蒸的大鱼。”续爱花说,“结婚时,新娘子出门时,小舅子要给姐夫插喜花,也就是送一对花馍,然后要红包。娘家陪嫁的一对大花馍,称为‘宫食儿’。”宫食儿一般要三五斤白面做一对,大部分造型是玉兔驮仙桃或者金鱼背石榴,上面精塑十二生肖造型,细加点缀,造型生动,情趣悦人,五彩缤纷,鲜丽明快,增强了喜庆的气氛。
“其实,最初送宫食儿就是怕自家姑娘刚到了婆家,不好意思,吃不饱,所以带上一对花馍备着。久而久之,这就成了一项特殊的风俗。”续爱花说。

丧礼 “小饭”敬逝者
婚礼送“宫食儿”,葬礼同样少不了面花,但形式完全不同,定襄人叫做“小饭”。
逝者的供桌上,5个5斤面蒸的花馍摞起来,再摆15个小饭,每5个摆成一排。所谓小饭,就是用面捏成的狮子、老虎等,个个精巧可人,颜色鲜艳。
续爱花20岁时,从西社村嫁到洪道镇,镇上人的白事请她去帮忙做小饭。她捏的狮子、老虎,惹人喜爱,来参加葬礼的人都要到供桌前欣赏,续爱花也一下子出了名,十里八乡的红白喜事都来请她去做面花。
“这小狮子、小老虎,除了用在小饭里,给老人祝寿时也要用到。”续爱花说。老人们年至花甲,晚辈们惯常要为之祝寿庆贺,定襄的风俗不是蒸大寿桃,而是做“九狮拱菊”。续爱花说,“九狮拱菊”的谐音是九世共居,和四世同堂的意思差不多。儿女们送老人“九狮拱菊”,以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多子多孙,表达对老人们的孝敬之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