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老子》里的“哲学”意义

 辷盀 2016-02-24
url:http://news.gmw.cn/2016-02/22/content_18972524.htm,id:18972524

【学报撷英】

《老子》五千言在两千年间历经无数文人学者的审读,更因其围绕“道”而被视为一部哲学书,其思想分量不容忽视。《老子》开启了中国古代从形而上层面阐发治国方略的思想传统,这个传统欲使治国不仅具有历史和现实的依据,更要有哲学的合理性。

《老子》的治国合理性根植于君王具有价值判断方面的“命名权”,只是这种“命名权”因其“玄”既无法成为经验科学的对象,亦不可能成为西方哲学传统中作为“知识”的哲学的对象。在“无为”的普遍意义上,《老子》的治国方略不仅对下有“愚民”的意思,甚至对上也有“愚君”的规劝,因为“不争”“退隐”之“道”对于君、民并无例外。在哲学的意义上,《老子》虽讲“有—无”、“生—死”,但它们只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而非两个独立事物,思想和存在尚不具备独立的逻辑,“真、善、美”亦未脱离具体的感性事物,从长远看,对于“哲学”作为学科的发展有何种意义尚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叶秀山,摘自《读〈老子〉书札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6年第1期)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