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觉损伤致聋的机制研究

 昵称535749 2016-02-24
2016-02-23 10:43:16


        听不见,说话难,无法工作……耳聋患者在沉寂的世界里承受了太多痛苦。

       噪声损伤致聋,为什么有些患者可以治好,有的却治不了?这个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医学界的难题。虽然业界普遍知道,噪声引发耳聋是因为内耳感受声信号的毛细胞受到太剧烈的刺激遭到损伤,当毛细胞被完全破坏不能再生就形成了永久性耳聋,但其中的机理一直成谜,患者是否可恢复只能靠“运气”。
       因此,必须搞清楚听觉损伤的确切发病机制,才能提高防治水平。然而,听觉器官结构复杂又太过精密,研究极具挑战性。头发丝直径在50微米~80微米,而耳蜗毛细胞仅有几微米,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开展研究。日前,我国军队科技工作者的“听觉损伤致聋机制及防治关键技术应用”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更多耳聋患者重返有声世界带来了希望。该研究项目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揭示声损伤致聋的关键机理,为听觉损伤的防治找到了新理论依据并研发出耳聋救治新药;项目第一完成人、301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全军声损伤防护重点实验室主任杨仕明教授说:“我们从临床上的患者治疗难题入手,以病理生理为基础,从器官到细胞再到分子,逐渐深入系统研究。”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感受声音的毛细胞表面长了很多纤毛,就像草坪上长满小草一样。这些纤毛还被一条条极纤细的“绳子”穿起来,这些“绳子”叫做顶链接蛋白。研究发现当毛细胞受到声损伤时“绳子”会断。令人神奇的是,这些“绳子”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在轻度损伤初期可以自己接上,这时患者的听力也就恢复了。但如果损伤严重,纤毛掉了,“绳子”就不能自己恢复链接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人听完过于吵闹的音乐后感觉听力下降,并且耳朵嗡嗡的不舒服,但第二天听力就好了;为什么有人开始觉得不舒服,后来听力逐步下降甚至彻底听不到了。然后,给毛细胞进行电极记录,判断它是否还有生理功能时发现,即使纤毛掉了,毛细胞本身没有完全损坏,还会存活约2周,这2周就是我们救治的黄金时间。
       据此,该项目组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毛细胞纤毛损伤模型”,研究科学的发现修复黄金时间
,并指出毛细胞损伤干预修复的时间窗为1周~2周。2009年,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刊《神经科学杂志》上,并被《自然》引用,研究结果也在美国、欧洲的听觉研究机构得到印证。哈佛大学戴维教授认为,该研究结果提供了毛细胞纤毛损伤后可修复的最确切证据,是声损伤机理研究里程牌式的研究成果。同时,这一模型也为防治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依据。毛细胞的顶链接蛋白和纤毛受到损伤时,给患者神经营养因子和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可以借助顶链接蛋白的自我修复功能,减轻损伤修复听力。

       通过二三十年的研究,该课题组成功筛选出中成药骨参片,能帮助患者争取听觉修复机会。2008年,骨参片获得国家新药证书,临床应用1万多例,提高了耳聋、耳鸣治疗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