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哲保身之——鄭人買履(下)

 书山勤径馆 2016-02-24
上篇說了有人“寧信度,無自信。”有人寧信度,不信客觀實踐。
度的好處是直觀、量化,容易掌握,但是它只能靜止、片面反映客觀實踐。所以只能做為參考,不能完全替代實踐。況且有些事情是不能量化的,測不准的。只有頭腦簡單人,喜歡偷懶的人往往願意為了省事而寧願這麼做。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涉及到養生、保健、治療也容易犯這個錯誤。比如說是相信溫度計還是我們自己的對冷暖、寒涼的感覺。
就體溫而言,目前人們能測定的人的體溫,有腋下溫度、口腔溫度、肛內溫度。同樣一個人這三個溫度是不一樣的。體溫表反映的只是局部真相,晝夜、季節的變化也會影響體溫。因為存在體質的差異,小孩子的體溫稍微高一些,老年人的體溫稍微低一些。有的發高燒的人,體溫越高,手腳越冷,正所謂“熱深厥亦深”。有的人發燒到了39度,還神智清楚,談吐自若。有的人則到了接近38度,就已經開始出現昏睡、昏迷、或譫妄。
人的主觀感覺則是神明對全身狀態的反映,比體溫表跟全面、具體反映實際情況。比如外感風寒的人,儘管體溫很高,摸起來體若燔炭,但是病人卻自覺寒冷,畏風惡寒,有的還打寒戰。這時候如果醫生根據溫度計指標,不管病人的主觀感覺,給予冰敷、輸液灌冷水治療的話,無異於雪上加霜,置病人于死地。
再比如中暑的病人,外表體溫很高,甚至出現昏迷。但是因為飲食生冷,其胃腸的溫度卻是極低,病人有的吐瀉,有的則是脘腹痞悶,舌苔厚膩。這時候只顧外熱不顧內冷的話,無論發汗還是冰敷都解決不了問題。中醫則用芳香醒脾化濕的藿香正氣水或十滴水先治本後治標,全面調理人體機能。
有些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胸部的體表溫度就很低,摸起來冰手;有些心病和胃病患者,心口窩下、中脘部位也是冰冷;痛經和不孕的婦女,小腹的溫度也是冰冷。這些病人的感覺或者疼痛,或者麻木,也有人自述寒冷。而現代醫學檢查,往往很少估計這些體溫的變化。
就居住環境來講,雖然是同樣的溫度,乾冷和濕冷是不一樣的。我的大同的中學同學,考到了上海上大學,結果都得了凍瘡。乾熱和桑拿般悶熱完全不一樣。呆在同樣有火爐之稱的吐魯番和重慶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得病也是不一樣的。儘管人們引入了濕度的測定來反映客觀實際,但是熱源的性質、空氣的成分、細菌塵埃的密度、空氣的流動等等其他因素同樣在影響人體,是溫度錶、濕度計無法反映的,仍然無法替代主管感覺。同樣的溫度、濕度下,在廟宇、窯洞、廳堂內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中國人都喜歡向陽的北房,外國人似乎不太關心朝向,因為房間裡面都是空調,似乎溫度都是一樣。事實上是不一樣的,只是他們感覺麻木一些。就取暖而言,水暖、氣暖、電暖氣、空調、炭火、木火即便製造的溫度、濕度一樣,但是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因為熱源的波長、頻率是不同的。就像用電火、炭火、木火烤出的鴨子味道是不同的,即便同樣是木火,果木烤出的鴨子就比用其他木材烤出鴨子味道好。同樣的道理屋頂中央空調送暖風和地板採暖給人的感覺也是不同的。
中醫用艾絨點燃炙烤穴位做艾灸治療,有些簡單思維的人就以為僅僅是溫度在起作用,仿製了一批電熱、紅外、鐳射等等治療儀器,而實踐證明其療效根本不如艾灸。就艾灸治療本身,陳年的艾絨就比新艾葉好,無煙的艾碳棒就不如有煙的艾條。原因就在於艾灸治療是多種綜合因素在起作用。
很多自覺低燒的病人,只有少部分能測出體溫異常。大多數被“度”視為正常無病的人,卻生活在痛苦之中,手心腳心煩熱,有的人睡覺時不得不把手腳貼在冷牆上;有的會伴隨盜汗、哄熱,半夜醒來,汗出如洗,衣被盡濕。中醫不迷信溫度計,而是通過對病人舌苔、脈象、腧穴的精細觀察,查出病人身體異常狀態、或是陰虛火旺,或是氣虛不固的結論,再予以對證治療。
我們應該相信醫院的各種理化檢查指標,但是不能忘記我們的主觀感覺和精神意志。任何客觀的指標,都需要人的解讀,不能忽視人的主觀因素。同樣一張X光片,同樣一張病理切片不同的大夫會可能有不同的診斷;同樣一個大夫,在不同的時間也可能會有不同的診斷。
另外,一定要盡可能參考多種指標。面對骨折的病人,看到了身體某個部位突出來了,就要想到有個地方是凹進去了,沒有人會愚蠢到砍掉突出的部分。看到病人血脂、血壓升高的時候,應該想到是不是有些指標是降低了,而不是去一味地去降脂、降壓。
很多人感覺不舒服,到醫院檢查,各種物理、化學、生物學的檢查卻沒有任何異常,也就是所謂的亞健康。如果只是相信理化指標而不相信主觀感覺的話,往往會貽誤病情。因為我們目前的理化檢查,往往只能測定質變不能反映量變;只重視物質而忽視了運動。
比如消化不良的病人,胃腸運動弛緩,胃腸排空時間延長。往往出現噯腐吞酸、口臭、牙齦咽喉反復腫痛、睡夢中流出口涎。這些人即便去做胃鏡檢查,也沒有發現問題,頂多被判定是淺表性胃炎。這種功能性的障礙,西醫理化指標無法反映出來。而中醫有氣的概念理論,中醫大夫擅長通過望聞問切,準確判定病情,給予治療。
在比如腫瘤患者,除非是遭受核輻射,沒有哪個病人是一夜之間就長出了癌細胞,它肯定是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西醫只能等到細胞質變才能判定腫瘤,而中醫秉承了無中生有的道家理論,能夠在量變、漸變的過程中,給予早期的判定和治療。“陽化氣、陰成形。”道家認為,氣動源於神動,氣滯源於神傷。氣滯氣聚而成形,形聚日久而導致質變。
所以中醫預防腫瘤時,特別關注精神、情感的傷害,因為這是癌症的緣起。中醫有“脫營”和“失精”病名,專指那些因為地位、財富急劇變化而導致疾病,類似今天的淋巴肉瘤。中醫治療特別注重疏導、條暢氣機,用針刺、艾灸疏通、排泄鬱滯的惡氣。對於已經成形但未質變的腫瘤,中醫用化痰散結、活血化瘀、甚至以毒攻毒的方法阻斷腫瘤量變的進程。對已經出現的癌瘤,中醫也決不僅僅關注局部的病變,一切了之,一殺了事。而是權衡人體正氣與邪氣,治病求本。正氣足則試圖砍伐其根本,切斷其復發孳生的條件。正氣虛則求相安無事,帶病延年。最起碼不能殺敵八百,自損三千,為了治病,送了性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