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品赏365之02篇

 驼驼探路 2016-02-24

论语品赏之学而篇第一

[原文]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

有子说:“一个人对于父母孝顺、对兄长尊重,又喜欢冲撞上级,这样的人是少有的;一个人不喜欢冲撞上级,而喜欢作奸犯科,这样的人是没有的。因此,君子务必要确立做人的根本原则,根本原则确立了,做人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大概就是仁爱的根本吧。”

[品赏]

“有子”,姓有名若,是孔子儿子孔鲤的老师,司马迁说他比孔子小43岁,《孔子家语》说小33岁,身高体伟,“状似孔子”。《论语》里对孔子的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有若和曾参称“子”。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为什么只有他俩独尊“子”荣?因为我们今天所读《论语》里的每一句话,孔子的第一代弟子都烂熟于心,后来再由有若、曾参的学生记载下来,他俩的学生就把自己的老师提升到“有子”与“曾子”的尊位。不是所有人都能称子的,要有崇高的道德境界、深厚的学问才能称子。当然有若被称为“子”也可能有别的原因,有若在孔子去世后做了儒家的第一代掌门人。因他长得像孔子连说话神态都状似孔子,孔子去世后,有若被一度推举为“师”。弟子们从外面回来,就如同回到家,又看到老师一样。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务”,可以理解为“致力于”。“本”字是一个树木的“木”,下面加一横,代表树根。树的下面是根,根本根本,本就是根。“本”的本义是树根,比如《谏太宗十思疏》中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这里的“务本”之“本”可以理解为自身修养、道德品质。《大学》中就讲:“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君子务本,君子要追求做人的根本。“本立而道生”,根本立起来了,人生的大道自然就生发出来了,就像一棵树,根长好了,枝叶自然就出来了,道就是枝叶。

孝顺父母、善事兄长,是一个人应具备的道德修养。儒家认为,家是国的基础。治国必先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就是人的调教之所,在家里把人调教好了,知道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了,到社会上去自然会服从领导,尊重他人。知道服从与尊敬,也就自然能与社会和谐,恪尽职守。

孝悌,为仁之本。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的《中庸》,对这一命题发挥得比较符合孔子原意:“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其中以亲爱自己的父母为首要。如果对与自己关系最亲密、生养己身的父母都不爱,能够真心地去爱别人乃至博爱大众吗?博爱要从爱父母做起,从友爱自己的同胞兄弟姐妹做起。

“孝”、“悌”、“仁”,这是孔子提出的做人的道德标准。缺失了这“三德”,小则导致家庭不和睦,大则造成社会不和谐。这“三德”要求我们,对于父母,对于同事,对于众生,都要心怀感恩:用善良去回报父母,用同情去帮助弱者,用良知去驱除邪恶,用自己的创造去造福他人和社会。人人都能够认识并实践“仁德”。宋代哲学家程颐说过:“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仁德”是家庭和睦、单位和谐、社会安定的基础。孔子重“仁德”,他认为“人心可用,世道可兴”。于是,他从人的心灵深处挖掘美好善良,从孝悌亲情入手,推己及人,及于恕道,从而实现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