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病态

 以身心奋斗为本 2016-02-24
KraePelin( 1904)倡用病态人格之后不久精神病态亦问世,当时二者均系广义的术语,包括各种类型人格障碍。随着美国社会性病态和反社会人格名称的问世,病态人格或精神病态失去广义的内涵,专指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精神病态曾被称为精神病态和精神病态障碍,均指违犯社会法规的一些品行障碍或心智障碍的人。精神病态虽非精神不正常,但却反复出现或发作性发生反社会行为的品行障碍,其中大多数人用社会、刑法和医学方法处理无效,亦无有效的预防措施。病因未明,多以遗传、体型、精神生物学、心理社会因素方面考虑。


临床表现为具有高度的攻击性,缺乏羞渐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精神病态一旦形成后取持续进程,在少年后期达于高峰。随着年龄增长,一般在成年后期违纪行为即趋减少,情况有所缓和。这类人通常自21岁起,每增长一岁,精神病态缓解2%。后来他们破坏社会行为虽然减少,但趋向发生疑病症和抑郁症,因此,预后欠佳。



治疗上可应用心理治疗、精神外科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及教育、训练和安排等方法,但疗效不肯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