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公民故事(ID:gongmingushi)授权作品,作者:黎宇琳 别的演员可以叫你喜欢 这位演员却值得你尊敬 他不是在演一个人, 他是将自己变成那个人 他是演员里最具有匠人精神的人··· 演员如神 笔者是不看公益广告的,他拍的除外。 别的演员在说那些主旋律台词的时候,总让人觉得很假,但他说的不会。 20多年前,他拍《焦裕禄》,20多年后,他又演《杨善洲》,正气凛然得足以亮瞎贪官污吏的狗眼。 他在广告里说:“清廉,一生平安;实干,造福百姓”,就像是焦裕禄、杨善洲站在你面前,带着乡土的气息,说着掏心窝的话。 (这就是那走心的主旋律公益广告) 他的名字叫李雪健,笔者原以为他只能演主旋律角色。 但是,今年一部《少帅》,李雪健颠覆了笔者的认知,他出演张作霖,完美诠释出一个枭雄的谋略和胆识,还有其无奈与贪婪。“神一样的演技”成为网友评论中出现最多的词语。
很多人说,从“妈拉个巴子的,整两口”这句台词开始,李雪健就已经是张作霖。 他演焦裕禄像焦裕禄,演宋江像宋江,演张作霖像张作霖,虽说文章的张学良演得也不错,但是,文章演什么都像文章。 这就是差距。 我们来讲讲李雪健的故事吧。 如今的李雪健已年过花甲,从事演艺行业超过40年。他演好人,如焦裕禄;也演坏人,如冯敬尧;但更多时候是内心复杂的人物,如宋江、李培基。每个人物配上他的演绎,都给人一种生活中扑面而来的真实气息。 “塑造有生命力的人物,这是我的追求。”每当谈及此,李雪健脸上都会露出微笑。在他看来,创作,深入生活,也是一个自我修为的过程。 很多人不知道,李雪健从最草根的业余演员起家的。1977年进入空政话剧团之前的六年时间,他先后做过贵州210厂的车工和二炮7784部队的业余演出队战士。这些早年的基层生活经验,在他此后饰演的人物中都能找到印迹,比如《渴望》中憨厚可亲的工人宋大成。
最早让李雪健声名大噪的,是1980年在话剧《九一三事件》中饰演的“反角”林彪。为了藏起平日里老实宽厚的本色,演绎林彪多疑、善变的特征,李雪健下了狠功夫。林彪是秃顶,他就把自己剃了光头;林彪体型瘦削,他硬是把体重减了20多斤;林彪的照片、讲话录音和纪录影片,他反复琢磨,废寝忘食。演出中,他模仿林彪一系列玩火柴的动作技惊四座,原来这是他从人民大会堂的工作人员那里事先“采访”的结果。 当时的剧团同事说:把这小子化妆后搁天安门上能把人吓死。演出结束,王光美上台慰问,坚决不与“副统帅”握手。 “人物的一切品质和细节,都保存在原汁原味的生活中。”李雪健说。此后数十年的演艺生涯,可以说是他对“深入生活”这一信条的鲜活阐释。 对李雪健最重要的角色,是“焦裕禄”。对很多人而言,李雪健版的焦裕禄是银幕经典形象。1990年,因为“精神气质接近焦裕禄”,他被导演组选中,饰演这位山东菏泽的老乡,同时也是自己心目中的榜样。回忆起当时演出的情景,李雪健犹觉历历在目。“我外形不像,就用心来演。曾经连吃了三个月的白菜,减了30斤。” 据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说,剧组一行人去拜访焦裕禄的妻子,她从一开始的不信任,到后来被李雪健的认真和细致打动,最后非常认可他的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李雪健了解到一个真实的焦裕禄,首先感动了自己,这才有了后来票房破亿的电影《焦裕禄》。 (李雪健在《水浒传》中饰演宋江) 李雪健常说,“演员”两个字,不是要总挂在嘴上。演《水浒传》时,大多数演员都忙于舞刀弄枪,他却用力琢磨古代礼仪和服饰。 (李雪健版李大钊) 扮演张作霖是李雪健没想到的事情,曾经演过李大钊的他恨死了张作霖。 《少帅》导演张黎从一开始就认定李雪健是扮演张作霖的最佳人选:“五十多岁的男演员演这个角色,容易匪气有余,侠气不足。雪健身上有侠气。” 读完剧本,李雪健去了一趟沈阳的张家大院。在那里,他看见的四件东西是张作霖一生的提纲:一进门的张作霖雕像,瘦小干枯,“像一个算命先生,又像一个会计”。进了客厅,沙发旁一具东北虎标本,虎头上有醒目的“王”字。标本旁边是张作霖与子嗣的合影。后院有一间供奉关羽的祠堂——张作霖在世时,外人不得入内。后门外是张家开办的银行,“挺大的,里头好多蜡像”。 李雪健觉得,把这家银行和张作霖雕像放在一起想特别有意思。当地人告诉他,在东北,张作霖的名声比他儿子好,在张作霖手上,东北没丢过一寸土地。 张家大院之行,让李雪健有很多感受,他找到张黎:你给我提点要求吧。张黎给了李雪健五个字:天、地、君、亲、师。对此,李雪健的理解是:“我们有时候说天时、地利、人和。天,也就是年代。因为张作霖是那个时代创造的人,他怎么能够从一个学兽医的穷孩子变成了土匪?后来又统治三省?只有了解了时代才能抓住来龙去脉,才能合理、明白地表现给观众。否则大元帅也就是个名,没有根。” 无论是焦裕禄,还是杨善洲,亦或是张作霖,也许,他压根就没有去表演,而是把自己直接变成了那个人物。 他们这样活着。在别人都在单位谋求进步时,他选择到剧组里跑龙套;当别人演戏走红只想圈钱时,他依旧带着一种信念在表演。 笔者总是觉得,当他在演戏的时候,他不是一个人,他背后是有许多人在加持的,一种叫做理想的气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