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阿里研究院”免费订阅 导语 数据又仅非指人们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全世界工业设备、汽车、电表上有无数的数码传感器,随时测量和传递着有关位置、运动、震动、温度、湿度乃至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变化,也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信息。 由于数据具有天然的共享性和边际生产力递增的特性,数据要素的投入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物质要素不断被节约,带来更多并且更高效的生产资料。通过数据要素激活和提高其他要素的生产率;加速了劳动力、资金、机器等原有要素的流动、共享。 互联网经济十大议题之新要素:数据 阿里研究院 从生产要素来看,数据将逐渐成为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作为一种无形的、富于其它要素之中的非独立要素,通过优化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的结构和配置、施加对生产力的影响。人类在信息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其本质都是在松绑数据的这种依附,最大程度释放数据的流动和使用,并最终提升经济社会运行的效率。 数据成为信息经济时代核心生产要素 来源:阿里研究院,2014
数据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历经了近半个世纪的信息化过程。从技术层面,信息时代的支柱技术经过了电子技术、电脑技术、电子通信技术和大数据四个阶段,无一例外以超常规速度发展,加速实现数据量和处理能力的爆炸性增长。更重要的是,数据不需要再用传统的数据库表格整齐地排列,消除了原有信息僵化的层次结构,数据的流动性进一步被释放出来。 在DT(数据技术)时代,人、事、物都在被数据化,数据成为新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IT时代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为主,而DT时代则以服务大众、激发生产力为主。在IT时代,技术的使用者以大型企业用户为主,主要用IT来提高自己本身的生产效率,改善业务流程,数据的流动、共享非常有限,数据主要用于查询和报表展示;而在DT时代,有了云计算基础设施,数据的开放、流动、共享成为可能,数据开始激发新的生产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四个发展阶段 来源:阿里研究院,2015
互联网上的数据每年将增长50%,每两年翻一番,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数据是最近几年才产生的。据IDC的统计,2011年全球被创建和复制的数据总量为1.8ZB(10的21次方),其中75%来自于个人(数据类型包括图片、视频和音乐),远远超过人类有史以来所有印刷材料的数据总量(200PB)。 这些无一不显现出,数据要素完全迥异于劳动力、资本等物质要素的技术特征和经济特征。 1. 混杂性:体量浩大、模态繁多,价值大,但密度不高。 2. 即时性:数据生成实时在线,处理速度快,取代了时间的位置。 3. 共享性:数据要素的出让者并未在出让的同时丧失出让数据的使用价值。 4. 边际生产力递增性:数据在使用的过程中非但没有被消耗,还因使用产生新的数据。
由于数据具有天然的共享性和边际生产力递增的特性,数据要素的投入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物质要素不断被节约,带来更多并且更高效的生产资料。其作用体现在: 1. 在传统要素之外扩展新的要素投入;数据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要素。 2. 通过数据要素激活和提高其他要素的生产率;加速了劳动力、资金、机器等原有要素的流动、共享。 3. 以数据要素部分替代其他要素;数据逐渐代替原有稀缺资源,随着资源的配置转向信息而远离稀缺资源。 4. 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生产函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工具创新和要素融合,扩张了要素实际投入和生产效率。 |
|
来自: duxiaoli83 > 《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