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 李宁重新出发:“一切皆有可能”

 昵称22998329 2016-02-25

重出江湖的李宁忙碌不已,临近年关,仍然有一大批活动需要他到场——1月17日,在东莞为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李宁公司”)赞助的“2015-2016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全明星赛开球;1月18日又现身北京,出席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慈善夜,同一天还参加了腾讯守护宝贝的公益活动。




李宁并非一个善于“抛头露面”的人。如今他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四处奔波,目的是为给公司增添哪怕一分活力。李宁公司三年(2012~2014年)累计亏损31.9亿元,让李宁不得已重返台前,担起力挽狂澜的重任。


李宁的确拯救了“李宁”。1月6日,李宁公司发布盈利预喜公告:预期2015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亏大致持平。公告并没有在业绩中算上出售资产(红双喜10%股权)所产生的收益,这意味着李宁公司真的扭亏为盈。


渠道复兴见成效

李宁公司前CEO金珍君在任的两年,虽然未能扭亏,但为之后李宁复出变革做了准备。金珍君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是确定了通过渠道复兴来解决李宁公司高库存的问题。然而,金珍君未能顶住公司的持续亏损,以及市场占有率下滑所带来的压力,中途退场。

金珍君的改革方向是对的,然而由于力度太猛,造成巨大的人事动荡,很多人不支持。在推动改革方面,作为创始人的李宁,显然比职业经理人身份的金珍君更有优势。哪怕同样的改革策略,李宁才是最容易获得支持的执行人。


门店减少、渠道收缩是李宁公司三年亏损的原因之一。据李宁公司数据显示,2012年其门店总数为8650个,2014年缩至5626个。即便关闭经销商的门店,企业还是要做回购处理,同样会增加企业库存。因此,单纯的收缩渠道几乎无法对库存有多少改善,很多服装、鞋类品牌也陷入了这个陷阱。


复出之后,李宁曾将店铺数量目标定在8000个,堪称宏大。李宁公司201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公司门店自2011年来首次出现净增长,由2014年底的5626家增至5745家。


除了数量上的增加,李宁公司将运营能力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以篮球品类为例,2015年零售流水同比增长43%。重要原因在于,李宁公司在开店关店的同时,依据运营能力剔除了业绩不良的加盟店,增加了更能掌控的直营店。数据显示,2012年6月李宁直营销售占比20.8%;2015年超过40%。


至此,李宁公司的渠道复兴计划终于在李宁手中小有成效。2015年3月,李宁公司将2015年定位为“重新步入发展的起步元年”。其旧库存已经有所减少,12个月以上的库存占比,由2012年的约40%下降至约25%。


服装、鞋类品牌一直为库存所累,重要原因在于粗放经营的批发销售模式,供应链周期长达6~9个月甚至更长。传统做法是,提前半年以上规划未来售卖的产品,然后举办订货会获取订单,之后组织生产交付订单。这还仅仅是交付到经销商手中的环节,销售还需要一个过程,也就是说从产品设计到销售,整个周期极其漫长。


业内人士评价,对加盟渠道进行限制,提高直营比例,尽管在短期上依然会造成库存积压,导致销售成本、经销开支等多项支出不同程度上涨。但在供应链效率、产品销售周期、零售流水等方面可以有极大的提升,长远看利远大于弊。

重启品牌口号

李宁本人,不管是对李宁公司还是李宁品牌,都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为实现业绩突破,李宁公司在2010年主动进行品牌调整,实施年轻化战略,把目光对准“90后”,将品牌口号改为“让改变发生”。然而,改变不仅没有发生,还把李宁公司拉入低谷。品牌重塑过于冒进,成为之后连续亏损的原因之一。


在北京奥运会上,李宁点燃火炬,给李宁公司带来了任何品牌都无法企及的独特价值。但李宁公司没有顺势而为。随着李宁退居幕后,他们反而把李宁本人的品牌价值视为业绩突破的最大包袱,力图从品牌上“去李宁化”。


2015年8月,李宁公司宣布,“一切皆有可能”是公司从创立至今始终贯彻的品牌精神,这一信念成为李宁的品牌DNA。重启这个品牌口号,只要初心不改、勇于创新,就可以实现“一切皆有可能”。


更换口号还意味着品牌、定位等都需做出调整,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市场。但李宁公司此前品牌转型,仅仅是口号以及LOGO上的改变。


李宁并非不认同“年轻化”这种做法。回归后的李宁频繁在社交媒体和大型活动上为品牌背书,就是希望拉近李宁品牌与主流消费者(年轻人)之间的关系。相比形式上的换标,李宁采取的是从行动上向年轻人靠拢。


如今,李宁品牌开始逐渐让年轻人关注和喜欢。2015年7月16日至27日,李宁公司策划的“韦德2015中国行”,先后前往上海、北京、石家庄、成都、广州、深圳,吸引了很多年轻球迷。提前举办的“李宁韦德之道全球球鞋设计大赛”,与全球发售相结合,与巨星中国行紧密捆绑,吸引了一大批粉丝互动。


2015年5月,李宁公司与小米达成合作,7月正式发布“李宁智能跑鞋”。李宁公司希望借助小米的粉丝力量,笼络那些为发烧而生的年轻人。李宁智能跑鞋以“传统运动鞋+小米手环”的方式杀入市场,虽然并不被外界看好,但是销量在上市一个月就突破10万双。


外界评论表示,重出江湖的李宁,不仅没有脱离时代,甚至对李宁“年轻化”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数字化'战略

李宁品牌的“年轻化”策略,只是李宁扭转颓势的计划之一。2015年以来,李宁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探讨李宁公司与互联网结合的可能性。在重启“口号”之后,李宁公司表示,新战略将在产品、渠道、O2O模式、跨界合作、消费者互动方式,以及数字化生意平台的构建上发力,打造一个数字化的生意平台。


李宁希望利用互联网构建数字化的生意平台,这意味着渠道数字化、营销数字化、产品数字化,这非一个简单的网络系统或工具能够解决。


营销数字化,是李宁公司如今做得最好的环节。早期的柠檬社区、囧鞋线上传播事件,以及韦德中国行全球设计大赛、漫威系列产品等,都称得上是成功的数字化营销,给李宁产品带来了极大传播效应,还逐渐建立起了年轻消费者群体。


在产品数字化上,李宁推出的智能球拍、智能跑鞋已逐步进入市场,目前竞争形势较难预期。但从较低的价格上能够看出,李宁公司对智能产品非常支持。

实际上,李宁公司数字化最难的还是渠道。


渠道既包括销售又涉及运营。李宁公司也希望把电商融入公司的核心业务,在现有的基础上去创造一个基于互联网效率、信息化效率的新的“数字化”经营方式。


这不是一条容易的路。李宁公司电商之路从2010年开始,但线上线下的互搏让电商业务难成气候。2014年李宁电商总收入上升48%,但占总收入比例仅约5%。李宁期望未来两至三年内,这一比例提高到25%至30%。


渠道数字化涉及到线下5000多家门店,其核心是如何实现从门店到体验店的转型,并且把所有终端店铺信息与数字化平台无缝打通。目前,李宁公司仅仅通过天猫、京东的渠道发售产品,仍在渠道数字化初级阶段。


依托于互联网的数字化,远远不止这些内容,还包括供应链的数字化等,如何运用大数据来改善超长的产品周期,降低库存压力。据李宁公司2015年上半年财报,存货周转期为6.9个月,李宁提出的改善目标为6个月。ZARA、H&M、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都在借助互联网机遇逃离这个怪圈。


李宁扭亏是一个好消息,但李宁公司新的转型仍然才刚开始。李宁能否让“李宁”彻底“跑”起来?“一切皆有可能”。


《中国职业经理人》出品、图片源于网络



近 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