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几乎是顺着韦应物从恶少到良臣转变的人生轨迹,在读他的诗,品味他的心路历程。 从《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我们感觉到了他对读书人的依恋、惜别。读书改变人生,从前的京城恶少早已觉今是而昨非,怎能不对新结交的儒雅书生视若知己呢?这是转变。 从《寄全椒山中道士》,我们感觉踏上宦途的韦应物,感受到了尘世的冷,又从山中道士那里学会了御冷之术:追求一种清冷而又干净的生活。这是学习中成熟。 从《长安遇冯著》,我们感觉到韦应物以自身的阳光,温暖处于逆境而有点消沉的故友。这是成熟后感染他人。 我们今天要读的是《夕次盱眙县》。韦应物离京赴任路上,对京城的一个深情回眸,和过去的生活再一次告别。 但是,关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没有人展开争辩,却也从来没有统一过。 有的人说,韦应物在京城得不到重用,有个赴任的机会,是十分兴奋的; 有的人说,韦应物离开故乡,离开政治中心,是十分失落的。 楚子却觉得,人的心情,其实哪里是单一的?五味杂陈! 究竟怎样,各位先自己体会一下吧。反正韦应物这个人,写诗不喜欢用什么“愁”啊、“怨”啊、“悲”啊、“苦”啊,所有的话,都在山水意境里面,所以更加“诗无达诂”了。 【今日读诗】 《唐诗三百首》卷一 夕次盱眙县 唐·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词句注释】 次:停泊。 逗:停留。淮镇:淮水旁的市镇,指盱眙(Xū yí)。 舫:船。临:靠近。驿:供邮差和官员旅宿的水陆交通站。 浩浩:盛大的样子。 冥冥:昏暗,昏昧。 【楚子歪说】 离京已经很远,到达了江苏境内那个产小龙虾的地方,离赴任的目的地很近了。 开头两句,既没有说船的快慢、也没有说路的远近,却把目光盯在了“落帆”、“停舫”的细节上,这两个细节,不是一个动作吗?这么一个类似于慢镜头的细节描写,表明什么呢? 这是一种矛盾,通过一种特别凝重的停泊的动作,表达诗人对前路的未知,对故乡的不舍。 浩浩风起波,人生道路似乎有波浪,有没有风险呢?冥冥日沉夕,该是归家的时候啊,我却往一个不知道结局的地方走。 后一句的“山郭暗”、“芦洲白”,更是经典,是唐诗里的一张怀旧老照片,色彩饱和度已经被减到了最低,只剩下黑、灰、白。而环境与内心的反差、冲突反而被强化到了极点。大家背不了全诗,光背这一句也好,因为在唐朝的时候就有很多大诗人争相模仿这一句了。 于是,这个孤独的诗人,一边想家乡,一边担忧未来,怎么都睡不着觉了。 这首诗,格式上像极了五言律诗,但不是,依旧是五言古诗,押入声韵。 '醋溜唐诗”,就是楚子遛一遛《唐诗三百首》啦。楚子逐篇开讲这部经典,大概一周讲两篇(以上)吧。目前已经坚持29篇(菜单可下拉),读者有兴趣可点开链接: 【往期回顾】 ★张九龄《感遇其一》 ★张九龄《感遇其一》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月下独酌》 ★李白《春思》 ★杜甫《望岳》 ★杜甫《赠卫八处士》 ★杜甫《佳人》 ★杜甫《梦李白》其一 ★杜甫《梦李白》其二 ★王维《送綦毋潜落地还乡》 ★王维《送别》 ★王维《青溪》 ★王维《渭川田家》 ★王维《西施咏》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醋溜唐诗25】新年最励志一课:市井无赖如何成功逆袭大唐诗坛领袖 ★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醋溜唐诗】 把《唐诗三百首》当一本教材, 可以读出儒雅! 把《唐诗三百首》当一本传奇, 可以笑喷野史! 把《唐诗三百首》当一本经典, 可以学会做人! 振兴中国诗教,从《唐诗三百首》开始。楚子这份迂腐,谁理解其中三分痴?请赞成的人,使用打赏、点赞、评论、留言、转发等手段鼓励和支持。有不同想法,随时提出来。 爱唐诗三百|爱醋溜唐诗 长按二维码关注古诗学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