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画大师施友良:其山水画笔墨细腻 收放自如

 天童老僧 2016-02-25

初识施友良先生,是在一次书画家的集会上,在此之前只闻其名而不识其人,因此次会面,才由廖廖不多的话语,从只字片语中感受到了画家对艺术的执着和充满个人思想的艺术追求。

施先生在十年的艺术生涯中,锲而不舍,求艺不止,于山水,人物等诸多领域皆颇有建树。青年时得恩师商守箴前辈的鼓励和肯定,明白“学然后知不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识传统,师造化,重修养的基础上,其作品缘情悟道,不拘一格,融雄浑浩大与清秀典雅为一体,气韵生动,功力深厚,后追随韩敏等现代人物画大家,愈知艺海之无涯,前路之茫茫。经过几十年的求索感悟,磨砺锻炼,于不自觉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古人云“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境的营造,要靠性情的驱使。胸有情思注入笔端,才能创造出充满“意境”的作品。

国画大师施友良:其山水画笔墨细腻 收放自如

施先生的山水画笔墨细腻,收放自如,扎实的功底娴熟的技巧在树影婆娑和山石嶙峋中表现的非常明显。松,柏,杨,柳,似乎在“画谱”和古人处见过,而又不完全是古人的模样。每一处下笔都细致刻画,每一个细节都交代清晰,仔细欣赏又没有因过于细腻而带来的死板和匠气,他的作品充满着浓郁的生命力。而一条看似简单的线,又熔铸了画家多少岁月的心血和智慧。站在施先生的作品前,立刻会被那恢弘的气势,精妙的笔触,深邃旷远的意境所吸引。那酣畅淋漓的泼墨,那韵味纯正的勾点染,那出奇制胜变化万端的构图使人难以忘怀。画家秉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在大自然中观其情势,得其神韵,感悟人生哲理,放怀笔墨于丹青。他说,画作是人的天性的再现。读他的山水画,你可以感受到画家创作时的激情澎湃,泼墨淋漓,枯笔擦,罩绿抹金,点染朱砂,诸般技法,根据创作需要随意挥洒,气象万千。不管时代如何进展,不管中国画出现什么新的技法,走向又是如何多元,那种博大幽深的意境,那种层峦叠嶂,大江东去,白云翻飞,泉瀑激瑞的大山水,大气魄,仍然是中国山水画的脊梁,是永不凋谢的艺术之花。

国画大师施友良:其山水画笔墨细腻 收放自如

从方寸间的精雕细琢,屏息运笔,到写意画作的姿肆挥毫,驰运神思,构图宏伟大气,意境深远高大,风骨独具,在精湛纯熟的技巧之外,画家浩博宽阔的精神追求力透纸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