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南郑协税社火

 zilixy 2016-02-25
  年在老百姓心中有着特殊的分量。现如今生活富裕了,人们却似乎感觉到年味是越来越淡了,但是如果你来到协税古镇,就一定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2014年协税镇被命名为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协税社火成为羊年汉中春节文化活动的一大亮点。
  协税镇因古代官员协商征税之地而著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汉中有名的“戏窝子”。唐朝时,协税已形成一个集市贸易相当繁荣的经济重镇,商贾云集。集镇周围有大小庙宇13座。繁荣的集市和热闹的庙会,为桄桄戏和社火表演搭建舞台。孕育出了桄桄戏和协税社火的锣鼓乡音。
  协税社火从举行了隆重的社火祭拜启动仪式开始。古代的协税古镇街道狭窄房屋多以木质骨架的土坯房毛草房为主,耍社火极易引起火灾,祭火神为的是祈求神灵保佑平安。羊年正月十四协税镇社会举行了隆重的祭拜启动仪式。社火会一班人着盛装列队前往街后的木佛寺烧香请神,春雨菲菲,队伍逶迤,穿过喧嚣的街市,穿过寂静的田野,来到古寺恭请火神,在社火文化广场举行了祭拜火神仪式,行叩拜大礼,诵读祭文,祈求神灵赐福降祥瑞,羊年闹社火平平安安。一年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过年要快活,唱戏耍社火”这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心情。每年正月,协税镇的村民们仿佛被神灵所召唤,自觉聚集到了上街村和下街村的社火架下,乐活自己,快乐别人。他们深信“娃娃演了社火胆子大,能增福添寿”。悬台之上,长者与后生传递薪火,传承技艺,接续着青春和梦想。

  社火会就像一个建制完整的剧团,演员组、化妆组、装配组、锣鼓队样样齐备。上街村和下街村社火会既是把兄弟,又是争奇斗艳的老对头。从除夕开始,就摆开了擂台赛,一南一北对阵演出,一出社火阵装好,便擂响战鼓,招摇过市,到对方阵营去挑战。对方立即发兵一支,还以颜色。双方随机应变、斗智斗勇。你出高跷,我演悬台;你演“三顾茅庐”,我对“捉放曹”。两军人马若在街头遭遇,必拿出看家的本领以夸张的动作打斗一番,相互戏谑,让观众评判:谁家社火扮相更靓,气势更宏大,表演更精彩,鼓乐更响亮。


  正月十六的协税古镇热闹非凡,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将小小的古镇围的水泄不通,争相一睹协税社火的独特魅力。协税社火“兴于唐、广于宋、盛于明清”,千余年来,绵延不断,兴盛至今。有背芯子、床子、悬台、高跷、武彩、舞龙、舞狮、彩莲船、秧歌等表现形式。它溶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杂技于一炉,不断汲取汉调桄桄和外地社火艺术的精华,推陈出新,丰富内容,积累剧目繁多,保存至今的经典折子剧目有120多个,大戏20多本。形成了扮相优美逼真,摆架惊险刺激,精神内涵积极向上,情趣盎然,孔武有力的独特艺术魅力。上下街斗社火从正月十四一直斗到正月十七,要推出上百个剧目,扮相无一雷同重复。秧歌、舞狮、舞龙穿梭其间,热闹非凡。

  斗罢社火斗舞龙,这天下午还举行了赛龙活动,上街下街两支舞龙队在街中心十字路口摆开擂台,比赛从中午4点开始伴着隆隆的锣鼓声,两支队伍不断变换阵容赛技巧更比耐力,不断有村民出资鸣放鞭炮和焰火助兴,两支舞龙队和锣鼓队使出浑身解数斗的酣畅淋漓,从红日高悬的下午一直斗到日落西山、夜色沉沉,那如痴如狂的迷醉神态,震耳欲聋的锣鼓声鞭炮声让人血脉喷张,赛龙活动整整进行了四个多小时到晚上八点半才收场。
  赛龙收场,夜社火登台。夜社火也称火社火,一圈火把引着一支社火队在漆黑的街市上行进,节目多以诙谐风趣相互讽刺挖苦的滑稽剧为主,惊险刺激的喷火表演不断渲染气氛,引得阵阵喝彩。人群随着火把在街市上游荡,把过年的喜悦演绎的酣畅淋漓。深夜十点月明星稀,社火架前依然是灯火通明人影绰绰。
  2009年,协税高跷社火进入了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4年协税镇成立了协税街社火协会,建立了社火文化陈列室,争取项目投资125万元建设了3200平方米的社火文化广场,软硬件设施的日臻完善,为弘扬社火文化续添了后劲,协税镇被命名为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正月十七社火表演达到最高潮,慕名而来的观众队伍浩浩荡荡。
  现如今,生活富裕了,村庄楼房鳞次栉比,公路四通八达,快节奏的忙碌生活使得过年这凝聚亲情、休闲娱乐的短暂时刻更显弥足珍贵。平日里忙忙碌碌不出门的老农相聚到街上,喝一杯热茶,发一圈纸烟,相互问好,开怀畅谈,享受着生活的惬意。面皮粉皮店热气腾腾,生意兴隆;亮晶晶的糖葫芦惹人眼馋,烧烤摊前香味弥漫,人头攒动;如白云般的棉花糖成为了爱美小姑娘手中的宠物。品味着美滋美味,仰望着一出出契合心愿的清官戏,一队队的英雄人物从头顶走过,浩然正气灌注于胸。跻身协税老街,漂浮在波浪汹涌的人浪中,人人仿佛是被岁月风干的一株株枯草,瞬间被浩荡春风吹醒,被浣漫春水所融化,身心舒展、快乐无边。

  社火表演带着乡民们一路舞蹈,走过寒冬,迎来新春,锣鼓声、鞭炮声把年年丰收的庆贺,岁岁平安的祝福,世世代代海晏河清,国泰民安的祈盼,调和进乡民不绝于耳的欢声。协税人在自娱自乐的狂欢中沉醉不醒,烹调着社火这最丰盛的年饭,热情款待着南来北往的乡邻。

  如今,农耕文明渐渐逝去,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协税社火让像候鸟一样迁徙的无数汉中游子留住了乡愁,看到了乡风民俗中祖先的背影。
  协税社火已成为汉中人春节不可缺少的文化大餐。年年岁岁,每逢春节人们携老扶幼蜂拥而至,到协税街撵热闹,为的就是感受这里浓浓的年味,品味刻骨铭心的乡音的温馨。
  隆隆鞭炮炸响时,社火表演也达到最高潮。这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是唤醒大地的春雷,是激动人心的迎春曲,更是我们张开双臂,拥抱春天,开启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冲锋号。
  协税斗社火历经千年,长久不衰,培养了协税人乐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竞争的精神,也形成了传承优秀文化的良好机制和传统。全民参与,代代相传,热爱生活的协税人将会用激情和执着把社火艺术奇葩浇灌的更加璀璨夺目。
  在协税这片积淀丰饶的文化厚土之上,古老的社火艺术洋溢时代的芬芳,它的传奇、精彩和辉煌已延续千年,也刚刚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