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喜欢心灵鸡汤,智商低只是一个表象,真相很吓人

 独享清欢 2016-02-25

最近,加拿大一个叫戈登·彭尼库克的心理学家发了一篇论文,说那些经常在社交网站上发表鼓舞人心名言的人,更容易相信宗教、阴谋论及超自然现象,相信那些非常人能做的事情,但他们的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偏低。


简单地翻译一下就是,他认为喜欢心灵鸡汤(应该说还有成功学鸡血)的人智商低。


看到这个我笑了一下。你们心理学家真会玩,知道喜欢心灵鸡汤的人智商低都要装模作样地几一些人来做“实验”。这样才显得自己“科学”有权威性吗?还是研究的钱多得没处花啊?



要给专家纠正或补充一下。很多喜欢心灵鸡汤的人确实智商低。没办法,正如金定塔的社会阶层结构一样,位于上面的总是少数人,下面垫底的砖才是大多数,智商的分布也呈现出金字塔形,一个社会中,大多数人也只具有接受心灵鸡汤的智商。智商的顶尖是“爱智慧”,即哲学。但大多数人不懂啊,于是,心灵鸡汤是“哲学”的一种廉价的替代性赝品,既然没有智商去理解“哲学”,那就喝心灵鸡汤吧,生活需要这些。


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连尼采这样的犀利哲学家都变成心灵鸡汤大师了。而什么星云法师,这个活佛那个仁波切也是批量提供鸡汤的段子手。


但在本人的朋友圈,也常有官员、老板、名人发心灵鸡汤、成功学鸡血(得罪了朋友们,不要删我啊!你们发我所鄙视的鸡汤鸡血我都没删你们)。他们已经是社会精英了,智商绝对不低,至少是热衷于在微信朋友圈发鸡汤鸡血的小白领们、小资们无法比的。这又怎么解释?专家同志能解释吗?


所以“智商低”只是一个表象。背后,其实是,无论一个人智商如何,他的精神层次相当肤浅,其心理结构充满了焦虑,或许还扭曲——只要是这样,他一定会喜欢喝心灵鸡汤。


区别在于:屌丝们喝鸡汤,确实是智商低下+心理焦虑的产物,但社会精英们喝鸡汤,主要是心理焦虑的产物。屌丝们发鸡汤文既表明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层次,也是治疗自己焦虑的良药,而社会精英们喝鸡汤,除了弥补自身对世界洞察力的不足,更主要是一种对自身心理问题的“语言疗法”。


一句话,没有能力面对自我,不敢面对自我的人,一定喜欢心灵鸡汤。它是一种头脑和心理上的药物。


我刚才所说的社会精英们的智商不低,并不是说他们的智商何其了得,以致我们必须高山仰止。他们的智商不低是指在面对某一专业领域,面对政治博弈、社会互动、商业博弈等游戏规则的熟悉上面,而不是指对世界的洞察上面——这玩意对头脑、心理、人格都是有要求的,要求协同配合,心理、人格只要出现问题,头脑必然受限。我的经验和理论洞察告诉我,在政治博弈、社会互动、商业博弈上,他们真的是高手,值得向他们学习,但要看穿世界人心,他们还得向石老师好好学习。


举两个例子。



前几天,“经济学家”、“世界金融史学者”宋鸿兵在山西太原演讲时,被一帮大妈大爷类的投资者给打了。宋学者很狼狈。这些人是“泛亚公司”的投资者,手里举着“泛亚”诈骗400亿等标语。被打的原因,就是宋学者以前不止一次为“泛亚公司”站过台,大妈大爷们认为被宋学者忽悠了。


有意思。看上去,大妈大爷们和宋学者看上去有仇了,但其实是具有相同心灵气质的同一种人。否则,宋学者当初怎么把他们忽悠上的?有评论说这帮大妈大爷如果是炒房客,“房地产开发商第二期降价了,而他们早先买贵了,他们真的有可能冲到售楼处去打个稀巴烂”,真是传神之至。


宋鸿兵是红得发紫的畅销书《货币战争》(居然是一本小说?)的作者。很惭愧,虽然我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但并没有兴趣去了解。两年前,一个做生意的朋友当着我的面,高度评价了宋鸿兵先生,说他相当厉害,并把这本书推荐给我,希望我也看一看。


我内心里突然觉得这位朋友怎么那么Low?一个以我的观感而言无非像玩娱乐一样玩“金融”的人,值得我浪费注意力资源吗?这是一个可怕的直觉,对朋友的层次的直觉,对宋鸿兵的层次的直觉。我担心自己是对中国的“经济学家”印象不好的心理背景造成的误导,澄清了一下,不是。我是真的直觉到了一种虚假。


因此我直视朋友:“你怎么会认为他很厉害呢?”


宋鸿兵的判断一次次搞砸,拿高额的出场费、“代言费”,一次次地为一些公司站台,现在,又被打了,这个神话,可以在朋友心中破灭了吗?他会作何感想?会不会像太原的那帮大妈大爷一样,也骂宋鸿兵是“骗子”,把自己头脑和心理层次的Low,全推到宋鸿兵身上,耍无赖拒绝为自己的Low埋单呢?可你不那么Low,你怎么会没有价值识别的眼光,看不出人家行走江湖,靠的就是忽悠呢?



这些年来,媒体和公共领域造出了非常多的神,什么加腾嘉一、韩寒、柴静、XX、XXX、XXX……在这些神如日中天的时候,我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太假。包括两个方面:其人的气质太做作,我直觉到虚假;捧他们的人,包括某些学者、媒体人、网民,太跟风,一些词太夸张,不真实。因此我也从来不去关注这些人,直到他们这些神话,一个个破灭。现在破灭得差不多了吧?


5年前,在这些神话还如日中天的时候,有个比较关注我的学者曾经和我有一次面对面的对谈。我们讨论了一些公共问题,不可避免地要说到这些人。是他谈论到的,我并不感兴趣。当时的心理背景是,我保持着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他以“粉丝”的神情,高度赞赏了韩寒和XX的“良知”与“水平”。我直白地说我不喜欢这两个人,而且不认为他们有什么“良知”和“水平”(当然,我没读过他们什么东西,因为不屑去读)。学者有点生气,和我争了起来,氛围有点尴尬。最后,大家转换了话题,但关系已经受到影响了。


这位学者比我大十几岁,我对他曾经相当尊重。但这件事后,我内心里突然有一种怀疑:他在认知上就这样的层次吗?都认为这些人有“良知”?都认为他们有“水平”?反推过来,已经暴露了学者看人看事的水平了。只有本身在认知层次上就低的人,才可能把一些靠忽悠爆得大名的人看得多么有水平。这样的头脑和心理层次,不可能有洞察到虚假的直觉。


现在,一切都水落石出了,不知道学者有何感想?反正,从那个时候到现在,他再也没有和我有过联系。



从世俗的意义上,我的朋友和这位学者,智商都不低,在社会地位上,也肯定是社会精英。他们已经超越了“大众”这一层次。但在我认为并不是那么复杂的事情上,还是闹出了笑话(当然也许他们并不认为这是闹了笑话)。在涉及到利益的各种实际事务上,他们的智商肯定是无法低估的,甚至可以长袖善舞。但是,他们有两个大漏洞:面对这个世界,他们没有一套厉害的认知框架,因此更多地只能依靠经验和一些思维碎片在玩;他们的头脑、心理、人格处于一种紊乱而无法协调的状态,难以形成敏锐的直觉。所以,他们往往无法判断清楚政治社会的趋势,以及人内心深处超出了经验的东西。换句话说,没有经验支撑,面对这个世界,他们什么都看不清楚。


他们和大众的区别仅仅是这个意义上的区别:比大众有知识,比大众有经验,比大众会博弈,比大众在利益结构上更具优势地位。


所以,他们仍然需要心灵鸡汤来代替他们的一些判断,更主要的是,仍然需要喝心灵鸡汤来消除心理上的焦虑。



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当当网链接。或打开当当网搜索“告别曾经弱小,你要内心强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