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部门联合推行节地生态安葬 鼓励家庭成员合葬

 江南稻米 2016-02-25

  央广网北京2月25日消息(记者王楷)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民政部等九部门昨天(24日)联合发布《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见中,在火葬区“鼓励家庭成员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单个墓位使用率”的提法受到舆论关注。

  据介绍,这是国家在殡葬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个专门性文件。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的节地生态安葬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安葬观念不强,激励引导、规范监管的制度机制不完善,节地生态安葬设施供给不足,节地生态安葬率不高,乱埋乱葬、骨灰装棺再葬、墓位面积超标、过度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问题突出,迫切需要加以解决。

  对此,意见明确,将着力推行节地生态葬式葬法改革,加强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提高节地生态安葬服务水平,培育现代殡葬文化。中国殡葬协会秘书长孙树仁说,出于中国的国情,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人口越来越多,要给子孙留下青山绿水,留下可以持续发展的不可再生资源,就需要我们用绿色殡葬、低碳殡葬、节地殡葬、文明殡葬,使人们既逝有所安,又能保证我们的社会可持续发展。

  民政部表示,将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让群众逐步接受节地生态安葬理念,支持和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如在火葬区,推广骨灰植树、植花、植草和骨灰立体安葬等方式,倡导选择节地型墓位和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在土葬改革区,倡导选择节地型遗体墓位以及遗体深埋、不留坟头或以树代碑。指导意见中,在火葬区“鼓励家庭成员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单个墓位使用率”的提法受到舆论关注。

  孙树仁说,合葬的方式本身可以节约耕地。更重要的是,能满足大家通过殡葬维系家庭建设,维系家庭血缘凝聚力的作用。不要认为“家庭的骨灰埋葬在一起,是不是过去我们反对的那种家族墓地”,过去的那种家族墓地,是一个家族一个人一个坟头,占用了大量耕地,形成宗族意识。这和传统的家族墓地不是一个概念,这是一种促进家庭建设的新的葬式方法,值得提倡。

  为吸引群众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意见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奖补制度,把不占或少占地的生态葬式葬法纳入奖补范围;鼓励探索建立环保殡葬用品补贴制度。通过建设城镇公益性公墓、按比例配建节地生态安葬区域等方式,增强节地生态安葬服务供给能力。

  孙树仁表示,意见中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不是对广大群众作出硬性要求,而是通过强调鼓励和引导,让群众逐步接受节地生态、绿色环保要求的安葬理念。他强调,这个文件是在提倡,并不是在强迫,还是尊重了老百姓的意愿。从长期来讲,节地生态的葬法毕竟代表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的方向,迟早会形成传统和做法。文件上所讲的这些做法,实际上已经是我国很多地区推行过多年的经验的一种总结和提炼,已经在很多地方采取了这样的葬式葬法了。

  这个文件只是鼓励和引导,并未作出硬性要求,还是要尊重老百姓自己的意愿,让群众逐步去接受节地生态绿色环保的安葬方式。文件的出发点是为了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给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但是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个地区、不同民族形成了各自的丧葬文化,殡葬风俗,如何在落实这些建议的同时,不与当地的民风民俗相冲突,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