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红土地
——平江县长寿镇中心小学文化建设纪实
湘赣门户,汨水之滨,将军故里,人杰地灵。
长寿镇小,接力传薪,春风化雨,培优育英。
教研课改,屡创佳绩,文化建设,月异日新。
老区窗口,与时俱进,名校创建,捷报频频。
——题记
在湘赣两省交界处,有一座建镇历史已逾千年的湘北古镇——长寿街。长寿镇中心小学就坐落在这个地处“蓝墨水上游”汨罗江边的小镇上。伴随着年轻的共和国一起成长,学校已走过近60年的风雨历程,现有占地面积600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377平方米,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20名,在岗教师58名,是平江县办学规模最大的乡镇中心小学。
近年来,长寿镇中心小学高扬文化建设大旗,深入发掘地方文化底蕴,坚持走文化立校、科研兴校的内涵发展道路,逐步发展成为湘北老区教育天空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集思广益,精心提炼核心办学理念
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办学的指南。近年来,长寿镇中心小学提出以“培养身心健康的人”为办学理念。
首先,这一核心办学理念的提出经过科学分析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人类发展必须以人为中心,以全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终极目标。当我们对这个“以人为本”的要求进行进一步的审视和推敲时,我们就会发现,教育的真正内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是要提高生命的质量,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长寿镇中心小学提出这一办学理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切合教育发展需要。
其次,这一核心办学理念的提出充分发掘了地方文化底蕴,渗透了学校教育的人文关怀。学校所在地长寿古镇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多年以来,这里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存,呈健康发展态势。这里因长寿老人多而闻名,也因此流传着许许多多的长寿故事,从这种历史的积淀中衍生出鲜明独特的地方文化——健康文化,健康成为了长寿中心小学核心办学理念的基石。
就办学理念的提炼,学校多次召开行政会、党员教师会,通过发放意见征求表,组织开展专题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学校校长方其兵亲率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到当地文化名人、社会贤达单位或是家中听取意见,并邀请主管领导、教育专家、社区代表、学生家长进行论证,通过集思广益、深入挖掘、认真梳理,慎重研究,科学论证,最终才将“培养身心健康的人”定为学校核心办学理念。
夯实基础,努力创设优美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外在的、物化的呈现形式。近年来,长寿学区主任吴细星提出将长寿镇中心小学创办成为老区平江“环境一流、设备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学校。根据学区要求,学校大刀阔斧地启动了环境文化建设的破冰之旅。
近两年,学校先后完成了四层教学楼、综合楼,两层餐厅,五层特岗教师公租房改扩建以及围墙、传达室等附属设施的建设任务。其次是启动1300多套钢架课桌椅、58套办公桌椅、80套餐桌椅、锅炉设备、全自动校园广播系统、多媒体教室装备的添置。三是通过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完善校园环境布置,提升学校文化品味。今年6月份,学校从广州、长沙聘请专业公司,先后建起全县农村小学中的首个塑胶操场,启动了新一轮的校园文化布置,统一了教室、办公室布置,在走廊、厕所、食堂、楼梯间以及教室、功能室外墙张贴了温馨提示、安全提示、国学宣传画、师生书画作品数百幅,分“生命、礼仪、阅读、科技”四个主题在走廊横梁上悬挂了近200幅图文并茂的名人名言宣传画。在学校操场四周按“千年长寿镇、百岁长寿人、将军长寿街、诗词长寿乡”布置了4个特色主题文化长廊和“活动文化、教师文化、德育文化、家长文化”4个主题文化长廊,并发动家长开展“亲子植树”活动,落实2万多元铁树、樟树、桂花树等名贵树木的栽种。通过打造走廊文化,扮靓校园风景,实现“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育人”的育人效果。
统筹兼顾,强力推进教师团队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长寿镇中心小学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了一支敬业爱岗的优秀教师团队。
通过“结对帮扶”促进教师相互交流。在促进教师成长方面,结对帮扶渗透了木桶理论,但并不是什么新鲜举措。但是长寿镇中心小学在教师结对帮扶方面的要求更广泛,更深入,更加求真务实。一是要求在岗教师与退休教师结成对子,定期交流,取长补短,学校不定期抽查探访登记;二是要求青年教师与学校骨干教师结成对子,这些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要在常规教学、教学竞赛、课题研究方面为那些刚参加工作的特岗教师提供“一条龙”服务。三是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协调,学校主动联系,让学校教师与省内名校名师结成对子。
推行“过关课”和“磨课”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教学教研主管领导坚持每个学期对每一名教师听一堂课,听课方式可采取“推门听课”和教师主动申报听课,听评课结果纳入教师目标管理中的教学常规评分内容。教师一次授课不成功,接下来就进入“磨课”程序。他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寻求改进和邀请帮扶对象进行面对面辅导,待试教成功后再向学校提出听课申请。如果说教学竞赛是“一枝独秀”的话,推行“磨课”和“过关课”最终达到的目的则是“百花齐放”。
通过“课题引路”促进教师素质提升。长寿镇中心小学是市县教研教改实验示范学校。近年来先后有两个省级课题结题,课题成果分获省市一等奖。近年来,学校一改过去由少数教师“关门教研”和“闭门造车”的现象,要求研究过程从实,教师要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研究结果要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有实效。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学校有省市县镇涵盖语数外三个学科的四个课题同时在研,学校教育科研氛围浓厚,效果显著,成果丰硕。
通过举办“立足镇小、创业镇小、感动镇小”的师德师风建设专题活动。学校通过进一步明确教师岗位职责,推行严格的岗位考评制度,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其次是通过举办“我为学校献一策,我为镇小添光彩”的专题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在全校教师中积极营造创先争优的浓郁氛围。学校定期组织开展“青蓝工程学科带头人”“校园名师”“师德标兵”评选活动,通过榜样示范、典型引路激励教师努力创先争优。
此外,学校还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先后从长沙、湘潭、岳阳等地请来名师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同时多次将教师带到长沙、岳阳、常德等地的名校学习参观,帮助教师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通过不懈努力,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提升,近三年有6名教师分别在省市县教学竞赛中分获一二等奖,其中一个省级一等奖和三个市级一等奖分别填补了学校办学历史上的空白。
多管齐下,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不管是环境文化建设还是教师队伍建设,归根结底都是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服务。在积极发挥环境育人、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育人的基础上,长寿镇中心小学着力精神文化、活动文化、行为文化建设,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是实施“今天你进步了吗”为主题的德育活动。学校在认真征求学校老师意见建议、借鉴名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长寿镇中心小学的实际情况,编印《长寿镇中心小学学生创优争星手册》,积极实施“今天你进步了吗”为主题的德育活动,通过教师正面引导,学生比学赶超,营造了良好的竞争氛围,有效促进良好校风、班风、学风形成。
二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师资力量和教学时间,面向全校1300多名学生免费开办了包括篮球、武术、国学、合唱、朗诵、舞蹈、口风琴等在内的近30个兴趣小组,其培训项目之多,覆盖面之广,在全县均属罕见。其次是以校报、宣传栏、学校网站、红领巾广播站为展示平台,定期展示学生优秀作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鉴赏能力。
三是组织开展以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三节”和入学礼、毕业礼“两礼”活动,以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文艺展演、田径运动会等形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以入学留印记、毕业写赠言、邀请关工委专家教授辅导讲座、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跳蚤市场”“冬季长跑”“阳光体育”大课间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尽情感受学校学习生活的美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近年来,学校近千名学生在国家、省市县学科竞赛、文艺展演活动中频传捷报,多次参与科技科技创新、发明创造大赛载誉而归,部分科研成果已申请通过获取国家专利。学校教学质量常年稳居学区首位,位列全县先进行列。
广泛交流,积极凝聚四维办学合力
学校文化建设离不开党政、家庭、社会支持,这些关爱、支持通过合适的渠道进行推介、宣传同样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出于各方面的需要,长寿镇中心小学一直在努力凝聚党政、社会、家庭办学合力,以此推进文化建设和学校发展。
长寿镇是遐迩闻名的“将军之乡”,也是省市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和国家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我们有理由相信,、的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