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跃龙门”你不知道的鱼文化!

 中原高考678 2016-02-25


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民百姓在欢欢喜喜过大年中,许多年俗活动都与鱼有关,最为经典的,莫过于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要有鱼。“一夜逢双岁,三更分两年”,除夕夜的鱼,不管大与小,还习惯讲究不吃完,人们只为用“余”与“鱼”的谐音,图个“年(连)年有余”。这种风俗,在民间称为“讨口彩”,其影响甚远,就连中国人民银行1997年发行的贵金属纪念币,中间也有三枚“吉庆有余”,都是采用娃娃抱大鲤鱼的我国传统“吉庆有余”图案。

“鱼跃龙门”你不知道的鱼文化!

过去,人们生活困难,许多人过年买不起鱼,画家便发挥自己的想象,使许多与鱼有关的吉祥物、吉祥图案成为年画供人选用。如由两条鲶鱼和几个橘子组成的年画,以鲶谐“年”,橘谐“吉”,表示年年吉祥如意;由莲花与鲤鱼组成的年画,借莲与“连”、鱼与“余”的谐音,表示“连年有余”的观念;用两条鱼、宝珠和浪花相组合的“双鱼戏珠”年画,“珠”是财富的象征,浪花比喻财源滚滚来,商家置于店堂,有着生意兴隆、得利丰厚之寓意。

“鱼跃龙门”你不知道的鱼文化!

以鲤鱼、龙门和浪花相组合的“鱼跃龙门”,经过文人的不断加工改造,逐渐成为比喻人的事业与希望修成正果,寓意只要努力奋斗、不懈拼搏,定能获得成功。

“鱼跃龙门”你不知道的鱼文化!

也许是因为鱼产卵多多,人们还在年俗中借鱼来祈求多子多福。于是,也就产生了用多子的莲蓬、荷花、童子与鲤鱼组合成如“双鱼戏莲”“童子抱鱼”“鲤鱼撒子”等年画或剪纸,张贴在窑洞内或窗户上,期盼双余连喜似水情长多子多福。有人还把形容夫妇恩爱和人与环境的和谐及事业的顺利,比喻为“如鱼得水”。也有把两条神仙鱼(热带鱼的一种)和荷花相组合的图案,称作“神仙伴侣”,寓为人世间夫妻情意绵绵、同根同心。还有把数尾金鱼与池塘、水草相组合的年画,谓之“金玉满堂”,这是以“金鱼”谐“金玉”,是形容财富极多,也以此誉称家庭富有和才学九车。

“鱼跃龙门”你不知道的鱼文化!

中国人表达情怀,有一种含蓄的美,年俗中的鱼文化正是如此。它以鱼示意,既形象生动,表达了心目中良好的愿望,又颜色鲜艳,烘托出春节的喜庆氛围。也可以说,年俗中的鱼文化,在增添表达情意的神秘色彩的同时,寄托着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是一种风情浓厚的民间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