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更精准的目标位

 坤丨良 2016-02-25



昨天我们谈了目标位测量的大致框架:同级别的行情,幅度大致相当。我们可以据此判断行情的“寿命”,并评估自己操作的安全性。

今天,我们跟大家聊一下更精准地判断目标位的方法。

昨天的思想,主要是借鉴维克多·斯波朗迪的思路,今天的方法,则主要借鉴加特利的“AB=CD形态”。这是一种经典的形态,首见于1932年的《股市利润》一书,此后,据此衍生出了蝴蝶形态等经典形态。

这方面的内容,大家可以参考《形态交易精要》一书。

AB=CD形态”是指:


在这里,主要是强调两点:一:CDAB是同级别的;二:CDAB的速度基本一致。这种情况下,两者的幅度,也会大致上是一致的。这样,我们就得出最终的计算公式,并可以借此计算。

比如,我们可以计算出,中国中车第二波大涨的目标位,大约是36


股灾2.0的目标位大约是2735

当然,我们需要一个条件衡量速度,一般而言,用MACD柱体即可。

如果两波行情,MACD柱体长度大致一致,则其幅度也会大致一致;一旦后一波行情的MACD柱体过短,则说明行情力度不足,很难持续;一旦后一波行情MACD柱体过长,则说明行情力度过猛,惯性会导致更大的行情幅度。

所以,如果后一波行情幅度小,我们一般在测量目标位时,采用前一波的0.618倍:

如果行情过猛,则可能是1.6182.618倍,看行情的力度:

当然,具体的倍数关系,大家可以沿着这个思路,继续往前发展,毕竟,我们作为趋势跟踪的交易者,对这部分的研究力度还是稍微欠缺的。

明天是目标位的最后一天内容,聊目标位的运用。



更多精彩,请优酷搜索静言股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