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第十九回

 昵称30252515 2016-02-25


《红楼梦》第十九回
书友读后感




1. “听话”的弟弟与贴心的情郎


2. 纵有真情实意,怎一个烦字了得--闲笔李嬷嬷


3. 宝钗:我是一个对家庭有责任心的好女孩


4. 袭人:回不去的母家,装不出的亲情


5. 从情切切到意绵绵

6.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从袭人的沟通技巧说起


7. 袭人是个怎样的美


8. “不知有汉”的宝玉


9. 关于袭人的几个信息点

 




 1.“听话”的弟弟与贴心的情郎——田秀秀


《红楼梦》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中较大篇幅的描绘了宝玉与袭人、宝玉与黛玉之间的两段互动,在精读会上大家也就袭人如何表现、黛玉如何表现做了讨论和分析。自己在读两段互动的时候,倒是沿着宝玉的视角做了些臆测,宝玉是如何对待袭人和黛玉的?

 

在与袭人的互动中,宝玉更多的呈现出“听话”的弟弟的角色特征。袭人头头是道的“去定了”,宝玉“泪痕满面”“情有不忍,气已馁堕”,继而袭人又抛出一棵稻草:“说出三件事来,你果然依了我,就是你真心留我,刀搁在脖子上,我也是不出去了”,宝玉忙笑道:“我都依你。好姐姐,好亲姐姐!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此刻的宝玉活像是日常里犯了错的弟弟,为哄姐姐不生气,信誓旦旦向姐姐保证着,我再也不会如何如何了。但是此情此景下的保证未必是真心实意的认同和答应。倒像是为了止损的应急措施,为了姐姐不生气,我此时此刻扮演个百依百顺的“听话”弟弟。头一件不说那断离舍的疯话,宝玉难做到,他本性就觉得生命化为一缕轻烟那也会是造化,此话如果说给林妹妹她未尝不喜欢,可是面对袭人姐姐,为了此刻留住袭人姐姐,他只能道“改了”;第二件假装喜读书,他若能做到,又怎会挨老爷的打,心理上时时刻刻畏惧自己的亲爹,但是为了此刻留住袭人姐姐,他只能“再不说了(禄蠹之语)”;第三件不玩胭脂,事实告诉我们他做不到,与黛玉见面时又是腮上染块胭脂。所以在与袭人的这段互动中他表现出一个“听话”的弟弟的样子,然而这个“听话”的弟弟,又是要加上引号的。

 

   在与黛玉的互动更多给人“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感受。宝玉更多的呈现出贴心的情郎的角色特征。担心黛玉“睡出来的病大”,纵然你撵我拿话刺我,我也要“替你解闷儿”,面对面歪着,揩拭胭脂,拉扯衣袖,胳肢挠痒,笼袖闻香,斯文躺着说话、编故典,只怕你“饭后贪眠,非保养身体之法”。所谓贴心,也就是这种牵着挂着,并把这牵挂化为关注你日常饮食起居的细微行动,意绵绵,细水长流。宝黛之间的爱情始于“同行同坐同止同息”的亲密友爱,于对方也尽表现为日常琐碎细微的贴心唠叨互动。宝玉上学作辞,不忘“好妹妹,等我下学再吃晚饭。那胭脂膏子也等我来再制。”唠叨了半日,方抽身去了。黛玉为宝玉戴斗笠,“用手轻轻笼住束发冠儿,将笠沿掖在抹额之上,将那一颗核桃大的绛绒簪缨扶起,颤巍巍露于笠外。”茜雪捧上茶来,宝玉还让:“林妹妹吃茶。”知宝玉只少“杏帘在望”一首,黛玉自己吟成一律,掷向宝玉跟前。宝黛的爱情和互动就像是管道升写给赵孟頫的《我侬词》: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碎,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最好的爱情莫过于此。







2.纵有真情实意,怎一个烦字了得--闲笔李嬷嬷——陈薇


赵嬷嬷是贾琏的奶妈,李嬷嬷是宝玉的奶妈。为给自己的亲儿子谋个差事,赵嬷嬷跑到凤姐哪里,不过一顿酒的功夫,两个孩子就谋到了美差。李嬷嬷隔三差五去贾府请安,啥实惠没落下,沾点小便宜还这个烦,那个厌的,同是奶妈,李嬷嬷到底怎么了?

李嬷嬷对贾宝玉是母子情深。宝玉癔症发作,她先摸脉门,又掐人中,不见反应,“呀”的一声便搂着放声大哭,捶床捣枕说自己“白操了一世的心”。

李嬷嬷对贾宝玉是操惯了心。宝玉从小到大,吃喝拉撒睡,哪一件是不是她亲力亲为的,虽然提前退休,仍然记挂他,没事就去请安,顺便责骂一下丫头们,“只从我出去了,不大进来,你们就越发没个样儿了”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放手就无措,

李嬷嬷是个粗人,情感的表达直接并简单,看到不顺眼,不顺心的事情,不骂不足平怨,不狠不足消恨,现实生活里有太多的李嬷嬷,或许就在身边,或许就是我们的家人,爱她很难,懂她就好。

 

 





3.宝钗:我是一个对家庭有责任心的好女孩——书彤


你们都说我“藏奸”,我只是一个把自己藏丢了的好女孩。儿时父亲经常不在家,哥哥混闹不务正业,在家无法无天,惹母亲烦恼垂泪,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好孩子,不让他们为我操心。对家族最好的帮助,就是进宫,成为像元春姐姐一样的女官,也许还会像元春姐姐一样被封妃,让薛家可以因为我光宗耀祖,弥补因为哥哥没有出息的缺憾。我央求母亲,让我和族中的兄弟们一起和先生学习,我努力读书,涉猎广泛,以色事君,不如以学事君,我努力完善自我,一定要做一个贤良淑德的好女孩,好女官,应该也会是一个好妃子吧。可惜,天不遂人愿,虽说母亲也找人使钱,我还是未能和那些文官家的女孩们一样被选入宫,只因为我出身低微,父亲只是一个低品级的皇家买办,纵使再多钱,我也入不了宫啊。每思至此,我五内俱焚,这是我从很小的志向,怎能就这样放弃?每当我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就吃一丸哥哥求和尚为我配的“冷香丸”。母亲的打算,退一步而求其次,想为我选一个名门望族的夫君,可是,为选秀女,我已经耽误了最好的年华,当年那些提亲的人家,都已是昨日黄花。而侯门贵胄家,那会看上我这个买办家的女子呢?姨母家的宝玉,也许就是最好的选择了,母亲为了让我能配上宝玉的玉,早早为我打造了对应通灵宝玉的金项圈“不离不弃,芳龄永驻”八个字,也是她央求那个癞头和尚所赐。父亲仙逝,母亲带我投奔姨妈,最主要的还是希望我能嫁给宝玉,我努力藏拙,希望贾母老祖宗能够喜爱我,希望她老人家能够为我指婚,可是,我无论如何贤德,她总是看不上我,我哪里就比黛玉差呢?哎,不说啦,吃一颗冷香丸,压压我内心的妒火吧。

 

 





4.袭人:回不去的母家,装不出的亲情——书彤


我被父母卖入贾府也才八九岁光景,那时,他们为了活命,为了能养活哥哥,几两银子就把我卖了。刚开始,我夜夜都哭,因为害怕,因为想家,因为不知道何时就会被姐姐和妈妈们骂,我无论吃饭睡觉做事,都会被她们指摘,我手足无措,惶惶不可终日,终于一天,老祖宗发话,说我老实可人,把我留下她的身边,那里的姐姐们教我做事,教我如何穿衣,收拾屋子,服侍老祖宗,我吃过了在家从未吃过的东西,穿过在家根本不会穿的衣裳,根本不用做一点粗活,陪老祖宗看戏,听老祖宗讲故事,给老祖宗做针线,她夸我手巧,绣的鸳鸯活灵活现,因为感念老祖宗,我努力服侍好她,讨她欢心,不敢有一点差池,老祖宗很受用。后来就把我和麝月秋纹晴雯一起放到宝玉屋里,因为我是贾母的人,宝玉也尊敬我,听我的话,虽然他这个混世魔王经常闯祸,我们没少因为他挨骂,可是,他真心敬我们这些女孩子们,经常甘愿服首做小,也因为这些,我们没少遭贾府里起他人的记恨,可是,由他闹吧,有他一日,我就有一日指望,也许,能混个姨娘,给他生个一儿半女,八抬大轿,正房诰命我是不会得到的,我会像其它姨太太一样终老在这府里,如果真的被哥哥赎了身,保不齐配个小厮,或者有被他们买到哪家人家做妾,还不如,就指望宝玉,经济仕途不指望他,可是他也真真会疼爱我,我病了,他会请太医给我诊病,给我端茶递水,如果被卖到起他人家,那会有这样的好男人呢?家是断断不能回去的,我就安心在贾府里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吧。

 

 





5.从情切切到意绵绵——清清


《红楼梦》第十九回回目是《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看其回目,便知此回的女主角是花袭人与林黛玉。


这回中,同是写情写意,但却写出了其中的不同,让人好生玩味。写花袭人对宝玉的情切切,主动在袭人,宝玉则显得较为被动。写意绵绵时,更多的是宝玉对黛玉意绵绵。

曹公在写宝玉去袭人家时,袭人的表现:“一面说,一面将自己的坐褥拿了铺在一个炕上,宝玉坐了,用自己的脚炉垫了脚,向荷包内取出两个梅花香饼儿来,又将自己的手炉掀开焚上,仍盖好,放与宝玉怀内,然后将自己的茶杯斟了茶,送与宝玉……说着,便拈了几个松子穰,吹去细皮,用手帕托着送与宝玉。”一句话中竟用了四个“自己的”,一方面体现出袭人家里的破败,更可见袭人对宝玉的用情之深。仿佛唯有“自己的”才可以表达出她对宝玉的不分你我的情谊来。次日,黛玉饭后卧着,宝玉一定要与黛玉共枕编故事解闷,因怕她饭后即睡不好化食。黛玉驱赶他,宝玉推他道:“我往那去呢,见了别人就怪腻的。”为何宝玉独独喜欢于黛玉处厮混?

曹公此处写道对于宝玉吃“胭脂儿”,袭人与黛玉的不同态度。

袭人道:“再不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还有更要紧的一件,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的毛病儿。”

黛玉因看见宝玉左边腮上有钮扣大小的一块血渍,便欠身凑近前来,以手抚之细看,又道:“这又是谁的指甲刮破了?'宝玉侧身,一面躲,一面笑道:“不是刮的,只怕是才刚替他们淘漉胭脂膏子,粘上了一点儿。”说着,便找手帕子要揩拭.黛玉便用自己的帕子替他揩拭了,口内说道:“你又干这些事了。干也罢了,必定还要带出幌子来.便是舅舅看不见,别人看见了,又当奇事新鲜话儿去学舌讨好儿,吹到舅舅耳朵里,又该大家不干净惹气。”

袭人将此事视为“更要紧的一件”,并且是“不许”。她虽为贴身丫鬟,却更像王夫人安排在宝玉身边的耳目,按照家规行事规劝宝玉,尤其是她真心认为王夫人要她这样做是对宝玉好。黛玉更像是宝玉的同党,担心被舅舅看见惹气。只劝他以后要小心些,不要带出幌子来。由此可见,黛玉尽管有些尖酸刻薄,仍然深得宝玉心;而袭人尽管事事体贴入微,终究是隔了一层。花再解语,终究是人为的解释;玉无语,却静静生香,自然会吸引真正懂的人。

 





6.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从袭人的沟通技巧说起——李策


第二十回“花解语”占了回题的一半,就具体内容而言,算上为其铺垫的“宝玉探袭人”、“李嬷嬷排揎丫头”等相关情节,袭人共占去了三分之二强的篇幅。将“正钗”的戏份同“副钗”并列置于同一回目已极不寻常,回题对仗、篇幅过半则更彰显了“花解语”的在作者谋篇布局上的重要地位。通过作者着墨摹画的情节,袭人的娴熟成功的沟通技巧跃然纸上。


从沟通时机来看。袭人的此次沟通可谓占尽天时、地利和人和。所谓“天时”,即历经元宵节的“元妃省亲”贾府上下都在兴头上,大正月里回家吃年茶与宝玉小别,宝玉闲着无事亲自上门探访,故意引出赎身离去惹宝玉着急……待气氛烘托成功,袭人变水到渠成的提出“令说出两三件事来”的要求;所谓“地利”,即规劝没有选择在自己家里,不在公用场合,甚至身边连其他丫头下人都没有,只是二人私处之时。如若比较后文宝钗、湘云类似举动就更加明显;所谓“人和”,即袭人本身和宝玉比较亲密的关系,一方面自有平日里的铺垫和过往的肌肤之亲,另一方面更有宝玉“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的承诺。而上述各因素中,既有经过刻意选择的,又有及时抓住了偶然机会的。“赎身”之说就是刻意烘托和话题引导。

从沟通内容来看。袭人此次的规劝内容观点明晰、现实可行、方式渐进。从内容上看可谓条清理晰,“言语谨慎”、“做出读书样子”、“去掉爱红的毛病”等三个要点个个直击要害、落到实处。从可操作性上看,这都是些语言、行为习惯问题,属细枝末节的规范,只要稍加注意便可改过。从程度渐进上看,三个问题依次由易到难、由缓到重。如若整体看来,规劝肯定不止这一次,正式且成系统的这一次恐怕也只是最为基础的一步。

从语言表达来看。袭人的此次沟通言语也具有符合身份、易被接受、深思熟虑的特点。其话语没有教训的意味(对比贾政训斥话语),没有仕途经济的大道理(对比宝钗、湘云规劝话语),尽是商量甚至祈求的语气,符合其下人的身份和认识水平。但也有理有节,当得上宝玉那声“好姐姐、好亲姐姐”。在整个沟通环节中,有问有答、有铺陈分析、有反问语气,不是单方的陈述(对比抄检大观园前王熙凤回答王夫人问题时一气呵成的五个“是”),这都让听者很是受用,在轻松的环境下乐意接受。如此成系统的规劝、条理清晰的建议绝对不可能是“头脑风暴”式的“想哪说哪”,是经过长时间深思熟虑后的提炼总结(对比同回林黛玉的劝说,就只是因事而起的“戒红”一条)。

带有主观目的性的沟通和日常的信息交流相比更有其难度所在,因为它不是简单的信息交换和态度宣誓,其终极目的在对方接受意见建议,即在行为或思想上有所转变。本回的“花解语”就属此类。这就决定沟通过程要注意双方互动,不能是一味的单方陈述;要照顾受众感受,不能毫无节制的宣泄表达;要关注最终结果,不能让沟通流于形式。而如上所述,在这几点,袭人都很好的做到了。

如果把话题稍作延伸和扩展,我们就会发现,上述沟通有效性各要件的论述成立前提是双方信息完全对称,即最为传统和直接的“面对面”交流。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快,多样化通讯技术的发展,很多沟通是在双方在设备终端仅仅依靠“文字”的“隔空”交流,是去除了态度、语气、肢体语言后的“纯文字”交流,如微信平台中交流(语音功能除外)。在这种沟通中信息表达会大为弱化,信息失真风险也大为增加,由此带来的沟通难度相应成倍增加。如若是在公共平台,问题可能就更大,如微信群聊。因此,我们更应该注意沟通技巧。同样的文字,面对面用口说出,配合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即便言语不严谨或有失误也容易在“信任”的环境中被理解和谅解。但如若在微信群聊中,上述辅助均不能发挥作用,干巴巴的文字下,陌生的交谈者之间更易发生误解。即便使用有限的表情符号,在刺激疲劳下也没过多的实际意义。平和的表达、严谨的遣词造句,甚至一些平时看似多余的语气助词、标点符号、客气礼貌用语都不可或缺。互相更应多包容理解、求同存异,共同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把精力放在实质问题的辩说和思想火花的碰撞上,而不是浪费在无休止的口水战式的内耗中。

把这个话题再“举一反三”,我们也应该深刻的明白我们所读到的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也不应该是干巴巴的“死文字”,应有其合适恰当的语气、表情和肢体语言做辅助支撑。特别是目前所行文本都是由无标点文字重新标点划分而来,这就更加需要用生活化的场景去还原方能准确领悟,不致误解(而这背后又有今古文化冲突)。读《红楼梦》一个难点和挑战便在于此。

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欣赏优秀作品提高我们自己的审美修养,在于自己的实际长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花解语”中透射出来的沟通技巧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学习。联系实际的来说,如何从中汲取营养,在新媒体平台中高质量有水平的进行沟通更是一个“新瓶装旧酒”的话题。

 

 





7.袭人是个怎样的美——赵走


但凡被曹公倾注大量笔墨的人物,都与作者自身的心境多少有着暗地里的牵连,它或者是作者心境的一种表述,或者是为安放自己心灵所营造的一种理想所在。曹公写《红楼梦》,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要为天下的各色女子立碑树传,这一个个的女子都是他对理想所在的垒砌,要用最美丽的玉石,砌出千姿百态的境界。所以在曹公笔下的女子,都是美丽的,又各自美的不同。就连书中涉及到的那些年老的嬷嬷们也各有各的美,譬如固执与倔强的美、贪婪与吝啬的美,当然你可以不以为这是一种美,我也不愿反驳,如说她们至少有些许可爱,诸位看客应不会有太大的意见。这里再说下刘姥姥,我造了两个新词给她,憨慧和扑灵,这又何尝不是作者想要垒砌的一种美。

 

对于袭人,争议一直比较大。对于出身贫苦,家中艰难时为了不让老子娘饿死,小小年纪就被卖到贾府当了丫头,不可谓是一难得的孝女,义女。作者没有明确说明袭人的容貌,只是说了句细挑身子,容长脸儿,穿着银红袄儿,青缎背心,白绫细折裙这样的话。按照王夫人的描述,袭人的样貌比晴雯略次一等。在大观园里众人也都是在前后夸奖她。就连小红、佳蕙也对其服气,是出了名的贤人。唯有宝玉的奶妈李嬷嬷一次看见袭人躺在床上没有起身迎接她,便大骂袭人是狐媚子,要拉出去配了小子,然而袭人却并没有怎么责怪她,反而在贾宝玉想撵李嬷嬷出去的时候还为李嬷嬷求情,将她的错处掩了过去,可见其心胸宽广。但她的心中亦有些执着的痴处,她服侍谁,心里便有了谁。这样一个争议非常的女子,作者又要在袭人身上表达一种什么样的美呢?

 

我们来说下袭人的出场,宝玉随贾母、王夫人、凤姐等人应尤氏、秦氏婆媳二人之邀到宁府赏梅花,困了要歇晌午觉,可卿先是带他去一间房里休息,但宝玉抬头看见中堂联上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之语,说死也要离了这屋子,可卿只好又把他带到自己房中歇息。宝玉睡着后,在梦中幻游金陵十二钗,又与可卿行警幻仙子所示之事,后被人推入迷津,大呼“可卿救我!”醒后未见可卿,却见得是袭人在服侍他穿衣服。书中说,袭人自是比宝玉大两岁,见其神情,已明白了几分,羞得赶紧给他穿上衣服。至晚间无人,袭人问他梦到了什么,那里流出来的脏东西,宝玉说与梦中之事,并央袭人同试警幻仙子所示之事。袭人自忖是贾母早与了宝玉的,便行此事,也无不妥,遂依了宝玉,幸喜无人撞见。自此服侍宝玉更是尽心,宝玉看袭人也与别个丫头不同。作者这里用了“自此”两个字,且足以说明在此事之前宝玉待袭人或袭人待宝玉都是基本不同的两个阶段,那么在这之前的阶段是什么情况呢?对比其他丫头与宝玉的关系我们也不难想象。但是自此宝玉对袭人就有了说不清道不明的亲近感、袭人对宝玉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责任感,甚至使命感。

 

在宝玉午睡时,袭人寸步不离,守在旁边给他绣肚兜,旁边还放着一个蝇帚。宝钗见了纳闷,问她有蚊帐还怕蚊子,她回说有一种极细小的虫子,一不留神就从蚊帐的纱眼里钻进去,咬人一口就是一个小包。服侍宝玉如此心细,是别个丫头做不到的。宝玉去上学,她收拾了手炉,亲给宝玉拿着,还一再叮嘱他要记得让小厮们添炭。说那起懒贼,你不说他们就不动,白冻坏了你。在曹公笔下,袭人是一个具有稳重、容忍、温和、勤劳等诸多优点的 “贤”人。只要写到袭人,无不尽力颂扬她的这些优点。

 

袭人极符合那个时代中对于丫头奴才的要求,很显然是一个标准的好奴才。她温柔体贴,把宝玉的起居安排的无微不至;虽然得宠但是不仗势欺人。这种大丫头在当时其实代替了大部分父母的功能,因为她们才是和小主人朝夕相处的人。所以,袭人劝导宝玉读书也有她的本分职责所在,用些小手段也无可厚非。书里还有个桥段就是袭人改弦易辙,本是贾母的人,又服侍史湘云几年,贾母喜欢袭人的心地纯良让她服侍宝玉,他实际却投靠了王夫人。对于贾母来说这似乎是不可原谅的,但是对于王夫人来说她还是一个好奴才。再如袭人劝解宝玉时,先不分析其劝解的角度和宝玉的反映如何,单说她以娘家人要赎她嫁人来要挟宝玉,可见曹工不是在塑造一个圣女的形象。站在封建卫道士的立场上,这里袭人成了曹公营造心境理想所在的破坏者之一,对于具有封建叛逆性格特点的宝玉来说,却又显示出对好奴才袭人的亲热情感。那么我是否可以说一句宝玉多少在袭人身上表现出了一种人格分离。

 

然后来聊一下所谓的阴险之说,恕我直言,阴险一词实在用的有些言重了,如果袭人没有了这所谓阴险一面,直接就是圣女了。谁没有存私心的时候?曹公会在红楼梦里塑造一位圣女的形象吗?再回过头试想一下,这世上有纯粹的温柔和怜爱吗?说袭人阴险最具有力的证明就是袭人向王夫人告状,袭人并没有指明是谁?只是暗示王夫人,宝玉身边有人企图勾引宝玉,这样就把视线从自己身上引开了,袭人知道王夫人不喜欢长得漂亮的丫鬟,王夫人也偏执的认定长得好的丫鬟就是会勾引人的狐狸精。袭人的这种提醒和暗示固然在表层是一种心机的展现,但从心理层面分析一下,实际是她把宝玉认定为自己的终身执守后,女人天性占有欲的自然膨胀,一种下意识的自我防御,可想袭人从内心是极怕失去宝玉的。这次与王夫人的谈话实际结果虽然造成了晴雯的悲剧,但要说袭人存心诬陷晴雯,暂且容我说句此案据理不明。人在一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剧增时,能够平和把控言辞和语气的尺度也是难能可贵的。如若你非说这是袭人“心机婊”的体现我也不能反驳。

即便王夫人,都有人说她爱宝玉是为了自己以后有所依靠(我其实是愿意相信母爱是无私的)。即便是贾母疼爱宝玉也是有些旁枝缘由的,比如:宝玉模样长得像她当年的丈夫,书上说:张道士叹道:“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两眼流下泪来。贾母听说,也由不得满脸泪痕,说道:'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可见这老太太多少在宝玉身上可以找到当年青春的回忆。她对宝玉特殊的怜爱也多少有些迹象和缘由可寻了。

 

现在把袭人劝宝玉的那些话拿出来再看一下,袭人利用母兄,骗宝玉说她就要被赎身离开贾府、回家待嫁,让宝玉听得心急、伤心、不知如何是好,袭人却笑说只要宝玉依她两三件事,那她就绝不离开。宝玉连忙笑道:“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于是袭人提出了她希望宝玉能改的毛病,宝玉忙不迭点头应允:“都改,都改”。这里固然是袭人要挟宝玉而加的砝码,目的是规劝宝玉 “在老爷和别人面前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她只是说“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还有劝其不要再食女孩子的胭脂。这些事在袭人看来宝玉只要适当的克制都是可以做到的。宝玉能听进袭人的话与她善于察言观色和掌握宝玉心理是至关重要的,她明白宝玉喜欢听什么话,对于读书的事情宝玉能做到什么程度。若是宝玉好好的大家也会都好好的,或者说只要能够平稳的过度到她成为贾家半个主子的时期。宝玉读不读书暂时对袭人来说她不想考虑的那么多。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判词中早已注明了袭人和宝玉没有缘分,最后是嫁给了蒋玉菡的,结局也算不错,宝玉之所以弃了袭人,由着她嫁人,是袭人之过吗?“温柔和顺”、“似桂如兰”的花袭人,除了“贤惠良德”,难道还要挑起个“自私阴险”的指责吗。

 

 





8.“不知有汉”的宝玉——王小东


《红楼梦》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中,袭人借“赎身”之论,用计用情箴劝宝玉,其论有三:一为勿作妄语;二为装样子用功读书;三为不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等等。然而从后文观之,这种劝解对宝玉几乎没有任何作用,何故?

《潜规则》的作者吴思先生在一篇《金庸给我们编了什么梦》中评价金庸笔下的武侠人物:大侠们无须当牛做马为稻粱谋,永远不必为柴米油盐之类的琐事操心。宝玉也如金庸笔下的大侠们一样,他衣食无忧,他不必为生活而烦心,然而这样的人与社会有用吗?

《红楼梦》书友李策曾说:大观园这个意向是可以和桃花源媲美的,后者是陶渊明式文人士大夫的逃离,而前者是闺阁的逃离。由此而延伸来说,宝玉活在贾府之中,就是一位“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之人!社会与他脱节,他能看得到那个社会的美好,却看不见那个社会的黑暗!他称“读书上进的人,就是禄蠹”,然而在我看来,他这块“无材可去补苍天”的顽石,没有资格去评判那些真正干实事的人。


贾府对于宝玉来说, 是一座封闭的大山,走不出贾府,对于生活安逸的宝玉来说,袭人的箴劝无用是必然的!生活中,我们要警惕做“不知有汉”的宝玉,面对这个多变的时代,我们还是走出“大观园”,去多看看这个社会吧!

 

 





9.关于袭人的几个信息点——马晓银


在第19回,作者通过宝玉拜访花家和袭人夜半私语交代了一些关于袭人的信息点,暂时记录下来,日后再联系其他情节深入对于这个人物的解读。

一、获得的信息点:

1.袭人年幼时家中贫困,生活艰难,同意父母兄长将自己卖入贾府换来一些保命钱。

2.袭人是通过卖倒的死契进入贾府,家人要赎她出去还要花费一笔身价银。

3.袭人开始在贾母身边,先服侍史湘云几年,之后服侍宝玉几年。

4.十九回时袭人父亲已死,至亲只剩母亲和哥哥,远亲还有两姨妹子等。

5.家里现在条件好转,恢复了元气。

6.袭人的母亲、哥哥对她有正常的亲情,过年接她去吃年茶,有了条件不忘商量赎她出来过团圆日子。

二、基于信息点的疑问:

1.作者为什么要专门带我们去袭人家里,对比晴雯垂死时的家,袭人幸福的是还有惦记她的母亲与哥哥,袭人的性格形成是否和此有关。

2.袭人不同意家人赎她出来,是因为她为自己设想了更好的生存空间,还是因为年幼被家人抛弃后的一种绝情。







。。。。。。。。。。。。。。。。


关注知无知活动
来知无知空间坐坐

'长按并识别以下二维码关注知无知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扫我
微信订阅号:知无知(←关注请戳)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igwise
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258971/
咖啡|看书|发呆|沙龙|电影|WIFI
名人|写作|辩论|思考|探讨|艺术

知無知文化空间
地址及电话
西安市

雁塔区雁塔西路世纪经典A座14楼1405室(小寨南,纬二街十字东北侧)

029-85420425

营业时间:下午两点至晚上十点(周一歇业)

。。。。。。。。。。。。。。。。。
公交指南:百度地图搜索'知无知'定位地址,查詢最优路线。
地铁指南:2号线小寨站东南(C口)出站,向南行500米到纬二街十字向东(左拐)200米即世纪经典大厦。
驾车指南:'世纪经典大厦'楼下即可停车,繁忙时大楼东侧'钟元小区'可停车,停本楼地下停车场上楼乘电梯请认准A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