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jly365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GB13476-2009先张法预应力溷凝土管桩
2016-02-26 | 阅:  转:  |  分享 
  


ICS91.100.30

Q1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3476—2009

代替GB13476-1999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Pretensionedspunconcretepiles

(公司内部使用,不得打印外传)

































2009-03-28发布2010-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13476-2009

目次



前言------------------------------------------------------------------------Ⅰ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产品分类--------------------------------------------------------------------1

4原材料及一般要求-----------------------------------------------------------2

5技术要求-------------------------------------------------------------------4

6试验方法-------------------------------------------------------------------6

7检验规则-------------------------------------------------------------------8

8标志-----------------------------------------------------------------------10

9贮存和运输-----------------------------------------------------------------10

10产品合格证---------------------------------------------------------------11

附录A(资料性附录)非优选系列管桩的基本尺寸和力学性能指标----------------12

附录B(规范性附录)管桩的结构配筋------------------------------------------14

附录C(规范性附录)管桩的抗剪性能及其试验方法------------------------------15

附录D(规范性附录)管桩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计算方法-------------------------18







































GB13476-2009

前言



本标准第5.1.2条、5.1.3条、5.2条、5.3条、5.6条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与日本工业标准JISA5373:2004《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制品》的一致性程度为非

等效。

本标准代替GB13476-199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本标准与GB13476-1999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修订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表示方法(1999年版的第2章;本版的第2章);

——修订了产品分类(1999年版的第3章;本版的第3章);

——修订了原材料及一般要求(1999年版的第4章;本版的第4章);

——修订了技术要求(1999年版的第5章;本版的第5章);

——修订了试验方法(1999年版的第6章;本版的第6章);

——修订了检验规则(1999年版的第7章;本版的第7章);

——修订了标志(1999年版的第8章;本版的第8章);

——修订了贮存和运输(1999年版的第9章;本版的第9章);

——调整了产品合格证(本标准的第10章);

——取消了对产品分等分级的规定。

——增加了管桩规格及预应力钢筋最小配筋面积(本标准的表1);

——增加了对端板最小厚度的要求(本标准的表2);

——增加了对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管桩所使用的骨料的要求(本标准的

4.1.2.3);

——增加了硅砂粉、矿渣微粉、粉煤灰、硅灰等掺合料的质量要求(本标准的4.1.6.1);

——增加了管桩的抗剪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本标准的4.2.3);

——增加了管桩的耐久性要求(本标准的4.2.4);

——增加了抗弯试验用管桩最短单节桩长的要求(本标准的6.3.2、表8);

——增加了管桩吊装的要求(本标准的9.1.4);

——增加了非优选系列管桩的基本尺寸和力学性能指标(本标准的附录A);

——增加了管桩的结构配筋(本标准的附录B);

——增加了管桩的抗剪性能及其试验方法(本标准的附录C);

——增加了管桩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的计算方法(本标准的附录D);

标准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7)归口。

本标准由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苏州中材建筑建材设计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嘉兴学院管桩应用技术研究所、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广东省建

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水泥混凝土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建科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宝业集团浙江建设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连云港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有限责任公司、宁波浙东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三和管桩集团有限公司、中山建华管桩有

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鸿业水泥制品有限公司、上海兴南混凝土有限公司、福建省大地管桩

有限公司、佛山市禅城区瑞龙混凝土外加剂厂、中山市宏基管桩有限公司、天津市建城地基

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广州羊城管桩有限公司、唐山市龙禹水泥制品有限公司唐海分公司、东

莞市桦业土木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天海管桩有限公司、上海柘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

国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江苏东浦管桩有限公司、吉林电力管道工程总公司水泥杆厂、江苏

戴园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江南管桩有限公司、苏州中天新型建材制造有限公司、上海中

技桩业发展有限公司、南京费隆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匡红杰、蒋元海、严志隆、王离、王重、于缘宝、魏宜龄、王新祥、

徐祥源、余亚超、何耀晖、邹文岗、周兆弟、徐醒华、章杰春、章耀、黄海燕、谢晓峰、谢

彪、廖振中。

I

GB13476-2009

本标准1992年首次发布,1999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II

GB13476-2009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下简称管桩)的产品分类、原材料及一般要

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贮存和运输、产品合格证等。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港口、市政、桥梁、铁路、公路、水利等工程使用的离

心成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

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700碳素结构钢

GB/T701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GB1499.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5223.3-2005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

GB8076混凝土外加剂

GB/T14684建筑用砂

GB/T14685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18046-200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18736-200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

GB/T50081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J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JC/T540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

JC/T947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

JC/T950-2005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用硅砂粉

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



3产品分类



3.1产品品种和代号

管桩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分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预应力混凝土

管桩的代号为PC,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代号为PHC。

3.2产品规格、型号

3.2.1管桩按外径分为300mm、(350mm)、400mm、(450mm)、500mm、(550mm)、600mm、

700mm、800mm、1000mm、1200mm、1300mm、1400mm等规格。

注:括号内规格为非优选系列,其基本尺寸参见附录A。

3.2.2管桩按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分为A型、AB型、B型和C型。



3.3结构尺寸

3.3.1管桩的结构形状和基本尺寸应符合图1和表1的规定。

3.3.2管桩的长度应包括桩身和接头。

1

GB13476-2009



t—壁厚

L—长度

D—外径

图1管桩的结构形状

表1管桩的基本尺寸

壁厚

t/mm

壁厚

t/mm

外径

D/mm





PC、PHC

长度

L/m

预应力钢筋最小

配筋面积/mm

2



外径

D/mm

型号

PC、PHC

长度

L/m

预应力钢筋

最小配筋面

积/mm

2



A240A1170

AB384AB1664

B512B2340

300

C

707~11

720

700

C

1307~15

3250

A400A1350

AB

7~12

640AB1875

B900B2700

400

C

95

7~13

1170C

1107~30

3750

A7~14704A1440

AB990AB2000

B1375B2880

C

100

7~15

1625

800

C

1307~30

4000

A7~14768A2048

AB1080AB2880

B1500B4000

500

C

125

7~15

1875

1000

C

1307~30

4928

A896A2700

AB1260AB3750

B1750B5625

C

1107~15

2125

1200

C

1507~30

6930

A1024A3000

AB1440AB4320

B2000B6000

600

C

1307~15

2500

1300

C

1507~30

7392

A1080A3125

AB1536AB4500

B2160B6250

700

C

1107~15

3000

1400

C

1507~30

7700

注:根据供需双方协议,也可生产其他规格、型号、长度的管桩。

3.4标记示例

外径500mm、壁厚100mm、长度12m的A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标记为:

PHC500A100-12GB13476



4原材料及一般要求



4.1原材料

2

GB13476-2009

4.1.1水泥

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其

质量应符合GB175的规定。

4.1.2骨料

4.1.2.1细骨料宜采用洁净的天然硬质中粗砂或人工砂,细度模数宜为2.5~3.2,采用人工

砂时,细度模数可为2.5~3.5,质量应符合GB/T14684的有关规定,且砂的含泥量不大于1

%,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1%,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不大于0.5%。

4.1.2.2粗骨料宜采用碎石或破碎的卵石,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且不得超过钢筋净距

的3/4,质量应符合GB/T14685的有关规定,且石的含泥量不大于0.5%,硫化物及硫酸盐

含量不大于0.5%。

4.1.2.3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管桩,其所使用的骨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有关

规定。

4.1.3钢材

4.1.3.1预应力钢筋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其质量应符合GB/T5223.3中低松弛螺旋

槽钢棒的规定,且抗拉强度不小于1420MPa、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不小于1280MPa,断后伸长

率应大于GB/T5223.3-2005表3中延性35级的规定要求。

4.1.3.2螺旋筋宜采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其质量应分别符合

GB/T701、JC/T540的有关规定。

4.1.3.3管桩一般可不设端部锚固钢筋,当需要设置端部锚固钢筋时,锚固钢筋宜采用低碳

钢热轧圆盘条或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其质量应分别符合GB/T701、GB1499.2的规

定。

4.1.3.4端板性能应符合JC/T947的规定,材质应采用Q235B,其厚度应不小于表2的规定。

桩套箍材质的性能应符合GB/T700中Q235的规定。

表2端板最小厚度

钢棒直径/mm7.19.010.712.6

端板最小厚度/mm16182024



4.1.4水

混凝土拌合用水的质量应符合JGJ63的规定。

4.1.5外加剂

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GB8076的规定。

4.1.6掺合料

4.1.6.1掺合料宜采用硅砂粉、矿渣微粉、粉煤灰或硅灰等,硅砂粉的质量应符合JC/T

950-2005中表1的有关规定,矿渣微粉的质量不低于GB/T18046-2008表1中S95级的有

关规定,粉煤灰的质量不低于GB/T1596-2005中Ⅱ级F类的有关规定,硅灰的质量应符合

GB/T18736-2002中表1的有关规定。



4.1.6.2当采用其他品种的掺合料时,应通过试验鉴定,确认符合管桩混凝土质量要求时,

方可使用。

4.2一般要求

4.2.1预应力钢筋的加工

4.2.1.1钢筋应清除油污,切断前应保持平直,不应有局部弯曲,切断后端面应平整。同根

管桩中钢筋长度的相对差值:长度小于或等于15m时不得大于1.5mm,长度大于15m时不得大

于2mm。

4.2.1.2钢筋镦头部位的强度不得低于该材料抗拉强度的90%。

4.2.2钢筋骨架

4.2.2.1预应力钢筋应沿其分布圆周均匀配置,最小配筋率不得低于0.4%,并不得少于6

根,间距允许偏差为±5mm。预应力钢筋最小配筋面积应符合表1中的规定。

注:与预应力钢筋最小配筋面积对应的结构配筋见附录B。

4.2.2.2螺旋筋的直径不应小于表3的规定。管桩两端2000mm范围内螺旋筋的螺距为45mm,

其余部分螺旋筋的螺距为80mm。螺距允许偏差为±5mm。

3

GB13476-2009



表3螺旋筋直径

管桩外径

D/mm

管桩型号

螺旋筋直径

/mm

管桩外径

D/mm

管桩型号螺旋筋直径/mm

300~400A、AB、B、C4A、AB、B6

500~600A、AB、B、C5

1000~1200

C8

700A、AB、B、C6A、AB7

800A、AB、B、C6

1300~1400

B、C8

4.2.2.3钢筋和螺旋筋的焊接点的强度损失不得大于该材料抗拉强度的5%。

4.2.2.4端部设置锚固筋时,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4.2.3抗剪性能

管桩的抗剪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见附录C。

4.2.4耐久性

对于有特殊要求及腐蚀、冻融环境下的管桩,应对其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和生产工艺

等相关技术进行控制,并按设计要求对混凝土保护层等采取相应措施。



5技术要求



5.1混凝土抗压强度

5.1.1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GB50164的规定。

5.1.2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60,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用混凝土

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80。

5.1.3预应力钢筋放张时,管桩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得低于45MPa。

5.1.4产品出厂时,管桩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得低于其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值。

5.2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

A型、AB型、B型和C型管桩的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分别为4.0N/mm

2

、6.0N/mm

2



8.0N/mm

2

、10.0N/mm

2

,其计算值应在各自规定值的±5%范围内。A型、AB型、B型和C型

管桩的抗弯性能指标见表4.

注:管桩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的计算方法见附录D。



表4管桩的抗弯性能

外径D

/mm





壁厚

t/mm

抗裂弯矩

/(kN.m)

极限弯矩

/(kN.m)

外径D

/mm





壁厚

t/mm

抗裂弯矩

/(kN.m)

极限弯矩

/(kN.m)

A2537A275413

AB3050AB332556

B3462B388698

300

C

70

3979

700

C

130

459918

A5481A392589

AB64106AB471771

B74132B540971

400

C

95

88176C

110

6381275

A103155A408612

AB125210AB484811

B147265B5601010

C

100

167334

800

C

130

6631326

A111167A7361104

AB136226AB8831457

B160285B10301854

500

C

125

180360

1000

C

130

11772354

600A1101672501200A15011771766

4

GB13476-2009

AB206346AB14122330

B245441B16683002

C285569C19623924

A180270A13342000

AB223374AB16702760

B265477B20603710

C

130

307615

1300

C

150

21904380

A265397A15242286

AB319534AB19403200

B373671B23244190

700

C

110

441883

1400

C

150

25305060

5.3混凝土保护层

外径300mm管桩预应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5mm,其余规格管桩预应力钢

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40mm。

注:用于特殊要求环境下的管桩,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相关标准或规程的要求。

5.4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管桩的外观质量

序号项目外观质量要求

1粘皮和麻面

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应大于桩总外表面的0.5%;每处

粘皮和麻面的深度不得大于5mm,且应修补。

2桩身合缝漏浆

漏浆深度不应大于5mm,每处漏浆长度不得大于300mm,累计

长度不得大于管桩长度的10%,或对称漏浆的搭接长度不得

大于100mm,且应修补。

3局部磕损

局部磕损深度不应大于5mm,每处面积不得大于5000mm

2

,且

应修补。

4内外表面漏筋不允许

5表面裂缝

不得出现环向和纵向裂缝,但龟裂、水纹和内壁浮浆层中的

收缩裂缝不在此限。

6桩端面平整度管桩端面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镦头不得高出端板平面。

7断筋、脱头不允许

8桩套箍凹陷凹陷深度不应大于10mm。

9内表面混凝土塌落不允许

漏浆

漏浆深度不应大于5mm,漏浆长度不得大于周长的1/6,且应

修补。10

接头和桩套箍与

桩身结合面

空洞与蜂窝不允许

5.5尺寸允许偏差

管桩各部位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管桩的尺寸允许偏差单位为毫米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

1L±0.5%L

2端部倾斜?0.5%D

300mm~700mm

+5

-2

3D

800mm~1400mm

+7

-4

4t+20

5

GB13476-2009

0

5保护层厚度

+5

0

L?15m?L/1000

6桩身弯曲度

15m
端面平整度?0.5

外径

0

-1

内径

0

-2

7端板

厚度

正偏差不限

0

5.6抗弯性能

5.6.1管桩的抗弯性能指标不得低于表4中的规定。

5.6.2管桩应按6.4进行抗弯试验,当加载至表4中的抗裂弯矩时,桩身不得出现裂缝。

5.6.3当加载至表4中的极限弯矩时,管桩不得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

a)受拉区混凝土裂缝宽度达到1.5mm;

b)受拉钢筋被拉断;

c)受压区混凝土破坏。

5.6.4管桩接头处极限弯矩不得低于桩身极限弯矩。



6试验方法



6.1混凝土抗压强度

6.1.1混凝土试件的留置

6.1.1.1当混凝土配合比调整或原材料发生变更时,应制作三组试件。

6.1.1.2每拌制100盘或一个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应制作三组试件。

其中:一组试件检验预应力钢筋放张时混凝土抗压强度,一组试件检验28d的混凝土抗压强

度(采用压蒸养护工艺时,检验出釜后1d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另一组备用或检验管桩出厂

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

6.1.2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6.1.2.1混凝土拌合物应在搅拌站或喂料工序中随机抽取,制作标准尺寸试件,并与管桩同

条件养护。

6.1.2.2检验强度等级的试件,拆模后放入标准养护室养护至28d,采用压蒸养护工艺时,

出釜后冷却至常温。

6.1.2.3检验出厂强度的试件,拆模后与管桩同条件养护。

6.1.2.4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应符合GB/T50081的有关规定。

6.2外观质量和尺寸允许偏差

外观质量和尺寸允许偏差的检查工具和检查方法见表7。

表7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外观质量和尺寸允许偏差的检查工具和检查方法





检查项目检查工具和检查方法

测量工具分度

值/mm

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用深度游标卡尺或钢直尺在管桩中部同一断面的三处不

同部位测量,精确至0.1mm。

0.05

2长度用钢卷尺测量,精确至1mm。1

3外径

用卡尺或钢直尺在同一断面测定相互垂直的两直径,取其

平均值,精确至1mm。

1

4壁厚

用钢直尺在同一断面相互垂直的两直径上测定四处壁厚,

取其平均值,精确至1mm。

0.5

5桩端部倾斜

将直角靠尺的一边紧靠桩身,另一边与端板紧靠,测其最

大间隙处,精确至1mm。

0.5

6

GB13476-2009

6桩身歪曲度

将拉线紧靠桩的两端部,用钢直尺测量其弯曲处的最大距

离,精确至1mm。

0.5

7漏浆长度用钢卷尺测量,精确至1mm。1

8漏浆深度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精确至0.1mm。0.02

9裂缝宽度用20倍读数放大镜测量,精确至0.01mm。0.01

10端板端面平整度

用钢直尺立起横放在端板面上缓慢旋转,用塞尺测量最大

间隙,精确至0.1mm。

0.02



6.3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查工具和检查方法见表7.

6.4抗弯试验

6.4.1管桩的抗弯试验采用简支梁对称加载装置,如图2所示,其中,P的方向可垂直于地

面,也可平行于地面(管桩的轴线均与地面平行)。

6.4.2抗弯试验用的管桩,单节桩长不得超过表1中相应外径规定的长度上限值,也不得小

于表8中规定的抗弯试验用管桩的最短单节桩长。

6.4.3两根管桩焊接接头的抗弯试验方法与6.4.1相同,且两根管桩焊接后长度不得超过表1

中相应外径规定的长度上限值,也不得小于表8中规定的抗弯试验用管桩的最短单节桩长,

接头应位于最大弯矩处。

表8抗弯试验用管桩的最短单节桩长

外径D/mm3004005006007008001000120013001400

最短单节

桩长/m

567891012141516



a

a

0.3L

0.2L

L

0.3L

0.2L

P

5

7

1

2

4

3

8

6





1—管桩;2—滚动铰支座;3—固定铰支座;4—支墩;5—分配梁;

6--分配梁固定铰支座;7--分配梁滚动铰支座;8—U型垫板



图1管桩的抗弯试验示意图



6.4.4加载程序

第一步:按抗裂弯矩的20%的级差由零加载至抗裂弯矩的80%,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为

3min;然后按抗裂弯矩的10%的级差继续加载至抗裂弯矩的100%。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为

3min,观察是否有裂缝出现,测定并记录裂缝宽度。

第二步:如果在抗裂弯矩的100%时未出现裂缝,则按抗裂弯矩的5%的级差继续加载至

裂缝出现。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为3min,测定并记录裂缝宽度。

第三步:按极限弯矩的5%的级差继续加载至出现5.6.3所列极限状态的检验标志之一为

止。每级荷载弯矩的持续时间为3min,观测并记录各项读数。

7

GB13476-2009

6.4.5弯矩计算公式

实测弯矩按式(1)~式(3)计算。

6.4.5.1垂直向下加载

WLL

P

M

40

1

)a2

5

3

(

4

+?=……………………………………(1)

6.4.5.2垂直向上加载

WLL

P

M

40

1

)a2

5

3

(

4

??=……………………………………(2)

6.4.5.3水平加载

)a2

5

3

(

4

?=L

P

M………………………………………………(3)

式中:

M──抗弯弯矩,单位为千牛米(kN·m);

W──管桩重量,单位为千牛(kN);

L──管桩长度,单位为米(m);

P──荷载(垂直加载时,应考虑加载设备的重量),单位为千牛(kN);

a——1/2的加荷跨距,单位为米(m)。外径小于1200mm且单节桩长不大于15m时,a

等于0.5m;外径大于800mm且单节桩长大于15m时,a等于管桩外径D。

6.4.6抗裂荷载和极限荷载的确定

6.4.6.1当在加载过程中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前一级荷载值作为抗裂荷载实测值;当在

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值的平均值作为抗

裂荷载实测值;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作为抗

裂荷载实测值。

6.4.6.2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出现5.6.3所列的情况之一时,应取此时的荷载值

作为极限荷载实测值;当在加载过程中出现上述情况之一时,应取前一级荷载值作为极限荷

载实测值;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出现上述情况之一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

的平均值作为极限荷载实测值。



7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2出厂检验

7.2.1检验项目

包括混凝土抗压强度、外观质量、尺寸允许偏差和抗裂性能等。

7.2.2批量和抽样

7.2.2.1混凝土抗压强度

批量和抽样按GBJ107的有关规定执行。

7.2.2.2外观质量和尺寸允许偏差

以同品种、同规格、同型号的管桩连续生产300000m为一批,但在三个月内生产总数不

足300000m时仍作为一批,随机抽取10根进行检验。

7.2.2.3抗裂性能

在外观质量和尺寸允许偏差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二根进行抗裂性能的检验。

7.2.3判定规则

7.2.3.1混凝土抗压强度

检查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的原始记录,评定按GBJ107的有关规定执行。

7.2.3.2外观质量

a)全部符合5.4规定或符合5.4表5中第2、4、5、6、7、8、9、10项规定,其余项经

修补能符合相应规定的管桩,判外观质量为合格。

b)若抽取的10根管桩全部符合a),则判外观质量为合格;若有三根及以上不符合a),

8

GB13476-2009

则判外观质量为不合格;若有二根及以下不符合a),应从同批产品中抽取加倍数量进行复

验,复验产品全部符合a),判外观质量为合格,若仍有一根不合格,则判外观质量为不合

格。不符合5.4条表5第2、4、5、6、7、8、9、10项中任意一项规定的管桩,外观质量为

不合格。

7.2.3.3尺寸允许偏差

若抽取的10根管桩全部符合5.5条规定,则判尺寸允许偏差为合格;若有三根及以上不

符合5.5条规定,则判尺寸允许偏差为不合格;若有二根及以下不符合5.5条规定,应从同批

产品中抽取加倍数量进行复验,复验产品全部符合5.5条规定,判尺寸允许偏差为合格,若

仍有一根不合格,则判尺寸偏差为不合格。

7.2.3.4抗裂性能

若所抽二根全部符合5.6.2条规定,则判抗裂性能合格;若有一根不符合5.6.2条规定,

应从同批产品中抽取加倍数量进行复验,复验结果若仍有一根不合格,则判抗裂性能不合格;

若所抽二根全部不符合5.6.2条规定,则判抗裂性能为不合格。

7.2.3.5总判定

在混凝土抗压强度、抗裂性能合格的基础上,外观质量和尺寸允许偏差全部合格,则判

该批产品为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7.3型式检验

7.3.1检验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均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投产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当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时;

c)正常生产每半年进行一次;

d)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7.3.2检验项目

包括混凝土抗压强度、外观质量、尺寸允许偏差、保护层厚度、抗弯性能等项目,必要

时由双方协商,还可增加试验项目。

注:如无特殊要求,管桩接头处抗弯试验可以不检验。

7.3.3抽样

在同品种、同规格、同型号的出厂检验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10根进行外观质量和尺寸

允许偏差检验,10根中随机抽取二根进行抗弯性能检验。抗弯试验完成后,在二根中抽取一

根,于管桩中部同一断面的三处不同部位测量保护层厚度。

7.3.4判定规则

7.3.4.1混凝土抗压强度

检查同批次管桩用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的原始记录。

7.3.4.2外观质量

若抽取的10根管桩全部符合7.2.3.2a)规定,则判外观质量为合格;若有三根及以上

不符合7.2.3.2a),则判外观质量为不合格;若有二根及以下不符合7.2.3.2a),应从同

批产品中抽取加倍数量进行复验,复验产品全部符合7.2.3.2a),判外观质量为合格,若

仍有一根不合格,则判外观质量为不合格。不符合5.4表5第2、4、5、6、7、8、9、10项

中任意一项规定的管桩,外观质量为不合格。

7.3.4.3尺寸允许偏差

若抽取的10根管桩全部符合5.5条规定,则判尺寸允许偏差为合格;若有三根及以上

不符合5.5条规定,则判尺寸允许偏差为不合格;若有二根及以下不符合5.5条规定,应从同

批产品中抽取加倍数量进行复验,复验产品全部符合5.5条规定,判尺寸允许偏差为合格,

若仍有一根不合格,则判尺寸允许偏差为不合格。

7.3.4.4抗弯性能

若所抽二根全部符合5.6.2条和5.6.3条规定,则判抗弯性能合格;若有一根不符合

5.6.2条和5.6.3条规定,应从同批产品中抽取加倍数量进行复验,复验结果若仍有一根不

合格,则判抗弯性能不合格;若所抽二根全部不符合5.6.2条和5.6.3条规定,则判抗弯性能

为不合格,且不得复检。

9

GB13476-2009

7.3.4.5保护层厚度

若所抽一根中的三个数值全部符合5.3条的规定,则判保护层厚度为合格。若有一个数

值不符合5.3条的规定,应从同批产品中抽取加倍数量进行复验,复验结果若仍有一根不符

合5.3条的规定,则判保护层厚度不合格,且不得复检。

7.3.4.6总判定

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保护层厚度、抗弯性能合格的基础上,外观质量和尺寸允许偏差

全部合格时,则判该批产品为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8标志

8.1标志应位于距端头1000mm~1500mm处的管桩外表面。

8.2标志内容包括制造厂的厂名或产品注册商标、管桩标记、制造日期或管桩编号、合格标

识。



9贮存、运输



9.1贮存

9.1.1管桩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

9.1.2管桩堆放

长度不大于15m的管桩,最下层宜按图3所示的两支点位置放在垫木上;长度大于

15m的管桩及拼接桩,最下层应采用多支垫堆放,垫木应均匀放置且在同一水平面上。

注:若堆场地基经过加固处理,也可采用着地平放。



图3两支点法位置示意图

9.1.3管桩应按规格、类型、型号、壁厚、长度分别堆放,堆放过程中应采用可靠的防滑、

防滚等安全措施。堆放层数不宜超过表9的规定。

外径D/mm300~400500~600700~100012001300~1400

堆放层数975(4)4(3)3(2)

注:管桩及拼接桩长度超过15m时采用括号内数字。

9.1.4管桩吊装

9.1.4.1长度不大于15m且符合表1规定长度的管桩,宜采用两点吊(见图4)或两头钩吊

法。





图4两点吊吊点位置示意图

9.1.4.2长度大于15m且小于30m的管桩或拼接桩,应按图5采用四点吊。

10

GB13476-2009





图5四点吊吊点位置示意图

9.1.4.3长度大于30m的管桩或拼接桩,应采用多点吊,吊点位置应另行验算。

9.1.4.4吊点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200mm。除两端钩吊外,吊索应与管桩纵

轴线垂直。

9.1.4.5管桩装卸应轻起轻放,严禁抛掷、碰撞、滚落。

9.2运输

9.2.1管桩吊运应符合9.1.4条的规定。

9.2.2管桩在运输过程中的支承要求应符合9.1.2条的规定,各层间也应设置垫木,垫木应

上下对齐材质一致,同层垫木应保持同一平面。

9.2.3管桩运输过程中应采用可靠的防滑、防滚等安全措施。



10产品合格证

产品合格证应包括下列内容:

a)合格证编号;

b)采用标准编号;

c)管桩品种、规格、型号、长度及壁厚;

d)产品数量;

e)混凝土强度等级;

f)制造日期或管桩编号;

g)制造厂厂名、出厂日期;

h)检验员签名或盖章(可用检验员代号表示)。











































11

GB13476-200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非优选系列管桩的基本尺寸和力学性能指标

A.1除表1中规定的管桩基本规格外,非优选系列管桩的基本尺寸见表A.1。

表A.1非优选系列管桩的基本尺寸

外径

D/mm

型号

壁厚

t/mm

长度L/m

预应力钢筋

分布圆直径

Dp/mm

预应力钢筋

最小面积/

mm

2



预应力钢筋配筋

A3208Ф7.1

AB5128Ф9.0

B64010Ф9.0

350

C

807~11280

90010Ф10.7

A5128Ф9.0

AB

7~12

7208Ф10.7

B108012Ф10.7

450

C

95

7~13

358

135015Ф10.7

A76812Ф9.0

AB108012Ф10.7

B150012Ф12.6

C

110

187515Ф12.6

A89614Ф9.0

AB126014Ф10.7

B175014Ф12.6

550

C

125

7~15456

212517Ф12.6

注:若采用不同于表A.1中规定的钢筋直径进行等面积代换,代换后预应力钢筋最小配筋面积应符合表A.1

的规定,钢筋的间距不小于2倍钢筋直径,且应大于粗骨料最大粒径的4/3。



A.2非优选系列管桩的力学性能指标参见表A.2。

A.3非优选系列管桩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应按第6章、第7章、C.2、C.3条的规定

执行。









































12

GB13476-2009



表A.2非优选系列管桩的力学性能指标

外径D/mm型号壁厚t/mm抗裂弯矩/(kN·m)极限弯矩/(kN·m)抗裂剪力/kN

A3654129

AB4473148

B5192166

350

C

80

61122181

A79120204

AB98165230

B117210259

450

C

95

132265283

A125188262

AB154254302

B182328337

C

110

211422369

A137207316

AB169279364

B200361407

550

C

125

232464445































































13

GB13476-2009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管桩的结构配筋

与表1中预应力钢筋最小配筋面积对应的管桩结构配筋见表B.1。

表B.1管桩的结构配筋

外径

D/mm









t/m

m

预应力

钢筋分

布圆直



Dp/mm

预应力钢筋配筋

外径

D/mm









t/m

m

预应力

钢筋分

布圆直



Dp/mm

预应力钢筋配筋

A6Ф7.1A13Ф10.7

AB6Ф9.0AB26Ф9.0

B8Ф9.0B26Ф10.7

300

C

70230

8Ф10.7

700

C

130600

26Ф12.6

A10Ф7.1/7Ф9.0A15Ф10.7

AB10Ф9.0/7Ф10.7AB15Ф12.6

B10Ф10.7B30Ф10.7

400

C

95308

13Ф10.7C

110

30Ф12.6

A11Ф9.0A16Ф10.7

AB11Ф10.7AB16Ф12.6

B11Ф12.6B32Ф10.7

C

100

13Ф12.6

800

C

130

700

32Ф12.6

A12Ф9.0A32Ф9.0

AB12Ф10.7AB32Ф10.7

B12Ф12.6B32Ф12.6

500

C

125

406

15Ф12.6

1000

C

130880

32Ф14.0

A14Ф9.0A30Ф10.7

AB14Ф10.7AB30Ф12.6

B14Ф12.6B45Ф12.6

C

110

17Ф12.6

1200

C

1501060

45Ф14.0

A16Ф9.0A24Ф12.6

AB16Ф10.7AB48Ф10.7

B16Ф12.6B48Ф12.6

600

C

130

506

20Ф12.6

1300

C

1501160

48Ф14.0

A12Ф10.7A25Ф12.6

AB24Ф9.0AB50Ф10.7

B24Ф10.7B50Ф12.6

700

C

110600

24Ф12.6

1400

C

1501260

50Ф14.0

注1:若采用不同于表B.1中规定的钢筋直径进行等面积代换,代换后预应力钢筋最小配筋面积应符合表1的规定,

钢筋的间距不小于2倍钢筋直径,且应大于粗骨料最大粒径的4/3。

注2:由于GB/T5223.3中低松弛螺旋槽钢棒的最大直径为Φ12.6mm,对于直径大于1000mm的C型管桩,采用Φ

12.6mm钢筋配筋时,钢筋的间距太密,不利于浇灌混凝土,建议采用质量符合4.1.3.1条要求的Φ14.0mm的钢筋。

















14

GB13476-2009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管桩的抗剪性能及其试验方法

C.1管桩的抗剪性能

C.1.1管桩的抗剪性能见表C.1。

表C.1管桩的抗剪性能

外径

D/mm

型号

壁厚

t/mm

抗裂剪力/kN

外径

D/mm

型号

壁厚

t/mm

抗裂剪力/kN

A96A435

AB111AB498

B124B556

300

C

70

136

700

C

130

610

A173A468

AB200AB520

B224B573

400

C

95

245C

110

652

A239A526

AB271AB584

B302B648

C

100

331

800

C

130

725

A284A695

AB327AB774

B364B858

500

C

125

399

1000

C

130

1262

A316A946

AB362AB1056

B404B1175

C

110

443

1200

C

150

1334

A362A1018

AB417AB1149

B465B1302

600

C

130

510

1300

C

150

1408

A390A1092

AB437AB1236

B481B1385

700

C

110

545

1400

C

150

1511











15

GB13476-2009

C.1.2管桩应按C.2进行抗剪性能试验,当加载至表C.1中的抗裂剪力时,桩身不得出现裂缝。

C.1.3管桩接头部位不做抗剪性能试验。



C.2抗剪试验方法



C.2.1管桩的抗剪试验采用图C.1所示对称加载装置,其中,P的方向可垂直于地面,也可

平行于地面(管桩的轴线均与地面平行)。剪跨a取1.0D,试件悬出长度L1取(1.25~2.0)

D。







1—分配梁支点;

2—分配梁;

3—管桩;

4—支墩;

L—试验用管桩长度;

l1—管桩旋出长度;

b—剪跨。

图C.1管桩的抗剪试验示意图

C.2.2加载程序

第一步:按抗裂剪力的20%的级差由零加载至抗裂剪力的80%,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为

3min;然后按抗裂剪力的10%的级差继续加载至抗裂剪力的100%。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为

3min,观察是否有裂缝出现,测定并记录裂缝宽度。

第二步:如果在抗裂剪力的100%时未出现裂缝,则按抗裂剪力的5%的级差继续加载至

裂缝出现。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为3min,测定并记录裂缝宽度。

C.2.3抗裂剪力计算公式

实测抗裂剪力按式(C.1)计算。

2

C

P

Q=………………………………(C1)

式中:Q──抗裂剪力,单位为千牛(kN);

Pc──剪跨内产生斜拉裂纹时的荷载,单位为千牛(kN)。

C.2.4抗裂荷载的确定

当在加载过程中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前一级荷载值作为抗裂荷载实测值;当在规定

的荷载持续时间内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值的平均值作为抗裂荷

载实测值;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作为抗裂荷

载实测值。



C.3抗剪性能检验规则



C.3.1抽样

在外观质量和尺寸允许偏差检验合格的抗剪试验用管桩产品中随机抽取二根进行抗剪

16

GB13476-2009

性能的检验。

C.2.3判定规则

若所抽二根全部符合C.1.1的规定,则判抗剪性能合格;若有一根不符合C.1.1条规定,

应从同批产品中抽取加倍数量进行复验,复验结果若仍有一根不合格,则判抗剪性能不合格;

若所抽二根全部不符合C.1.1的规定,则判抗弯性能不合格。





























































































17

GB13476-2009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管桩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计算方法

管桩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与混凝土的弹性变形、混凝土的徐变、混凝土的收缩和预应力

钢筋的松弛等有关,其计算方法如下。

D.1预应力放张后预应力钢筋的拉应力

pt

σ(N/mm

2





pt

σ=

C

P

A

A

?′+n1

con

σ

…………………(D.1)



式中:

con

σ——预应力钢筋的初始张拉应力,单位为牛每平方毫米(N/mm

2

),

con

σ=0.7fptk;

f

ptk

——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单位为牛每平方毫米(N/mm

2

);

Ap——预应力钢筋的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

2

);

Ac——管桩混凝土的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

2

);

n′——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与放张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之比。

D.2混凝土的徐变及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预应力钢筋拉应力损失

ψ

σ

p

Δ(N/mm

2





)

2

1(1

ψ

σ

σ

δσψ

σ

ψ

+??+

?Ε+??



Ρ

pt

cpt

spcpt

n

n

……………………(D.2)

式中:σcpt——放张后混凝土的预压应力,N/mm

2





C

ppt

A

A.

tc

σ

σ=

Ρ

………………………(D.3)

n——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与管桩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之比;

ψ——混凝土的徐变系数,取2.0;

s

δ——混凝土的收缩率,取1.5×10

-4



p

Ε——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N/mm

2



D.3预应力钢筋因松弛引起的拉应力的损失△σr(N/mm

2



)(

ψp0r

2.rσσσΔ?=Δ

pt

……………………(D.4)

式中:r0——预应力钢筋的松弛系数,取2.5%。

D.4预应力钢筋的有效拉应力σpe(N/mm

2





rppe

σσσσΔ?Δ?=

ψpt

……………………(D.5)

D.5管桩混凝土的有效预压应力σce(N/mm

2





c

Ppe

ce

Α

Α?

=

σ

σ…………………………(D.6)

18

献花(0)
+1
(本文系jly36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