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本“非读不可”的史前考古学著作

 徒步者的收藏 2016-02-26

  

  石器时代约占整个人类历史的99%,这一时段内的古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史前文化,所以史前考古学研究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史前时代遗留的文化遗存包括石器、木器、骨器、人类化石和动植物遗存等,其中尤以石器的数量最多、种类较全、发展更连续,因此石器研究成为史前考古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专门领域。作为一个系统,石器研究需要有一套内部规范,才能实现关联学科合作的可能性,并保障研究交流的有效性。《破译史前人类的技术与行为:石制品分析》一书就是建立石器研究工作规范的良好尝试。


  《石制品分析》(Lithic Analysis,2004年版)由美国塔尔萨大学人类学系的奥德尔(George H. Odell,1942-2011)于20世纪初撰写而成,后经中国考古工作者关莹、陈虹的翻译,以及高星、沈辰的审校,中文版最终于2015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全书分为六章节,各章内容相互独立又层层推进,从微观到宏观,逐层深化研究内容并提高研究视角,满足不同研究阶段的考古工作需求。第一章“石器研究史”类似绪论,概括了石器研究的基本领域及研究原理,并对主要研究领域进行简述,使阅读者能够从整体了解本书的结构和各领域的发展背景,为后续章节奠定基础。二至六章分别介绍了石器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对应于三层研究目的,系全书的主体。为了实现“看遗存”的研究目的,“原料采备”和“工具制作”这两章从微观角度讨论石器研究中的基本概念。首先从地质学的角度对原料的类型和性质进行了精简说明,再从力学的角度解释了石器生产中的破裂现象,并详细介绍了基本破裂特征(打击泡、同心波、剪切波、放射线、锥疤、鸥翼状疤、石片终端),强调了自然产物、人为有意识修理/使用和人为无意识修理/使用石器之间的区别。第四章“组合多样性”和第五章“石器功能”展示了如何“读历史”,即石器研究中的信息提取解读问题。当研究对象是数量较多、类型复杂的石器时,先寻找有效的信息载体——原料、技术、形态和功能将发挥巨大作用。例如对石器功能的研究,可以采用“微痕分析”和“残留物分析”等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比较数据库和样本观察结果,得出可反复验证的分析结论。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石器组合的意义,该部分列举了丰值、均值、累计曲线图、雪花图等比较方式的应用案例,展示了石器研究中定量分析的趋势。第六章“解读史前人类的行为”则偏重于对石器与人类行为的深层次讨论,对应第三层研究目的——“知社会”。考古工作者既可以通过分析部分石器得到吃、穿、住、行等基本行为模式,也可以从更大范围的资源分布等环境信息中推导出复杂社会中的贸易交换、宗教控制等组织方式。


  作者奥德尔在文中明确提出,《石制品分析》“主要针对那些拥有一定的考古学背景但涉水并不很深的热爱石器分析的研究者,尤其是那些希望尽快熟知相关知识以便进行独立研究的业内人士。这个群体包括大学考古学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考古工作者”,该书的出版目的是“概述石制品研究的基础,并引导你到可以自己展开研究的高度;为较有经验的研究者夯实已有的基础,并将一些新的技能和观念添加到你的信息库中”。因此,《石制品分析》这本书就是一本石器研究的入门指导手册。


  为了更好地实现入门手册的功能和意义,全书不仅在内容的选择和设置上精益求精,还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排版风格。相较于传统的石器研究专著,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更加活泼,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发性和互动性。33个引导式的问题贯穿全文,一方面直扣章节核心,突出讨论要点,另一方面鼓励读者先进行自我思考,锻炼读者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中观点。与此同时,全书还包括许多附注、附表和附图,分布在各章节,作为正文内容的延伸,特别是对重要的专业术语、概念等名词的框定,既增强了正文的可读性又起到补充解释作用,还便于后期查阅。另外,书中涉及的大量研究案例、成果以及新方法和理论,作者都为此提供了详细的参考文献,有助于读者延伸阅读和深入了解。


  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过程考古学(即所谓的新考古学),主张考古学的最高目标并非只是建立考古学文化的时空关系,而是像社会人类学家一样努力阐明和检验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律。这个观点一经提出就得到大批美国考古工作者的支持,文化生态学和聚落考古等新理论应运而生。但是,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美国的考古并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研究状态,相反由于新理论和新材料的出现,考古学界出现了更多的争论,特里格将之形容为“十字路口的考古学”。奥德尔出版《石制品分析》,可以视为是对考古学标准讨论的一种理性回应:以他个人多年的工作经验为据,结合过程考古学的研究目的,提出一套有步骤、有依据的考古工作规程。既能起到指导手册的作用,解放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夯实入门者的基础学习,也能为部分纠结于理论指导的学习者提供一种思想指导,通过展示的考古工作内容,让学习者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自由选择。所以,全书既没有提出深刻的研究观点,也没有为了吸引眼球而设置浮夸的内容,仅仅是常规考古工作的基本介绍,点到为止。但平淡深处才是真,薄薄一本不仅可看出作者深厚的考古功力,还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石器研究工作的坚持与热爱,以及对后辈们的殷切期望。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研究精神,都值得我们后辈尊敬和学习。


  近年来,中国石器研究的主要方向不断拓展,与《石制品分析》中所讨论的内容基本一致,这为中西方石器研究的交流和沟通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国的史前史亦是世界史前史的一部分,今后中西方开展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是必然趋势。为此,中国的新一代石器研究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国际学术的新发展,而应利用思想的筛子,让合适的理论方法在中国的土地落地再生。同时我们也应立足自身的史前文化特点,切中研究要点,鼓励中国青年学者的创新性。


  通读全书,不仅可以学习到非常实用的石器研究方法,还能体会到作者对考古理论和方法的重要性的肯定。考古学需要材料,更需要理论指导和方法完善,正如特里格所述:“考古学方法在空间上是世界性的,在时间上是积累性的。在某种程度上方法比材料更具积累性,因为保存在博物馆里的和已经发表的考古报告中的信息已不足以解决产生的新问题了。”当下中国的考古学界,对理论的重视正在不断提高,许多学者开展了精彩的讨论,对这些新理论和方法的思考与理解,将为考古学的发展提供更加夯实的基础。


  谨以此文纪念为史前考古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奥德尔教授。(文章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原文刊于《中国文物报》2016年2月23日第6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