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屏南武术概述:自然门、将军拳、六合门、虎尊拳……

 高山仙人掌 2016-02-27

    自古以来,屏南人民盛行武术运动,以武术强身健体,除恶抗暴,人才辈出。至明清两代,达于鼎盛,出过武举以上名流14人。例如:出生在小梨洋村的甘国宝是清朝虎将,曾任九门提督、台湾总兵;双溪村的武进士张渊澜、武举人薛文潮;常驻山门寺的少林寺“铁头和尚”武功超群,名闻遐迩,广授徒众。此外,农村还涌现出许多武林高手,如:际下村的甘曹、甘六兄弟,忠洋村的陈子茂,代溪村的陈景峰,往里村的张安宁,后章村的章有现熙岭乡梨洋村的刘德天,前塘村的林有章等,都是一代名师,身怀绝技,行侠仗义。

                       清朝虎将:甘国宝
  自民国以降,70-80岁以上的著名拳师比比皆是,例如:往里村的张振昌、张振午、张振笋、张振屏;际下村的甘郑意、甘茂元、甘德弟、甘登居、甘派恩、甘富雍;甘棠村张益寿;上山登黄川流,际头村张世造,熙岭乡梨洋村的胡昌立、胡久钻、胡永坑、胡永训、刘仙茂;前塘村的林双颖、林郑兴、林桂宁、林样周;小梨洋村的甘好传、甘景星;九洋周膺周万接、周万试;上洋头的陈昌尧;长汾村的林兴让等,他们经常在境外开馆授拳,影响甚大。


                           虎尊拳

屏南虎尊拳于清雍正年间由泉州少林寺永春高手郑礼、郑原辉避难甘棠乡际下村时传入。清朝虎将、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自幼即精研此拳,并得其精髓,造就了一代名将。该拳种架式沉稳、讲究铁桥硬马,注重桥手的攻防和灵活多变,步法的定根和进退。技击时门户严谨,气势凶猛,刚勇透劲。其套路主要有“中其、“上下六法”、“打三角”、“战四门”、“外其”、“长牌”、“叶步单其”、“梅花牌”等。该拳种迄今己传八代,前辈高手中以甘曹、甘六、郑意诸人为著。现今代表人物为第七代传人甘富雍,甘沛恩、甘代松、甘久同、甘代佑、甘久佐等。

  屏南传统武术门派众多,习者甚众,能延传至今的传统武术有:际头村、往里村、前塘村的单鞭罗汉拳;际下村、上、下山登村的虎形拳;长桥村的龙虎形拳;九洋周厝村、棠口村、上培村、康里村的虎形拳;熙岭梨洋村的将军拳(该拳种系国内罕见的拳种):代溪村、梨洋村的一字棍;前塘村的鹿形棒;后章村的齐眉棍:浙洋村的六桩棍;小梨洋村的梅花棍;官洋、南峭村的八卦棍;岭下东峰村、上楼村的双头棍:连地的六桩棍等等。此外农村中还延传着许多由农具及各种工具演化出来的武功,例如:锄头功、扁担操、烟筒功、狼筅步、扫帚功、扇子功、镗术、扣链术、铜术、铁尺、刀术、剑术等。许多名师还身怀绝技,擅轻功、千斤坠、提肚吊阴、喷沙、喷针、铁沙掌、点穴解穴术等等,不一而足。


                                  将军拳

将军拳是我国罕见之拳种,濒临失传。由一将军传给雪峰寺。火烧雪峰寺之后,一武僧辗转到宁德支提寺修行,将“将军拳”带到支提寺。熙岭乡梨洋村刘仙茂于1944年躲避抓壮丁,随舅父周万接藏于支提寺,跟随一名法号为“司豪”的主持苦练“将军拳”。将军拳共108桩5400招,一般只单脚落地,特别讲究桩功练习。该拳由于套路长,动作难度大,无坚强意志者,难以学成,一代一般只传一人,流传不广。

  数百年来,屏南无数武林志士为继承发扬中华武术,竭尽全力,苦练武功,惩恶扬善,行侠仗义,留下许多传奇故事,为屏南人民赢得了许多荣誉。他们不仅在屏南境内传授传统武术,而且在境外广泛授徒,比如宁德、古田、霞浦、建宁、绍武等地,均有屏南传统武术在流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仅往里村就有三十多人在外地教拳授徒,还有际下村、熙岭梨洋村、康里村、前塘村、九洋村等数位拳师长期在外开馆授拳。


                                  六合门

六合门是少林武术的一大门派(属韦驮门),源于何时,创自何人,史无明载。其特点是:理论完整,内容丰富,有拳术,及长、短、双器械;拳术、藉械对练,以及技击技术,根基功夫等内容,具有很高的技击意义和锻炼价值。六合门中有许多“高招”、“绝手”,尤其是“鬼头探脑”的身法和“步伐丁丁,步走七星”的步法等,是其他门派所没有的。六合门历来一般只传摘系亲属或本门高徒,故流传不广当今精于此道者,己寥若晨星。本县学习六合门的有毛志坚、刘鑑梓、杨乃辉等。

  改革开放以来,屏南武术界同仁摒弃门户之见,齐心协力,在继承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去外地拜师学艺,大量吸收其他外地优秀拳种,丰富和发展了屏南武术,并结合国际国内的武术比赛项目,蓬勃开展了传统武术和现代的竞技武术:跆拳道、拳击、散打运动等,新涌出一批义务授徒的优秀武术工作者,如:陆强、毛志坚、薛乐、刘鑑梓、吴良滇、李剑南、张传俭等人。他们有的自筹资金,添置设备,租赁训练场地,有的因地制宜,带领一批又一批有志于弘扬屏南武术青少年习武练拳,将自己所学的武术内容无多件地、倾囊传授,促进了屏南武术的全面开展。


                                 自然门

自然门出于徐矮师,不明其身世名籍,其渊源迄今将2百余年,自然门武学由徐矮师传于杜心五,杜心五传于万籁声,万籁声又传于陈志清等。 自然门根据自然生育万类,不见其迹象,它的动作以内圈手为练气之本,以各种基功为制胜之手段,如天行健,如地之轴,随方就圆,随庄就伸,东来西应,直来横接,正是利用“填空不应响”之诀,乘其“旧力已过,新力未生”之际,你打我也打,你动我也动,则灵枢活泼,不粘不脱而成其为“扣如刚掏刺如刀,碰如铁石粘如胶,相对如婴儿,举手不能逃’,它是不摆架式以敌不定型以进功。它的总决打法:“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 毛志坚从小酷爱武术,其在练习本县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又师从自然门,六合门第四代传人、厦门万鹭武术馆馆长陈志清学习多年,颇有心得。1989年,毛志坚代表屏南参加宁德地区第三届运动会武术比赛,获拳、刀、棍三个项目二等奖,2001年7月1日,毛志坚本人参加宁德市庆祝建党80周年暨支持北京申奥,市武协成立挂牌的“燕京杯”大型武术表演赛,荣获第一名的可喜成绩。

   屏南境内的传统拳术多属南少林系列,棍术和其它器械也多属南少林门,因南方多崇山峻岭,地形狭窄。受地形限制,无论拳术还是器械都讲究坚守门户,落地生根,架式沉稳,以守为攻,守中带攻,攻防招数上强调快速见效,不擅花架子。

(转自政府门户网站,作者:苏旭东,原文标题:屏南武术概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