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N科学】儿童夜啼真实原因的人类进化研究

 一只洋洋洋 2016-02-27

温馨提示:爸爸(含妈妈)阅读本系列文章后将:进化度+2,睡眠+2。


半夜2点,宝宝又突然哭起来了,妈妈在醒来的时候一定在想“饿了还是尿了?”

你有没有想过这也许只是宝宝的一个小诡计?

哈佛大学生物进化学教授David Haig在本期的《进化、医学和大众健康》杂志上的论文提出了一个对宝宝夜啼的全新解释“这是为了耗尽母亲的体力,扰乱排卵从而减少自己的潜在竞争对手出生概率“。说白了,就是不想要弟弟妹妹的小家伙尽力防止父母OOXX

乍听起来很2很无厘头,不过这理论其实还是符合进化学的逻辑的。进化论的核心之一就是”存活概率高的生物个体,其基因会被遗传下去的概率也高“,脖子高的鹿可以吃的树叶多,所以长颈鹿就进化出来了。之前一个和婴儿夜啼相关的不那么2的进化论观点是:半夜哭的婴儿可以唤醒母亲提高警惕,所以增加在野外夜间生存的概率从而将自己的基因一代代遗传并加强,这是人类肺进化的原因之一。

回到这个论文的论点上面来,有了弟弟妹妹的孩子必定会受到父母更少的关爱,尤其是在人类还没有攀上食物链顶端的年代,独生子的收到照顾和保护的情况要好于有一大堆兄弟姐妹的。Haig教授的论文里面设想了这样一个场景:如果妈妈带俩孩子出门散步遇到猛兽或者敌人,妈妈只能一只手抱着婴儿一只手拿着武器,身后跟着的大儿子命运怎么看都是有点堪忧了。

同样的,在食物短缺或者疾病流行的年代,如果父母没有马上怀孕生子,那么孩子相对就可以得到更多的食物和照顾,从而增加存活的几率。

而这个时候半夜哭闹的孩子的优势就比较明显了,因为需要在半夜照顾孩子,妇女恢复排卵的时间会被延长,因而推迟下一个子女降生的时间,获得更好的生存机会。

Haig教授的论文洋洋洒洒4000字,用了一大堆公式和资料,不过核心结论就是那些半夜能哭的熊孩子慢慢的战胜了哪些老实孩子,从而霸占了人类基因。这就是为什么小朋友明明可以一次喝够奶睡一晚却非要半夜闹一下的原因。

当然这样的观点反对者也不少,Rhode Island大学的人类学家Holly Dunsworth就认为,这个论点虽然有趣但不可能是唯一的结论,它忽视了夜间喂奶不光给宝宝带来的是食物而且还有温暖和安全感。而哈佛另外一个进化学家Katherine Hinde则提出婴儿夜晚哭闹是几千年进化来的,而人类现在的8小时睡眠习惯则没那么久,在捕猎年代,人类的睡眠更多是碎片化的。

不过Haig教授在论文中提到他更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减少母亲的焦虑感,帮助她们努力训练孩子一觉睡到天亮的好的睡眠习惯。他说:”我想让父母了解孩子其实很强大,足可以处理各种环境,父母在照顾孩子时候,不需要过于的小心和焦虑“。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家长建立一些让孩子独立入睡的信心,我们之后会通过一系列文章和专家采访进一步讨论如何培养孩子独立入睡,希望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小时爸爸“第一时间了解。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其实更想问Haig教授一句:”你怎么解释中国宝宝很多都是跟奶奶外婆睡,却还是半夜总哭的问题呢?


参考文章

David Haig, 2014(1): 32-39., Evolution,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Troubled sleep - Nightwaking, breastfeeding and parent–offspring conflict

http://emph./content/2014/1/32.full

MICHAELEENDOUCLEFF, Why Babies Cry At Night, National Public Radio,

http://www./blogs/health/2014/04/14/302912419/

why-babies-cry-at-nigh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