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朵恶之花的惊世文采

 风过竹笑 2016-02-27

一朵恶之花的惊世文采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生于明清之际,美艳如花的柳如是,终其一生,一直被“妓”的阴影,不离不弃地笼罩着。一副烙刻大大“恶”字的十字架,紧紧压在她苗条柔媚的身躯上。

可是,即使那些对她最不屑一顾,最不齿谈论,最厌恶藐视,咬定她是最“恶”不可赦的人们,无论怎样不情愿,也都得心服口服的承认,柳如是是一个超级的绝世才女。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柳如是集》,这部有砖头那么厚的大书,就是摆在世人眼前的沉甸甸的证明。

这部书中的《柳如是诗》的小引中,辑录者鄒斯漪这样评价:“闺阁诸名家诗,必以河东(柳如是的别号——马风注)为首。'花非花,雾非雾',不足为其轻盈也。'玉珮来美人,朱弦弹绿綺',不足为其和丽也。'秋菊有佳色,兰草自然香',不足为其芳韻也。'楚江巫峡半云雨,枕覃疏帘看奕棋',不足为其清遥也。'无情有恨何人见,月白霜清欲堕时',不足为其幽怨怡怅也。”通过几个方面的比照之后,再提炼出概括的归结:“盖闲情澹致,风度天然,尽洗铅华,独标素质。”

随手拈来一首小诗,作个具体的检验。“不肯开花不趁妍,萧萧影落砚池边。一枝片叶休轻看,曾住名山傲七贤。”(《题画竹》)以竹为吟咏对象的诗词,可谓不胜枚举。柳如是这首二十八个字的绝句,写得与竹一样的清淡雅致。不见修饰雕琢的痕迹,平白得进于直叙,可意境幽邃,意韵绵长。所画之竹,不开花,不争妍,几丝疏影,印在笔墨间。既紧紧扣在“画”的题旨,又立刻缭绕起书香之气。随后两句,视角一下子移到开阔寥远的高位上,先直言提示对它“休轻看”,然后与竹林七贤的典故,黏贴在一起,用“名山”显示出它的圣洁,而一个“傲”,又把声名赫赫的七贤,置身于它的枝叶之下。正因为与“七贤”的连接,竹的品格就随之升华为人的品格了。这恰恰是柳如是吟作此篇小诗的初衷。苏东坡老先生“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警句,柳如是在此 给予了诗化的诠释。坡公要是得知,也会拍案叫绝吧。

一朵恶之花的惊世文采

图片发自简书App

1641年,24岁的柳如是,被曾任南明弘光朝礼部尚书,已有一妻二妾,58岁的钱谦益,特别以“匹嫡之礼”(即古时迎娶正室夫人的专有礼仪),娶进钱家。两年后,由柳如是一手操办建筑的藏书阁絳云楼豁然落成。门檐上的“絳云楼”三个大字,是柳如是题写的正楷墨宝,并且撰写了一幅字数长达七十四个的楹联:“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诸宇宙奇观,奔来眼底。/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佑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众古今绝艺,注入心头。”上联为天造景观,下联为艺文经典。整幅构思雄浑,视野辽阔,铺排有致,对仗工整,琅琅上口,风采夺目。当然,这对柳如是来说,由此显示才华,仅需对镜画眉那么一点功夫,只是小打小闹而已。

钱谦益是明代诗歌界的霸主,柳如是是才华横溢的女杰,两人自然经常会在茶余酒后,耳鬓厮磨之际,吟诗唱和。巾帼不让须眉,柳如是无疑毫不示弱,钱谦益反会俯首称臣。

钱翁的《西溪永兴寺看绿萼梅有怀》,“略约绿溪一径斜,寒梅偏占老僧家。共怜祭酒风流在,未惜看花道路賒。绕树繁英团小阁,迴舟玉雪漾晴沙。道人未醒罗浮梦,正忆新妆萼绿华。”

柳氏的应和是这样的,《次韻永兴看梅见怀之作》,“乡愁春思两欹斜,那得看梅不忆家。折赠可怜疏影好,低迴应惜薄寒賒。穿帘小朵亭亭雪,漾风流光细细沙。欲向此中为阁道,与君坐卧领芳华。”

起题设韻的钱谦益,自然占了许多便宜。老才子紧紧扣住了一个“寺”字,一句“寒梅偏占老僧家”,提领全篇,渲染出一派佛境禅意,文思宏阔老辣。五六两句的“团小阁”,“漾晴沙”,绘景状物,又颇细腻。笔下功夫的确了得。

柳如是由于是“次韻”,思路被老夫牵引着,很是有点被动。按照唱和要求,一二四六八句,句尾的字,又必须与前一首的相同。是不是有那么点戴着镣铐跳舞的味道,这为活跃的思绪,设定了一个框框。不过,才女就是才女,并不在乎这个。

与钱老截然不同,柳氏却是从细微处着眼,尽展女子情思精密的优势。开头就以“乡愁春思”,“忆家”此等意绪绵绵的语句,倾吐炽热的心迹,随后“可怜”,“应惜”,流泻出女性独具的慈爱温馨,感人肺腑。最后收结的那句“与君坐卧领芳华”,直抒胸臆,毫不掩饰“与君”的柔情蜜意。“坐卧”的动作,更是坦诚得耀然纸上,“领芳华”,三个字,点破题旨,既干净利落,又余音足以绕梁多日。

无需评说高低,各有千秋。但凭心而论,柳如是的这首和诗,真的一点也不逊色。

一朵恶之花的惊世文采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然,可以代表柳如是诗词最高水准的,还是那首《金明池·咏寒柳》。这篇名作,在明代诗词史上,也称得上是光辉耀眼的佳品。抄录如下,美文共享:“有恨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臺佳句。/春日酿成秋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这首词,题目中的“柳”,明显是比喻自己,附加个“寒”,把此时身在红尘俗世间的悲凉情状,一字道破。词中那纷至沓来的“有恨”,“无情”,“孤影”,“凄凉”,“憔悴”,“斜阳”,“暗伤”,“愁苦”等等,连缀而成的暗淡景象,以及随之缭绕而出的氛围,烘托出的落寞心境,任哪个人读了,都将是肝肠欲断,欲哭无泪。

柳如是16岁的时候,就与名门书生陈子龙火热相恋。第二年,陈书生由江南赴京赶考。可能头脑中,只记着夜读时有红袖添香,读了什么之乎者也的,却忘到脖子后边去了。张榜时,自然名落孙山。尽管耽误了出仕为官,倒没耽误与柳美人的鸳鸯情缘。随后,在名为小红楼的豪宅里,缠绵悱恻,共度良宵。但很快被老母,夫人发现,赶走柳如是,彻底粉碎了他们的粉色梦幻。

这本集子里,有一辑“柳如是尺牍”,就是两个人借助鱼雁传书互吐情愫,柳如是写给陈子龙的信件,总共31通。虽然每封信仅止几句看似平常的话语,信笔写来,也是字亮句鲜,在淳朴诚挚中,剖露心扉,一个小女子的喜怒哀乐,尽在其中。

“泣蕙草之飘零,怜佳人之埋暮,自非绵丽之笔,恐不能与于此。然以云友之才,先生之侠,使我辈即极无文,亦不可不作。容俟荒山烟雨之中,直当以痛哭成之可耳。”柳如是这封信,应该是接到陈子龙请求作文的邀请,给予的回复。起首表示,“泣”与“怜”那样的文字,需要“绵丽之笔”,才可胜任。但为不辜负友人的盛情,就是“即极无文”,也必须作。柳如是当然不是“无文”,其言乃是自谦之词,这是交往应有的礼仪。最后明确告知陈子龙,等到有了写作的时机氛围,一定完成,那怕用“痛哭”的方式,也在所不惜。这样一则短简,竟然写的文势迂回起伏,述说中,又不失生动的比喻,令人赞叹。

一朵恶之花的惊世文采

图片发自简书App

《柳如是集》的最后,是将近两百页的“红豆村庄杂录”。其实是柳如是的读书摘录。翻阅之余,真是不胜惊讶。她之所以下笔如有神,原来果然是读书破了万卷。而且读得那么认真深入,一字一句都不放过,分门别类的作了摘抄。

在《梅》那一部分,就记有“淡妆美人”,“梨花梦”,“一枝春”等等六条。每一条又有相关的记事,“绿英”条目下面是:“李白游慈恩寺,僧献绿英梅。”《梅》的摘抄末尾,又节录许多有关“梅”的诗句。所以“杂录”,几乎等于一部微型词典。

《柳如是集》,没有注释,对年轻读者来说,读起来有不少文字障碍,这是这本书留下的最大遗憾。但愿能有个既有注解,又有白话对照的通俗版本早日出现。

(写于1月14日朋友节深夜。谨以此作奉送文友肖越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