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宏森:中国电影四个进步四个挑战 电影合拍好处多

 恶魔传说 2016-02-27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1日讯(记者 李冬阳)   4月21日上午,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重头主题活动之一“中外电影合作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中外知名电影人士齐聚一堂,就中外电影合拍的经验和合作可能性进行深入探讨。国家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局长张宏森认为,中国电影产业经过十年的产业化的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严峻的挑战;近年的中外电影合拍发展非常好,双方分享中国电影市场红利符合市场规律。

 

国家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局长张宏森(中)在“中外电影合作论坛”上发言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摄

 

国家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局长张宏森(中)在“中外电影合作论坛”上发言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摄


    中国电影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张宏森认为,中国电影产业经过十年的产业化的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中国电影在多样化、多类型、多品种的创作和生产上呈现了一个新的格局。2012年中国生产电影故事片达到了745部,充满了丰富的类型、丰富的样式和丰富的品种。

    第二,中国的电影市场越来越开阔,从十年前的只有1000多块银幕,发展到2012年底我们已经有了13800块银幕,预计2013年中国的电影市场将以每天增加10块银幕的速度来健康、快速的发展。

    第三,就是中国的电影产业有了飞速的提高。10年前中国电影不足10亿人民币票房,但去年中国电影的市场票房总额达到了170.73亿人民币。今年第一季度又收获了52.4828亿人民币的票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0%。中国电影市场仍然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第四,就是中国的电影创作者开始呈现出一种新人辈出、新生力量和希望的力量在茁壮成长的景观。传统意义上的第六代导演,在他们活跃了10年、20年之后,已经有了更年轻的创作力量,在走上电影的“前台”,担当电影创作的重任。

    张宏森表示,透过数字,看到中国电影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中国电影面临着很多严峻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就是要进一步提高中国电影的创作水平和质量,让它拥有更加温暖的温度,让它拥有更加充满灵性的智慧,也让它充满让更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饱满的情感,增强中国电影和观众的一种新型的关系。

    第二个挑战,就是中国电影还面临着进一步尊重市场规律,进一步尊重观众的需求,在工业化、市场化、高科技化,在规则意识,在类型样式,在创新探索上,都要有新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个挑战,电影市场发展需要一个从发育到成熟的过程,现在发展虽然快,但还不成熟。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电影市场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还很不规范,还很不严谨。中国电影市场需要不断发展、不断规范、不断成熟的过程。

    第四个挑战,中国电影市场缺乏更多的人才。没有更多的人才中国电影也就缺乏更多的智慧,需要人才将智慧奉献给中国的电影,提升中国电影未来的创作水准、未来的产业指标。

    中外合拍电影发展状况良好 同时带来很多好处

    张宏森表示,近年的中外电影合拍发展非常好,这两年,合拍影片占中国电影总产量的1/10,走向院线市场的电影作品中,中外合拍影片占据1/4数量,从数据说明中外合拍影片在中国电影中具有相当的地位。合拍电影双方分享中国电影市场红利符合市场规律,政府一直用非常开放的政策面对,今后也会继续用更加开放的胸怀来欢迎合拍影片、来尊重合拍影片。

    张宏森还表示,中外合拍电影对中国电影带来了很多好处。

    第一个好处,让中国的文化、让东方文化拥有了一个世界化的视野,拥有了一个全球化的事业。

    第二个好处,通过合作大大提升了中国电影的现代性,改变了中国电影很多很多传统的格局和传统的模式,让中国从传统电影进入了一个现代电影的范畴。

    第三个好处,大大推进了中国电影的类型化建设,很多在商业电影市场当中取得成功的类型影片,纷纷在中国的电影创作当中得以实现。

    第四个好处,大大的提高了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水准、工业化水平,提升了中国电影科技技术能力在电影创作和生产中的使用。

 

    相关链接:

 

    专题:2013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经济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刘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