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界 | 从白描到水墨的朴素之美

 大东村人 2016-02-27
纵观整个中国美术史,从敦煌壁画的白画草稿到宋之后的白描人物画的发展,白描线条从壁画的草稿成为一种单独的艺术表现形式。白描线条本身的律动之外,还有纯粹、提炼、简约的本质。这是其审美特质的核心要素。它的特质从造型元素和功能(如交代边界、轮廓、结构,展现线条和块面,对比黑白和色彩),到艺术媒介的转变,以及审美特征的嬗变,都反映出了文人主导的艺术观、审美观。白描线条的艺术魅力,多体现在用墨线钩勒轮廓,多用于人物、花卉。而文人山水画中用水墨渲染不设色的纯粹性,则是对这种朴素之美的升华。

视界 | 从白描到水墨的朴素之美

| 白描人物画——“笔未到气已吞” |

白描是中国画的一个门类,古代有时称之为“白画”,是一种技法形式的名称,通常也叫“线描”。它区别于重彩和浅绛,用毛笔墨线勾画对象轮廓,有时也可渲染淡墨。其特点是造型肯定、洗练、明确。它的艺术语言丰富,线的长短、粗细、方圆、曲折、疏密、虚实以及用笔轻重、顿挫、刚柔等各种节奏变化都是它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中国人物画发展最早,历代许多优秀人物画都有非常好的线描。而白描发展成为独立的绘画创作形式则始于宋代。李公麟更把线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他传世的白描作品有《维摩诘演教图》、《五马图》等。此外,还有宋代武宗元的《八十七神仙图》,梁楷的《六祖撕经图》;元代张渥的《九歌图》;明代陈洪绶的《西厢记·窥简》、《屈子行吟图》、《水浒叶子》,上官周的《晚笑堂画传》清代任渭长的《剑侠传》、《列仙酒牌》,任伯年的《三友图》、《高邕像》等,都是难得的白描杰作。

视界 | 从白描到水墨的朴素之美

△ 《八十七神仙图》

白画对于中国古代的壁画来说就是指不施色彩的线描画。壁画的初步工序为起稿画或底稿、素色起样、不着色的画稿。是壁画起步的原始资料,有时也略施淡彩。总之,以线描为主的画稿,通称白画,也称白描。未着色或着色不多的壁画,经过粉本起稿成线描画稿,是以墨线线描为主。线描有粗、细、轻、重之分,有游丝描、铁线描、兰叶描、莼菜描、丁头鼠尾描等技法。石窟壁画多用墨线、淡墨线、赭红线、土红线、多种线描,有的黑线盖着红线,能达到白画造型、传神之美。

古代画工在创作壁画之前,先定位,弹土红线,标出立线和横线,然后起样。第一道工序是画底稿,是以白画的方法来绘制的。因此,白画是敦煌壁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用线描起稿,古代采用粉本、刺孔、底样的白画把画样复制到墙壁上,敦煌藏经洞就发现了古代的粉本。通过粉本在墙上复制出画稿之后,以线描画于壁上,就形成了白画,所以粉本的白画与墙上的白画之间关系密切。

视界 | 从白描到水墨的朴素之美

视界 | 从白描到水墨的朴素之美

△ 北宋 李公麟《五马图》

至于粉本的来源,看来也可能有两种途径,其一是依据前人留下的粉本,传抄模写;其二是选择前人已绘制成功的壁画作品,对照速记模写。其实不论出于哪种途径,这些画稿粉本所起的作用最终是相同的。而从现存敦煌卷子的稿本看,出于后一种途径的可能性较大。其作者在摹绘时态度严肃,技法熟练,不失为古代白描稿本中之佳品。

线描勾勒是白画的主要形式。壁画中主体色绘,是用浓厚、华丽的色彩表现佛教内容的,白画是辅助部分。但对于壁画的浓艳、厚重,白画清晰、淡雅,以线描为主,起到衬托的作用。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形成敦煌壁画统一的艺术整体。

敦煌白画研究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画中的各类白描画,从性质上来讲,有洞窟壁画底稿、佛经故事插图、变文插图、用于供养的佛教尊像、画工的信手练笔之作,有专门用途的如相面术图、坛城曼茶罗等;又从其表现形式来看,有白描稿、略加色彩以墨色为主的白画、雕版印刷白画等,这些白画,一般常绘制于纸上,也有少量绘制于绢、麻布等上的。当然,也应当包括敦煌石窟中的洞窟壁画白描画。敦煌白画为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非常少见的古代白描画资料,与敦煌石窟艺术关系密切,也是敦煌艺术的最原始资料,对敦煌白画的研究是佛教美术和艺术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价值非常。

视界 | 从白描到水墨的朴素之美

△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壁画白描画稿

线条绝不是中国画的专利,线条在西方艺术中也具有非凡的意义,但西方绘画用线的方式与中国画有着本质的差别。在西方绘画中,用线的主要功能是界定物象的轮廓——界形功能。中国画的线同样也具有界形的功能,但线的运用与西画的界形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中国画界定物象边缘的线条,与物象的内部结构形态有着直接的联系,它既是物象结构的边缘界定,又是结构骨架的一部分。抽掉了界定边缘的线,结构就要受到破坏和影响,造型也就无法成立。东西方的线有很大区别:西方更讲装饰性,重视线的整体布局;而在东方线描除了讲线的结构,还讲求线本身的书法性,讲求“细如发丝,全身力到”,讲求“笔未到气已吞”。

西方人强调线的外力作用,中国人则强调线的内部运动和规律,讲究线的力度,内涵,韵律等深层美感潜质。中国画的用线还具有传情达意,抒发性情的主观表情功能。例如南宋梁楷的《泼墨仙人图》,衣褶只是大笔挥写几条,简单至极,然醉仙气质却表现得更加突出。而西画直到梵高及表现主义时期,线才具有了这种主观表现的功能。应该说,线不是万能的,与色、面及其它造型手段一样,它是有局限性的。然又正因为它有局限性,它才有它的特色。

视界 | 从白描到水墨的朴素之美

视界 | 从白描到水墨的朴素之美

△ 《维摩诘演教图》(局部)

| 水墨山水画——用墨色层次渲染“古意” |

水墨与设色,是古代山水画的两种独立的话语体系和审美标准。早在战国时期,突出线条作用的水墨画法和西汉以高纯度装饰性色彩依线描涂染的勾勒着色画法就已出现,奠定了后来卷轴画的两种基本画法风貌。六朝后勾线渐趋成熟,凹凸法出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绘画技法发展中的重要阶段。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知名画家,画史上第一批为后世崇奉的百代宗师和第一批有摹本流传的巨迹都产生于这一时期,并产生了第一批论画名著。人物画法从完成变略为精,由“迹简意淡而雅正”走向“细密精致而臻丽”之后又出现“笔不周而意周”的疏体,鲜明显示上承两汉下启隋唐的时代风貌。源于人物画背景和古地图的山水画在这一时期开始独立登上历史舞台。大约在东晋刘宋时代,已有独立的山水画。这时期已有为数不少的善画花鸟的画家出现,也有独幅作品的记载,但未流传下来。隋唐时代的绘画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在表现技法上取得高度成就。人物画在隋唐仍居主要地位,在继承本土汉魏传统以外,也吸收西域画法,艺术上的发展更加成熟。隋唐山水画日渐成熟,有金碧辉煌的青绿山水和墨分五色的水墨山水等,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这一时期的青绿山水日益走向成熟与兴盛。其画法风格,也像人物画一样属于勾勒设色,所不同者在于形象勾勒的简括和赋色的强烈浓丽。使用的颜色以青、绿、赭石、白粉等石色(覆盖色)为主,甚至辅以金粉,鲜明夺目,纯度极高,颇有金碧辉煌之感,宋人称之为“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这种以装饰手法进行写实的着色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最早的风格形态。水墨山水画的出现,主要是在中晚唐以后。在青绿山水至盛唐发展成熟之际,水墨山水的前身“破墨山水”开始萌生。中晚唐以来,山水画的题材范围进一步扩大。技法上更出现“不依墨踪”的狂放画风。这时,部分画家在盛唐的破墨技法之外,又发展了“泼墨”。中晚唐的山水画家,由讲求用笔进而又重视了用墨,而用墨方法的丰富变异,回过头来又解放了笔法。水墨作用引起了广泛注意,为五代水墨山水画的勃兴创造了条件。唐代也出现了一批花鸟画名家。花鸟画题材多流行于宫廷及上流社会,用以装饰环境及欣赏需要,大都以工笔设色的画法,写生逼真。

视界 | 从白描到水墨的朴素之美

△ 五代 佚名《说法图》敦煌画稿

五代十国的绘画,无论中原、西蜀还是南唐,也无论人物、山水还是花鸟都在继承唐代传统的同时有新的发展。在山水画方面,这时突出发展了唐人水墨风格。“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及南北两大山水画派的出现,成为山水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两派画家笔下,用以呈现山水纹理质感与结构的“皴法”得到很大发展,墨法丰富起来,有笔有墨成了画家的自觉要求,水墨及水墨淡着色山水画至此已发展成熟。花鸟画领域五代出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技法风格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花鸟画走向成熟。五代,勾勒设色的青绿山水仍在延续。

两宋时期,工笔的极致与兼工带写的初创及章法的突破。宋代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风格形制日趋多样,技法更加完备。文人画的兴起与宫廷绘画的繁盛成为这一时期的新特征。在艺术上自觉追求有别于画工的“文人画”是在北宋中叶兴起的。风俗画、历史故事与现实题材的人物画都成为画家感兴趣的题材并有杰作出现。北宋画坛上,山水画成就最为突出,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画史所称“宋人格法”主要指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创作。南宋山水画的主流是水墨苍劲笔法所显示的精奇而抒情的风貌。这一时期随着卷轴画的大量产生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宗教画开始退出画坛的主要位置,画家与画工明显分开来。宋代花鸟画在艺术技巧上大大超过了唐代。继五代之后,北宋初期的花鸟画随着朝野需要的变化而蓬勃发展,跃居于人物画之上,与山水画并驾齐驱。宋代花鸟画家观察的精细入微和描绘的一丝不苟使他们的写生刻画水平已经达到“和生者逼肖”的程度。

视界 | 从白描到水墨的朴素之美

视界 | 从白描到水墨的朴素之美

△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壁画白描画稿

元代的画隶属于笔法墨法的拓展与丰富的时代。元代绘画在继承唐宋五代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其显著特点是文人画的盛兴,人物画相对减少,山水、花鸟画成为主要题材。绘画艺术上强调有“士气”和“古意”,反对“作家气”,摈弃南宋院体传统,主张师法唐、五代、北宋。创作上遗貌求神,尚主观意兴抒发,讲变化而轻刻画,喜平淡而弃绚烂,纸本上运用干笔皴擦的水墨技法得到极大发展。元代绘画以山水最盛。在花鸟画中,随着墨竹与木石的盛行,墨兰、墨梅也同时并举。元代墨卉墨戏盛行,在工笔花鸟画中也出现了全部以墨代色的现象。中国花鸟画技法经过宋代全面发展后,元代又向着水墨领域深入。中国的绘画史到这一时期,这种以水墨晕染和层次变化的朴素之美代替华丽设色的价值评价体系方才占据了画坛的主流。

视界 | 从白描到水墨的朴素之美

△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壁画白描画稿\

水墨画艺术和线描艺术一样都是以墨为主要材质,线描艺术主要是用墨勾线,水墨画艺术除了勾线,还进一步进行了墨和颜色渲染,画面效果更加丰富和耐人寻味。朴素美在中国水墨画艺术中的形式表现主要体现为单纯之美、宁静之美和淡雅之美。这三种形式美感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中国水墨画“朴素美”的审美风格,不仅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在世界画坛也具有重要的艺术地位。由于水墨画主要以墨色为渲染媒介,通过墨色的“焦、浓、重、淡、清”表现生活中五颜六色的事物变化,所以,画面整体呈现出单纯、雅致的朴素之美。相对于线描艺术,这种朴素美更加细腻和丰富,更加具有艺术性和主观情趣,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精神。

- end -

视界 | 从白描到水墨的朴素之美

艺术客 2015/2016刊

ISSUE0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