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经典:《伤寒论三家注》太阳病第4条

 乐乎斋119 2016-02-27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燥赵本作“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4)

 

【成无己】太阳主表,一日则太阳受邪,至二日当传阳明,若脉气微而不传阳明。胃经受邪,则喜吐;寒邪传里者,则变热,如颇欲吐,若烦燥,脉急数者,为太阳寒邪变热,传于阳明也。


【柯韵伯】太阳主表,故寒邪伤人,即太阳先受。太阳脉浮,若见太阳之浮,不兼伤寒之紧,即所谓静也。脉静证亦静,无呕逆烦躁可知。今又有发热恶寒,头项强痛,不须七日衰,一日自止者,正此不传之谓也。若受寒之日,颇有吐意,呕逆之机见矣。若见烦躁,阳气重可知矣。脉急数,阴阳俱紧之互文。传者,即《内经》“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之“传”,乃太阳之气,生热而传于表,即发于阳者传七日之谓,非太阳与阳明、少阳经络相传之谓也。“欲”字、“若”字,是审其将然;脉之数急,是诊其已然,此因脉定证之法也。


【尤在泾】寒气外入,先中皮肤太阳之经,居三阳之表,故受邪为最先。而邪有微甚,证有缓急,体有强弱,病有传与不传之异。邪微者,不能挠乎正,其脉多静;邪甚者,得与正相争,其脉则数急,其人则躁烦而颇欲吐。盖寒邪稍深,即变而成热,胃气恶邪,则逆而欲吐也。


【以上内容摘自“中医经典三家注系列”之《伤寒论三家注》,该书汇集金代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清代柯韵伯《伤寒论注》和清代尤在泾《伤寒贯珠集》三家《伤寒论》注本。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从业者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阅读。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链接购书页面,本书已在当当网首发上架。】


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与您一起品读中医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