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这篇文章微信阅读量有几百万,但是……

 治愈马 2023-08-22 发布于北京

今天群里一个生涯规划师朋友说,我的一篇文章被『新华每日电讯』转载,搞得我虎躯一震,菊花一紧。结果一看标题,变成一丝苦笑。

标题叫

深读|人脉,都是麻烦出来的

哎,如果在微信搜索里搜『人脉 麻烦』两个词,你会看到这篇文章在2015年、2016年就持续被 创业家、新华网、水木文摘、投行资本论坛、新东方、新浪财经、人民网等大中小公众号大约6-7000个号转载过,即便平均一个号的阅读量1000次,那合计也得6-700万次了。

我肠子都悔青了。

这篇是我的书《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里的一篇,2014年初先是以一篇文章发出在我之前的一个公众号『行职业揭秘』(那个号因为注册公司原因已弃),但那时微信还没有原创概念,因为跟磨铁的合作,公众号:黑天鹅图书 先转载。然后就疯了一样,被各种文摘号、行业号转载,到现在还阴魂不散。

倘若,当时我加个原创,怎么也能带几万粉丝。

一个爆文就这么被糟蹋了。

只能说『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漫步从头越』

现在把它发在我自己的公号里,看看能不能标个

『原创』

完结一下这个未完成事件


有一次聚会,晚上10点多,我看到王老师已经无法坐地铁了,于是跟他说不如我开车送他。他说:“你有点绕远啊,不麻烦你了。”我说:“你知道吗,好的人脉关系都是互相麻烦出来的。”

他一听这话,立马释然了,大大咧咧地坐上我的车:“OK,拉我去承德。”于是,我们就成了相互“麻烦”的朋友。

这个观点不是源自我,而是另有高人。它被人称为“富兰克林效应”,因为美国国父富兰克林的一段轶事:

有一次,他很想与宾夕法尼亚州立法院一个议员合作,但这个议员是个难缠的铁石心肠的人物。如果你是富兰克林,你会如何处理?看看那个议员有什么需求?找个中间人?还是“不打不相识”跟他干一架?富兰克林用了另外一招。

他知道这个议员的私人藏书中有一本绝版的稀世图书,于是就询问议员是否能把那本书借给他看两天。议员同意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正如富兰克林所描写的:“当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对我说话了(他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做过),而且很有礼貌。后来,他还向我表明他随时愿意为我效劳。”

富兰克林把他借书所带来的成功归结为一条简单的原则:“曾经帮过你一次忙的人,会比那些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再帮你一次忙。”

换句话说,要使某个人喜欢你,那就请他帮你一个忙。

富兰克林效应的原因也很容易理解。人们愿意帮助自己喜欢的人,当请求对方帮忙时,你在给对方一个暗示:“我就是你喜欢的人啊。”于是,对方就被催眠了。你们俩也就成了小伙伴……

不过,当看到这个振奋人心的喜讯时,有的朋友就会想:原来麻烦别人也能交人脉啊?那太好了。我要买辆车,管人借个十几万,不但能开个好车,还能交个人脉,还省好多钱,真是一石三鸟啊。

这是一个很错误的想法。你把这个麻烦抛出去,那就真的是个麻烦了。别人不会因为这个忙而跟你成为朋友。他们的回应是:“药别停。”

因此,我们要知道什么样的忙是可以请求别人帮的。

首先,这个忙不会给对方造成真的大麻烦。否则对方会马上建立防御:你小子到底想从我这儿得到什么?

其次,尽量不要涉及金钱这样的利益关系。人脉更多是一种个人感情,一旦牵扯可以精打细算的利益,就会变成劳资、雇佣、购买的关系。即便真的有利益关系,那也最好不要将这种帮忙看作是搭接人脉,而把它看作一个契约。

最后,一定要及时还。人际关系的核心行动是“来往”。《围城》里讲最好的谈恋爱的方式是“借书”,因为有借就有还,这样就有了“来往”,一来二往就暧昧了。建立人际网络的方式同样如此:你麻烦了朋友一次,算是借了一个人情,人情总要还的,当下次再还的时候,关系就更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