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三晋行·五台山菩萨顶

 老刘tdrhg 2016-02-27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五台山有座菩萨顶,菩萨顶是五台山黄庙(藏传佛教寺院)的领袖寺。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沿着山路一路上来,经过这座影壁就是菩萨顶的地盘了。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菩萨顶的建筑布局,放上一幅手绘的平面图。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菩萨顶坐落在灵鹫峰上,山门前108级石台阶层层递升,十分陡峻,仿佛一架天梯似的。按照佛家的说法,走过108级石台阶,就把人间的108种烦恼踩在脚下了。为了没烦恼,木啥说的,爬吧。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爬到一半,回头再看看佛字影壁。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台阶旁边是广宗寺。您瞅瞅广宗寺这瓦,再瞅瞅菩萨顶的瓦,差别巨大啊。关于这个瓦的话题,后文还将提及。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菩萨顶”是满族语言的叫法,意思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该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历代曾多次重修。明朝永乐以后,蒙藏喇嘛教徒进驻五台山,菩萨顶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清朝康熙皇帝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等,均须向大喇嘛进贡。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108级台阶上面,耸立着一座四柱三门七楼头的高大彩绘木牌楼,为五台山寺前牌楼之冠。牌楼上“灵峰胜境”四个鎏金大字为康熙皇帝御笔亲题。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牌楼下有平台,游人至此小憩,多喜欢手扶围栏极目远望,远山近水,上云下庙,尽收眼底,心旷神怡啊。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牌楼后又有一段石阶连接山门。不知您注意了木有,光这山门就有几处看点。

    一是山门前的石阶与五台山所有寺院的石阶都不同,因为石阶中间铺设斜面御路,雕有九龙吸水图案,与北京故宫礓礤铺设没有两样。有说法这是专供皇帝走的,我怎么觉得它木有台阶好走呢?可惜,木拍张近景,让您来比较比较。

    二是山门上悬竖匾,书“敕建真容院”五字。相传文殊菩萨曾在该寺显圣,展示真容,所以历史上菩萨顶也叫“真容院”。

    三是山门上覆黄色琉璃瓦。

    御路、敕建、黄琉璃瓦,不用再细说了吧,这一切都说明了菩萨顶的等级是何等尊贵,皇家寺院嘛。

    四是山门屋脊正中间的法轮和一对卧鹿,这正是藏传佛教寺院的标志啦。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从山门进去,迎面是天王殿。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天王殿两侧有门,西曰“般若门”,东曰“解脱门”。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菩萨顶文物保护碑记。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菩萨顶全寺建筑大体上可以分为前院、中院、后院三个部分,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由南往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文殊殿等,两侧对称地排列着钟楼、鼓楼、配殿、禅院等,布局严谨,壮观恢宏。前院和中院的建筑多用黄色琉璃瓦覆盖,加之雕梁画栋,更显得金碧辉煌,富贵豪华。图为前院。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前院。大雄宝殿和东配殿怖畏金刚殿。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前院。大雄宝殿和西配殿带箭文殊殿。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前院东西两侧有两个禅院,东禅院过去是札萨克大喇嘛的住所,西禅院也叫行宫院,康熙皇帝五次巡幸五台山,有四次驻跸该院,乾隆皇帝也有两次驻跸该院。这您就容易明白菩萨顶为什么主要殿宇覆盖黄琉璃瓦了。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只有皇家建筑才能覆盖黄琉璃瓦。菩萨顶覆盖黄琉璃瓦,反映其地位之崇高,因这是皇帝特批的。想想现在许多新建和复建的寺庙,动不动就用上了黄琉璃瓦,俺们焦作就有所寺院(还挺有名的,寺名就不说了),连围墙、厕所都一律黄琉璃瓦覆顶,须知道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的开山祖寺显通寺也不敢如此,俺想了就连北京故宫也不敢这么做吧,您算嘛呀,一座复建的寺院,历史上也与皇家木甚关系,居然就把厕所也黄琉璃瓦了。尽管现在不是封建社会了,不讲等级了,但这种虚胖的做法,实在觉得是在自曝木有底蕴,土豪的无厘头罢了。扯远了,打住。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中院。大文殊殿。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中院。大文殊殿侧面。这幅过曝了,其后果就是色彩失真,蓝天木啦,哈哈。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中院。大文殊殿檐下。来到此檐下,就想起了大文殊殿还有个俗称叫“滴水檐大殿”,说的是过去在殿檐中间的一片瓦上,不论春夏秋冬,也不论阴晴,总是滴水,故称滴水檐。水珠滴沥,落地注石,嘀嗒有声,再加上水滴飞溅,水花在阳光下反射出五光十色的艳彩,遂成为五台山一大奇观。可惜上世纪末90年代那会儿,对大殿进行了翻修,就不再滴水了。嗨,看来在古建方面,今人真是整不过古人啊。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中院。配殿檐下的转经筒。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中院。配殿檐下的转经筒。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中院有西角门,曰“大乘门”,从该门出去可至后院。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大乘门旁边墙壁上的团龙。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团龙。这里为什么会装饰这么多的龙呢,看了前边的介绍,我想就不用再解释了吧。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站在大乘门外的台阶和平台上,向北您可清晰地望到五台山的北台顶。北台,那是多少游人香客向往的地方啊,去不去的先不说,怎么也得在这里拍个照留个念是不。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由大乘门往北是僧房与围墙夹成的幽长过道,过道东侧是后院。

    那会儿,遥望北台顶,正有一朵白云飘过,俺的心啊,也飞向华北屋脊──北台啦。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后院因放置五台全山闻名的大铜锅,也叫“大锅院”。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菩萨顶有大铜锅四口,其中三口放在后院南房。四口锅中直径最小的也近两米了,这些大锅过去每年要用五次,26天,比如农历六月六大会做斋饭、腊月初八熬腊八粥都会用到它们。据说有一个冬天,小和尚去刷洗铜锅爬不出来,最后还是搭上木梯才把他拽出来的。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后院。藏经楼。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后院。藏经楼。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

    走出菩萨顶的后门(北门),回首望去,蓝天上有朵朵白云飘过……俺的脚步就像这些白云,停不住的。

 

 [转载]三晋行 <wbr>· <wbr>五台山菩萨顶背景音乐:西方三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