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存在到演化:科学转向的形而上分析

 昵称14979747 2016-02-27

  From Being to Becoming:A Metaphysics Analysis of Paradigm Shift of Science

  作者简介:刘劲杨(1973- ),四川成都人,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系统科学哲学,北京 100872

  内容提要:存在与演化是两种宇宙观,也是建构科学范式的形而上基础。存在论范式主张以不变的“存在”来认识世界,其内核包括不变实体、严格决定论与还原论、齐一性。演化论范式主张以变动不居的“演化”来认识世界,强调运动不是演化,演化是一个不可逆的创造性过程。当代科学范式正在经历从存在到演化的转向。

  Being and becoming are not only two fundamental cosmological ideas but also metaphysical foundations of two kinds of scientific paradigms.The "Paradigm of being" accepts such claim that the world is known because of its "unchangeable thing".According to this paradigm,changes are just motions of unchangeable substances; the cosmos is composed of simple building blocks following causal determinism and reductionism; the theory is influenced by complete conformity to seek abstraction and homogeneity.The "Paradigm of becoming" argues that the "flux" is the only way to know the world; the motion is not becoming; a process is not summation of "temporary parts"; the becoming is a irreversibly creative process which can continuously produce novelties.According to above,contemporary sciences need make a paradigm shift from being to becoming.

  关键词:存在/演化/科学范式/过程/怀特海/being; becoming; paradigm of science; process; Whitehead

  标题注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整体论‘整体与部分’思想的梳理与整合研究”(11CZX018)。

  “存在”(being)与“演化”(becoming)是对世界本质思考的两种最为根本的宇宙观,也是建构科学范式的形而上基础。①追溯宇宙观历史,首先以“演化”为先导,其后“存在”不仅成为主导,还是近代经典科学范式的内核。18世纪中叶后,“演化”才开始进入科学,19世纪的进化论、热力学第二定律成为科学探索演化的先锋,作为科学前沿的复杂性科学被称为关于演化的科学。本文认为,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科学遵循“存在论范式”,复杂性科学等新科学则正在开创、探索“演化论范式”,惟以深入的形而上分析才能使这一转向的实质得以澄清。

  一、存在与演化的分野

  伯特指出,“一个时代所形成的对于世界本质的基本图景才是最根本的所有。该基本图景是一切思考中最终的支配要素。”[1]17“存在”与“演化”就是这样的要素,它们不仅是两种宇宙观的内核,而且支配着两种知识论范式的建构,它们是理解世界和建构知识的基础路径。

  “宇宙”(cosmos)在希腊语中原义是“秩序”。宇宙演化观主张世界秩序源于变化,宇宙存在观则强调世界的不变性。阿那克西曼德认为宇宙是永恒地变化的,世界的本原是“无定”(),无定不是单一和单纯的物体,“无定没有开始,但却是其他事物的开始或本原,它包围着万物并指导着它们”[2]26。赫拉克利特的万物皆流说将无定发展为更具流变性的本原——“火”。火意味着世界永远处于流转无常之中,任何事物都即刻归于消逝。火又是最接近没有形体的本原,火不仅本身是运动的,而且又在使别的东西运动。[3]7不管是“无定”还是“火”均不是变化事物本身,但却规定着变化。

  宇宙存在观需要对变化事物本身进行追问:“什么是在我们熟知自然界一切变化之下原初的、不变的实体?”[4]29巴门尼德区分了“存在”(being)与非存在,指出“存在是不生不灭的;存在是完整的、单一的、不动的、没有终结的”。“存在”具有这样几个特征:存在是既不生成也不消灭;存在是“一”,是连续不可分的;存在是不动的;存在是完整的,形如球体;只有存在可以被思想、被表述,只有存在才有真实的名称。[5]599~601显然,这里的“存在”既指本体论意义上的有形的、静止、不变的世界,亦指思维认识上的不变性。在真理之路上,只有永恒不变者,才是存在的。因此,巴门尼德不仅主张一种宇宙观,还主张一种以存在来把握变化的知识论:我们只能认识不变者,存在就是我们思想上所能把握的永恒不变的“一”。

  存在与演化分野的原因不仅在于世界本身究竟是演化的还是存在的,而且在于我们该如何来认识这个世界,是基于“变”还是“不变”。演化论路径可以解释世界的变化,但很难解释知识的不变性;存在论路径则需要回答,如果世界本原是不变性,那如何解释世界随处可见的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