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Ling家菜:这款花瓶配得上张爱玲,你看着觉得像吗?

 红豆居士 2016-02-27

元宵过了,2016才算开年。咱们第一周专门推出Lin(g)字头的菜系,搬出四位与“Ling”有关的女神级人物。以这个开年,正式表明我们的栏目一切以服务战斗在祖国各条战线上的女神们、妈妈们为宗旨,为优先。

Lin(g),与这个发音有关的女神,我们能想到几个呢?一个是不能落俗,大家第一反应能想到的林黛玉,我们先放放吧。另一个,得真正意义的白富美,网红就先不列入名单了。

新年第一吃,给新老吃货再申明一下,我们的这个栏目,与美食有关的艺术、食具、博物馆,跪请各位多留个心,这一块有我们的心血在里面。吃美食,没有美器配搭,那也是人生的一个缺憾。我们希望咱们的栏目能被大伙儿认可,说实话,讲美食不难,每一次都把美食和艺术搭配起来,很费心力。

这次搬出了四位女神,也是一样。

思考很久,我们决定剑走偏锋,冒着被骂的风险,把这四位女神和四款瓶子对应起来。当然,我们的这个美食栏目,本身就有点黑。

通过这四位女神的性格、大众印象,是不是会让大伙儿对四种不同类型的瓷器有更深的认识?

其实这四位女性都是很出名的独立女性。比如说,今天讲的张爱玲。

Ling家菜:这款花瓶配得上张爱玲,你看着觉得像吗?

为此,我们专门查了花瓶这个词的来源。说来很奇怪,不管是查中英文网页,并没有确切的文献记录。把女人比喻成花瓶,也不知道是哪个损人想的,把花瓶黑出了翔。

有人说,“花瓶”一说是从旧上海出来的。那时有些贵太太、富小姐,还有很多当年的网红,因为颜值高,在一些政府、银行部门工作,却没有实质性的工作内容,和摆设一样。

外国人似乎也没有把女人比喻成花瓶的意思。

唯一有些关系的,说当年咱们的伟大导师、领袖列宁,小时候在姑妈家里摔碎了一个花瓶。刚开始他不承认。后来在姑妈的深刻教育下,变成了一个诚实的孩子。

所以,到目前来看,花瓶和女人算是一个无头公案。

再说,把两个事物联想起来,如果有颗平常心,也是无伤大雅的。张爱玲就曾经把广州女人比喻成糖醋排骨,把上海女人比喻成粉蒸肉。这个比喻,上海广州的朋友们觉得恰当吗?

如果要用瓷器来形容张爱玲,我们就来介绍这一款汝窑天青釉的玉壶春瓶,藏于大英博物馆。在今年8月31日之前,有心人可以在故宫博物院的“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一睹芳容。

Ling家菜:这款花瓶配得上张爱玲,你看着觉得像吗?

汝窑天青釉玉壶春瓶,拍摄于故宫博物院“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

这款玉壶春瓶,目前世上仅存一件,属于孤品。我们来看看,在气质上,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Ling家菜:这款花瓶配得上张爱玲,你看着觉得像吗?
《埏埴流光》册 ,(宋汝窯磬口洗),多宝格中文物收藏的纪录本,图文并置,具有典藏图录的规模,也表现出皇室对收藏的重视。

我们知道,汝窑在北宋仅存二十余年的烧造历史,是青瓷的集大成之作。宋徽宗的好弄风雅以及极高的艺术品位,让汝窑成为瓷器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坛陈酿。直到今天,世间仅存90余件汝窑天青釉瓷器。

张爱玲生活的年代,也属于中国历史一个非常短暂的黄金时代。民国,前后三十余年的历史。这个时期,市井繁荣,烟火兴旺,思想自由,新风吹拂。和汝窑一样,类似于昙花一现的民国,也正是这种活泼的社会氛围造就了这位奇女子。

天生贵族气。张爱玲,李鸿章的外孙女,打小生长在权臣贵族遗少家庭。汝窑也是一样,因为河北的定窑“定器有芒,不堪用”,而独得宋徽宗和朝廷贵族喜爱,贵族血液浓厚。

Ling家菜:这款花瓶配得上张爱玲,你看着觉得像吗?
清 雍正 霽青玉壺春瓶,现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再说这个玉壶春瓶。在众多款的瓷瓶,玉壶春瓶,独得文人骚客的喜爱。一说“玉壶春”是宋时的美酒,《水浒传》三十七回就有提到宋江、李逵、戴宗三位在琵琶亭酒馆喝酒,酒保送上来的,是两樽玉壶春酒,此是江州有名的上色好酒。

Ling家菜:这款花瓶配得上张爱玲,你看着觉得像吗?

明洪武年制玉壶春瓶

玉壶春酒,引得无数文豪挥毫泼墨。李白《广陵赠别》:“玉瓶沽美酒,千里送君还”。辛弃疾《感皇恩·寿范倅》:“楼雪初晴,庭闱嬉笑,一醉何妨玉壶倒。”在众宝瓶中,只有玉壶春瓶的文气与才气,才能与20世纪第一大才女张爱玲当对。

Ling家菜:这款花瓶配得上张爱玲,你看着觉得像吗?

汝窑天青釉玉壶春瓶

我们来看这款汝窑天青釉玉壶春瓶孤品。形制朴素,精巧玲珑,天青色泽冷峻中透露一丝温润。与他朝的玉壶春瓶比起来,这一款形状尤为优雅,各个部位、各处线条都不多一分,不少一寸。左右看,都和张爱玲本人的气质,清高孤绝又带有烟火,冷峻高傲却让人亲近。

张爱玲笔下的美食也是这样。这等才华横溢的女子,生活想来是精致无限的。她的美食,通常是寻常人家的平民食物,松子糖、云片糕、臭豆腐、油条薄脆…但在她的品尝下,却带有了十分微妙的印痕。

比如她《十八春》里,写沈太太给世钧送吃的:“这莴笋圆子做得非常精致,把莴笋腌好了,长长的一段,盘成一只暗绿色的饼子,上面塞一朵红红的干玫瑰花。”文字简单,却用暗绿、红红的、干玫瑰,拼出了季节的韵味。

张爱玲钟情的食物非常多,比如说腌笃鲜。我们之前讲过宋朝的傍林鲜,不知道众人是否还有印象?就是在树林中,冒出来的春笋,埋在泥土里焙熟,剥壳吃。光这几个字,就让人升起无穷食欲。

Ling家菜:这款花瓶配得上张爱玲,你看着觉得像吗?

在文人吃货的感觉系统里,吃,无论是大口还是小品,都有特殊的味道。今天我们介绍一款野蔬,碰上运气好,不久就会上市。看看张爱玲笔下的吃法,是否能引发你的感触。

这款菜,和腌笃鲜、傍林鲜一样文雅。张爱玲在她的美食名篇《谈吃与画饼充饥》里写到过它:

Ling家菜:这款花瓶配得上张爱玲,你看着觉得像吗?

“我在三藩市的时候,住得离唐人街不远,有时候散散步就去买点发酸的老豆腐——嫩豆腐没有。有一天看到店铺外陈列的大把紫红色的苑菜,不禁抨然心动。但是炒觅菜没蒜,不值得一炒。此地的蒜干姜瘪枣,又没蒜昧。在上海我跟我母亲住的一个时期,每天到对街我舅舅家去吃饭,带一碗菜去。觅菜上市的季节,我总是捧着一碗乌油油紫红夹墨绿丝的觅菜,里面一颗颗肥白的蒜瓣染成浅粉红。在天光下过街,像捧着一盆常见的不知名的西洋盆栽,小粉红花,斑斑点点暗红苔绿相同的锯齿边大尖叶子,朱翠离披,不过这花不香,没有热乎乎的苑菜香。”

细看这段文字,对苋菜的描写,传呼其神。很多南方的朋友,估计会调出不少儿时的回忆。一碗大白米饭,妈妈不住地往碗里夹紫红墨绿的苋菜,吃着吃着,饭被染成了红色。

Ling家菜:这款花瓶配得上张爱玲,你看着觉得像吗?
苋菜,是一道很寻常、普遍的野菜。一般采摘时间是五月到六月,到也常有提前在三月上市的情况。

民间有种说法,“六月苋,当猪肝”,说的就是苋菜的功能,扶正强身,营养与猪肝无异。

Ling家菜:这款花瓶配得上张爱玲,你看着觉得像吗?

在古代,苋菜还是一种文人显示清廉的野蔬。《南史·蔡撙传》就有一段,说,吴兴太守蔡撙,不饮郡井,斋前自种白苋紫茄以为常饵,诏褒其清。我国人民早就认识到了苋菜的食用价值并能将其作为普通菜蔬熟练栽种,直到现在,流着鲜红汤汁的蒜炒红苋菜也还是蜀中和江浙一带端午必吃的菜品。

Ling家菜:这款花瓶配得上张爱玲,你看着觉得像吗?

苋菜的做法多种多样,最佳搭配莫过于张爱玲笔下的蒜瓣炒苋菜。

苋菜生长较快,每当春雨过后,或在房前屋后,或在路旁场边,幼苗便星星点点贴地而生。这时摘其嫩叶入馔,清香嫩滑,食之润口,可谓春季的一味上乘珍馐。

Ling家菜:这款花瓶配得上张爱玲,你看着觉得像吗?
在众多功效中,据说苋菜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苋菜中铁的含量是菠菜的1倍,钙的含量则是3倍,为鲜蔬菜中的佼佼者。

更重要的是,苋菜中不含草酸,所含钙、铁进入人体后很容易被吸收利用。因此,苋菜能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对骨折的愈合具有一定的食疗价值。

Ling家菜:这款花瓶配得上张爱玲,你看着觉得像吗?

在大文豪张爱玲的笔下,苋菜出现在她三藩市唐人街的经历中。身处异国他乡,同样是灯火通明,车水马龙。但旧金山的红苋,却终究比不了儿时大上海小弄堂里盛在瓷碗里的那点滋味。

少了蒜瓣,就多出了这份乡愁。吃货第一境界,吃的是时间。人家张大小姐那是很有闲情,不山吃海喝,一碟蒜瓣,几块臭豆腐,一碗红苋菜,吃出了儿女情长。

哪一天,我们的海外游子、CBD高冷女们,就着老干妈,吃出眼泪来,那也是有当大吃货的潜质的。

等苋菜当季了,买一两把,回去试着配蒜炒,既有乡情,又能给孩子补钙。今天第一天分享,有点儿长,大家吃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