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者】从医是一种修行,给你的人生无限可能

 五月五号星期五 2016-02-27
导  语
做医生是一种不错的修行,给你的人生成长提供了全方位的可能。


我曾以为,我是不适合做大夫的。因为我动手能力比动脑能力差,曾幻想“以我笔,写我心”,还差一点“弃医从文”,成为某知名医学科普杂志的编辑。

幸好还是差一点。我现在必须承认,我不但在认真做一个大夫,还在享受努力做一个好大夫的过程。

没人告诉我什么是好大夫,我也说不清楚究竟什么才是好大夫。古人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这实在是医圣的标准,我这凡夫俗子,就不为难自己。何况好坏,有时是很难界定,不好量化的。


你我皆凡人,将心比心,我总在想这么一个问题:如果我是一名患者,我希望遇到怎么样的大夫。下面这些关于大夫的描述,实际是我心中一个'好大夫”的理想轮廓。


他最重要的是要有专业精神,其中也包括职业道德。具备专业精神既是一个合格大夫的最低要求,也是一个大夫毕生修炼与努力的方向。


他给人的第一感觉,需要看起来靠谱: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得让人舒服、让人信任。他要愿意倾听,对患者的痛楚感同身受,他开出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关爱。


他会为提供最优化、最专业的诊疗方案,他会用听得清楚、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去沟通。他医术过硬、他严谨细致、他负责稳重、他果敢坚毅、他乐观执着、他阳光温暖、他博学思辨,最好还有幽默感…必须承认,这些描述,实在过于完美,太过理想化。


事实上,成就一个好大夫,除了大夫自身的修养与努力,更需要社会方方面面提供良好的土壤。


一个不尊医的社会,一定是出了问题的社会,遗憾的是,我们正在经历这样一个时代。所有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都集中发泄在医务工作者身上,这样一个环境,又有多少大夫可以做到患者心中的“好大夫”呢?


这样想想,是不是觉得太悲哀了?


我在大学课堂上,就有临床医学生问我:现在从医环境这么糟糕,如何才能坚守自己的选择,做一名无愧我心的大夫?我记得当时是这样回答的——


“选择医学这行,多数人是谈不上热爱的。从小立志救死扶伤的,怕是少数中的少数。如果确实不喜欢,又有更好的选择,趁年轻改行也未为晚矣。

如果喜欢,又或者实在无法回头,那就乐观积极些。你要相信,多数患者还是善良的。这些善良的患者,实际上要求也不是太高,无非就是希望大夫多换位思考,好好说话,好好看病。你做了该做的事,尽了该尽的力,就可以问心无愧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做大夫是一种不错的修行,给你的人生成长提供了全方位的可能。为了做好这份工作,你得学会表达与沟通,你得学会写作和分析,你得既专学又博学,你得既敏锐又沉着。


如果够有缘分,到最后,你一定修炼得炉火纯青,温文尔雅,不急不慢,大有一种“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之境界。”


这么想来,是不是会安心干一行,爱一行呢?至少我是这样想的。

昨天中午下夜班,我写了一条感慨:“上个夜班一晚没睡,查个房再加N个操作,早餐午餐一起吃,这样的生活已成常态。会难过吗?有时会,可看到重症病人转危为安,自己似乎又已满血复活。想抱怨吗?偶尔想,不过爱一行干一行,自己好像又乐在其中”。

这就是我现在的生活,忙碌,乐在其中。

我的患者,你若生死相托,我必不离不弃。
作者:肖大夫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来源:华医网
本文系“华粉”投稿,请尊重原创,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华医君个人微信号(v309556872),获得授权。
投稿邮箱为:hyw@91huayi.com
投稿文体不限,内容可以为热点事件辣评、身边感人故事、病例探讨、奇闻趣事甚至优秀的诗歌、散文!一经选用,即支付稿费。
点击“阅读原文”,继教课程手机学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