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息吧,我敬爱的姑奶奶

 临泉书屋 2016-02-28
    黑云低垂,青松肃立,茫茫天际间绵绵雨丝诉说着对您的不尽思念;锁喇呜咽,鞭炮齐鸣,长长队伍里晚辈后代默祷着对您的深切缅怀。
    我敬爱的姑奶奶逝世了,享年96岁。虽没有如我们期望的活过百岁,也算寿终正寝,功德圆满了。
     姑奶奶是我爷爷的亲妹妹,爷爷排行老大,五姊妹,两个弟弟,两个妹妹,这是最小的妹妹,也是寿数最高最后去世的这一辈人。爷爷故于1970年,只活了68岁,二爷爷不到80岁,三爷爷70多岁,大姑奶奶过世最早,好象是40岁左右。
    老人家出生于1920年,在民国生活了29年,共和国生活了67年,经历了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三年灾害、文化革命和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进程。饱经风霜,倍受艰难,养育一儿一女成人,至五代同堂,全家三十多口人。俭朴宽厚,仁德慈怀,其为人之贤慧,待人之诚心,赢得了乡邻亲友的交口称赞,是晚辈们永远学习的楷模和典范。
    我印象中的姑奶奶个头不高,皮肤白静,鹅蛋形的脸上五官周正,地阁方圆,头发梳得光溜溜的挽在脑后,总是笑眯眯的,满面的慈祥。因为辛苦的劳作,五十多岁时背就开始弯了,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漫漫的变成了驼背,杵一根拐杖,一双细细的小脚走路一直颤巍巍的。姑爷爷则是村里很有影响的人,浓眉大眼,嗓音宏亮,是个有名的砖瓦匠,手下学徒较多,经常带队在城里接些活,且算写俱全,看风水,农村的对联应酬样样精通,附近的大小事说得上话。每次从城里回来,说起百香圆又演了什么花鼓戏,城市又起了什么最建筑时是手舞足蹈,余音绕梁。姑爷爷先于姑奶奶过世,两老共同生活了60多年,男耕女织,相敬如宾。
    姑奶奶家离我们家只有几百米,在我们出门的路上。我上学或去集镇都要从那经过,有时去借个雨伞,有时去要碗水喝,有时没事也去呆会儿要块糖吃。小时候最喜欢同奶奶走亲戚,到哪里总有点吃的,到姑奶奶家吃了还要带点回来。过春节拜节,说是到姑奶奶家去,我第一个冲在前面。
    姑奶奶待我,待我们家的好,一直萦绕在心。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缺衣少食。我们家人口多,劳动力少,年年是超支户,餐餐吃红薯,有时连炒菜的油都没有。姑奶奶家人口不多,姑爷爷又时常在城里做工,比我们宽裕一些,总是经常接济我们,记得有一次,家里连续几天没有炒菜的油了,姑奶奶听说后连忙送来了菜油。家里遇到什么困难,大事小事,姑奶奶和姑爷爷是第一个前来帮忙的。
     姑奶奶走了,走得安祥。我们分析老人家长寿的秘诀,首先是心态好,豁达乐观,一辈子与世无争,无论何时何地,几乎没有见到老人家的愁容。其次是心肠好,乐善好施,叫花子都不打空转身,对亲朋戚友更是倾其所有,关怀备置。三是饮食好,荤素不论,90多岁还能喝一小杯白酒,餐餐还要吃点肉,从不忌口,粗茶淡饭吃得香,鸡鸭鱼肉也不拒。四是睡得好,有的人是三十年前睡不醒,三十岁后睡不着,老人家睡眠特别好,进入老年后随时都可以入睡,最近几年我们去看她大多在睡觉。
    姑奶奶走了,令人怀念。我们将永远铭记老人家的大恩大德,永远牢记老人家的谆谆教诲,永远学习老人家的祟高风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